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權威市場調研機構IDC發(fā)布了關于2020年Q1季度的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報告,報告顯示當季全球可穿戴智能設備總出貨量為7260萬部,同比增長29.7%,并預計到2024年出貨量將高達5.268億臺。
除了出貨量的大幅增加,也有很多新的智能穿戴新品類出現,例如帶有柔性顯示屏的帽子和衣服,已經由柔宇科技實現并應用到各行各業(yè)當中,柔宇科技開創(chuàng)了“柔性穿戴”這一新物種。在立陶宛的FIBA籃球賽場上,裁判員就穿著帶有柔性屏的T恤出場,這款柔性屏足夠纖薄,僅重80余克,不會影響裁判跑動,并能夠播放視頻廣告。
同時,柔性電子技術對智能穿戴產品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如果深入分析此前的數據報告,可以發(fā)現智能手表Q1全球出貨量則為1690萬部,同比下滑7.1%,略顯尷尬的定位是智能手表出現市場波動的重要原因。對于智能手表來說,一些健康監(jiān)測、運動輔助功能與智能手環(huán)重疊,而通話、信息功能則又與智能手機重疊。不過隨著柔性顯示技術的完善,或許能夠給智能手表帶來全新改變,畢竟使用硬屏的話,很難突破智能手表屏幕尺寸的上限。而柔性顯示則可以打破表盤的限制,將腕帶部分也覆蓋起來,變成顯示屏幕,為應用提供更多操作空間。
同時,由于智能穿戴產品與個人健康有了更為深入的綁定,尤其在疫情之下人們對健康實時監(jiān)測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智能手表或手環(huán)來監(jiān)測身體信息,或是輔助減肥、運動。但這些智能穿戴產品在健康領域依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的傳感探測器在監(jiān)測用戶身體時還不夠精準,特別是對于熱量消耗這樣需要綜合測算的數據。此前,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曾針對7種主流品牌智能穿戴產品進行測試比對,在測心率時,這些智能穿戴設別誤差在5%以內,但在測試熱量消耗時誤差缺高達27%至93%。而柔性傳感技術可以將探測傳感器變得跟皮膚一樣柔軟,甚至具有彈性,讓智能穿戴產品的探測器件完美貼合人體皮膚,從而獲得更加準確的健康監(jiān)測數據。
目前,柔性電子領域的頂尖科學家——斯坦福大學鮑哲南教授,已經基于柔性電子技術,研發(fā)出了應用于健康醫(yī)療領域的電子皮膚。有趣的是,鮑哲楠——首位斯坦?;瘜W工程學院女院長——也是柔宇科技CEO劉自鴻博士在斯坦福求學時的導師之一。
柔宇科技正在將柔性技術帶入更多智能穿戴之中,創(chuàng)造更多“柔性穿戴”產品。在VR領域,柔宇使用柔性顯示屏打造3D弧形巨幕移動影院,AMOLED左右雙屏解析度高達雙1080P,模擬出800英寸弧形巨幕,配合先進3D算法,讓電影畫面更加栩栩如生;在腕表領域,柔宇科技與飛亞達合作,還原傳統指針設計的同時,具備有氧能力測試、多運動模式、心律測量、來電拒接、遠程拍照等多種功能,實現傳統指針手表與智能手表的完美結合。
柔性電子技術作為全新的技術領域,或許將如網絡技術一樣,帶來一次全新的“柔性穿戴”革命,柔性顯示、柔性傳感、柔性電池、柔性電路板等技術,能夠打破傳統電子器件的體積和重量限制,重新定義電子產品的形態(tài)。從柔宇推出的柔性電子衣帽就能看出,在服裝行業(yè)中,使用布料、織物為主要材料的情況已經延續(xù)數百年,而柔性電子技術正在帶來一種全新的可用材料,將服裝也變成智能穿戴的一種,將其融入萬物互聯之中。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