中國已經進入汽車社會,汽車安全、環(huán)保與霧霾、交通擁堵、停車、加油充電的問題日益凸顯,如何建立和諧的汽車社會越來越尖銳地擺在整個產業(yè)面前。2017年的中國汽車產業(yè)是充滿變數的一年。5月15日,2017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正式開幕。論壇中吸引一大批國內外汽車產業(yè)機構、跨國公司專家、企業(yè)家共同探索產業(yè)最新趨勢。2017中國汽車論壇就當前產業(yè)核心焦點和熱點話題進行深入討論。以下為世界經濟論壇交通出行行業(yè)總監(jiān)Mr。 John Moavenzadeh的發(fā)言實錄:

非常感謝,我非常高興和榮幸,能夠來到中國汽車論壇。每年我的老朋友董揚會長都希望我來談一談,我們在整個汽車產業(yè)的趨勢。今年我想要講一下其中一個方面,并且做一些延伸,就是城市的交通運輸。因為我的內心認為,城市中的交通運輸的發(fā)展,也將會對于未來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大家對于WEF世界經濟論壇多非常熟悉了,我們是一個總部在瑞士日內瓦一個國際非政府的組織,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世界各國,還有商業(yè)界和政界的領袖,能夠共同集合起來,來討論全球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氐匠鞘薪煌ㄟ\輸,它的發(fā)展趨勢和發(fā)展的動力是什么樣呢?
首先我想,第一點就是都市化、經濟的發(fā)展,這些都對于我們在交通運輸,同時城市交通運輸的需求,帶來了非常巨大的推動力,但是它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比如說交通的堵塞、空氣的污染,以及交通運輸帶來的人員傷亡。另外我們要關注的問題,就是像世界氣候的變化。比如我們面對很多這方面的壓力,像去碳的壓力,以及法規(guī)方面的壓力,同時我們的顧客在發(fā)生改變,那么消費者消費的方式也在發(fā)生變化。他們對于擁有一輛汽車并不是非常熱衷了,同時我們也面臨技術的變化。所以對于我們的汽車行業(yè)、對于整個交通運輸,現在面對的整體上的變化是什么呢?我想對于消費者來說,有一點是持續(xù)一直沒有變化的,就是擁有一輛汽車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美國家庭來說,擁有一輛汽車來實現交通運輸的需求,占到整個家庭稅后總支出的17%。
所以我們能夠用其他交通運輸的模型,使得交通運輸占到家庭支出成本的份額降到17%以下,比如說15%、10%,那么它都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這也是我們在城市交通運輸中所面臨的一些現狀。如果我們看一下,像我們的幾次工業(yè)革命,第一次的工業(yè)革命,它是由蒸汽機推動的,第二次是的代表是汽車。第三次我們看到在應用能源、應用資源,特別是在交通運輸方面能源效率的提高。第四次就會帶來更大的不同,因為它不是某一個技術來發(fā)揮龍頭的作用,而是很多共同的技術,比如像傳感器、3D打印還有互聯網,以及數字化技術的發(fā)展,這些會結合起來,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
所以我想舉個例子,大家應該對此非常熟悉。就是我們可以看到,像駕乘共享的企業(yè)像優(yōu)步和滴滴,這些企業(yè)借用了其他一些技術。比如互聯網、衛(wèi)星定位,我們的智能手機,還有支付平臺。所有這些技術共同的發(fā)展,也會共同去影響我們的交通運輸行業(yè)。但是如果單靠哪一樣技術,也許你不會覺得它和交通運輸有什么必然的聯系。我們可以看一下在城市中像迪拜,他們都已經推出了非常進取的計劃。包括對于無人駕駛汽車自動駕駛的計劃,而在新加坡自動駕駛按需乘作的出租車,我們已經看到車隊已經變成了現實。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技術擁有者之間的合作,以及他們與汽車行業(yè)的合作,所帶來的未來巨大變化,已經開始成為現實。
這是今年年初福特和ArgoAI的合作,這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攜手。所以有很多這些的故事在不斷的發(fā)生,今天如果看一下在城市中發(fā)生了什么?比如說在中國,我們也可以看到,汽車行業(yè)有很多城市,它在汽車的購置方面,也開始有限制。在美國紐約或者是巴黎等等,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還有倫敦城市中心的汽車使用,也開始受到了限制。去年巴黎和墨西哥城、馬德里、雅典他們都推出了政策,就是在2025年之前要禁止柴油車上路。倫敦在2017年的4月份,倫敦市的市長也推出了一項政策,就是要在2019年在世界上建立世界上第一個零排放區(qū)。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城市,他們在汽車方面一些政策舉措,也變得越來越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未來20年所有的大的城市,他們都會迎來非常深遠的在交通運輸方面的變化。而我們也會看到有更多的車隊,包括像電動車、駕乘共享以及自動駕駛的車輛,開始逐漸在城市交通運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我們可以用幾個詞來形容,比如說去碳。我們也聽到過越來越多的車輛共享,能夠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駕乘和交通運輸方面的服務。同時也可以看到,與現在的交通運輸,特別是公共交通之間的在技術方面的整合。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在地鐵還是在機場,各種不同的交通運輸工具開始實現多乘聯運的連接,同時還有汽車的互聯。所有這些都是技術之間的整合和技術之間的結合帶來的非常巨大的,人們使用交通運輸工具的變化。所以我們看一下過去是交通行業(yè)是怎樣的,現在是怎樣的。首先看一下過去的,過去我們是靠量來取勝,我們賣出更多的錢,來獲得更多的經濟規(guī)模方面的優(yōu)勢。所以可能我不記得在美國、中國或者其他的重要城市,它的具體銷售數字,但是這個銷售數字是我們所關注的重要。但是在未來我們所關注的就不是量了,而是它的價值。就是你要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解決方案服務到特定的人群。
對于顧客來說,他在上海、在紐約、在東京,他每一次出行每英里花的成本,是他關注的重點。過去我們關注的是汽車產品,而在未來我們關注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服務。在過去我們關注的是顧客擁有一輛車,在未來我們更關注的他們如何使用一輛車。如果我們再去比較過去的用車方式,我們通常是以個人和私人的方式來用車。比如說我們和家人或者朋友共享一輛車,但是未來我們和不認識的人共享一輛汽車。同時過去的經濟是市場經濟,就是我們依賴供應鏈的合作伙伴進行創(chuàng)新或者自己進行創(chuàng)新。但是在未來我們依賴的是生態(tài)系統,也就是個人的作用和其他合作伙伴的作用要能夠協同。我們在未來依賴的是軟件過去,我們在過去進行的是一個線性的生產,而在未來依賴的是循環(huán)經濟。我們需要更多的車輛,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會更多的關注它在生命周期結束的時候,下一步會如何納入到循環(huán)經濟之中。
我想這不僅僅是世界其他地方的汽車廠商所要關注的因素,也是中國汽車廠商所要關注的因素。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在未來的競爭中如何去平衡資源和目標呢?這將是我們面對的下一個挑戰(zhàn)。在看一下WEF所作的調研和一個項目,我們和波士頓建立了合作。在自動駕駛方面進行了咨詢項目,我們建立了工作組,其中有來自35個公司的高管,他們是既包括汽車廠商,同時也包括其他行業(yè)。我們與工作組合作的,就是一些城市。實際上我們有十個城市的市長和工作組簽定了合作協定,其中有洛杉磯、日本的城市。首先在波士頓開始了這樣一個項目,我們是想要去改變汽車行業(yè)的運行方式,還有我們的業(yè)務運營的方式。比如說怎么樣能夠在城市中來更多的采用多時聯運的方式,能夠讓自動駕駛的汽車也成為都市聯運的交通系統中的一部分。今天下午,我們會在報告中講更多的細節(jié)。波士頓的市長和我們簽定了這樣一個協議,同時我們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合作基礎之上,通過軟件的開發(fā),來更多采用自動駕駛的技術。所以在波士頓城市中,我們有一些網點,可以使得我們的都市聯運成為城市交通運輸中的一部分。
再看一下,我們通過無人駕駛的方式,來幫助波士頓實現它在交通運輸中的一些未來目標。包括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交通運輸的服務。城市市長他們是希望能夠讓一個項目完成他們所有目標,能夠讓一個單身媽媽,她在出門的時候,也可以便利地采用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去到她任何想去的地方。所以我想自動駕駛技術,就可以幫助像這樣的人。他們在需要采用駕駛技術的時候,能夠獲得來自技術的幫助。在波士頓城,我們相信自動駕駛的技術和它的車輛,可以幫助到整個交通運輸,是它的一個補充和支持,。而并不是要取代現有的交通運輸系統,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也希望這個技術能夠和移動平臺相互地整合,同時我們在用戶從一個交通方式,比如說地鐵轉到另外一個交通方式,比如像自動駕駛車輛的時候,能夠獲得無縫的銜接和幫助。所以它需要來自IT供應商的合作,比如說像百度,他們就可以幫助在中國實現這樣問題的解決。這是今天我要講的另外一個話題,就是我們在城市中的一個區(qū),采用了各種不同車輛,來進行自動駕駛的實驗。包括像駕乘共享、個人的使用等等。所以我們考慮了各種不同的使用場景,包括個人使用,包括車隊的運營等等。
在未來我們可以預見的就是,我們的車輛它的總量將會有減少。我們可以看一下,這是每天使用車輛的情況。從半夜到白天的峰值,再到一天結尾的時候。如果我們采用的自動駕駛,如果采用了駕乘共享,就能減少在車輛使用的總量。它的好處是巨大的,比如可以幫助環(huán)境、幫助交通安全,同時使得用戶在使用車輛的時候,成本有明顯的降低。講到城市交通運輸的關鍵詞,除了我剛才講的五個,還有另外一個。這個詞是來自于2016年的9月7日奔馳所推出的一輛車,這輛車可以把自己的上部打開,然后我們可以看到上面是有無人機的系統。這是一個非常新的一個概念,在日內瓦的車展上,空控也推出了這樣一輛車,它是可以在路上行駛,在需要的時候,可以伸出螺旋槳,能夠伸到空中,這就是我們說的這個詞,就是我們空中和陸上的結合。
無獨有偶,在迪拜也是推動在迪拜完成無人機的飛乘測試,相當于來飛的提高城市的空中機動性,也是包括億航。億航是來自中國的一家無人機制造商,中國其實在無人機的方面,也是世界的領先國家。擺在我們面前、擺在中國面前有大量的機會,能夠不斷塑造未來,其實不僅只是汽車行業(yè)本身,也是整個交通出行的這樣一個更為廣義的行業(yè)。以上就是我的演講,謝謝大家的聆聽。
- 2025比亞迪美洲商務大會在浙江嵊州舉辦 20多國嘉賓點贊比亞迪科技實力
- 比亞迪持續(xù)打擊黑公關,一造謠者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
- 深藍S09攜華為乾崑智駕于滬正式預售,“全維安全”成就最大的豪華
- 左手深藍超級增程,右手華為乾坤智能:深藍S09全球預售發(fā)布23.99萬元起
- 華為發(fā)布乾崑智駕ADS 4等解決方案 攜手伙伴共向未來
- SMG東方廣播中心與斑馬智行攜手發(fā)布AI播客產品,引領智慧出行音頻新紀元
- 傳承經典 深耕中國 —— 保時捷攜史上最大展車規(guī)模亮相上海車展
- 深度詮釋科技、越野、全球化優(yōu)勢 長城汽車六大品牌閃耀上海車展
- 馭電·新境 長安馬自達MAZDA EZ-60全球首秀
- 全球首款越野混動皮卡登場 山海炮Hi4-T全球預售22.88萬元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