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顯著降低新冠入院患者死亡率81%,替米沙坦關鍵時刻凸現價值

引言:

高血壓是我國患病人數最多的慢性病之一,目前患者超過2.7億,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隨增齡而顯著增高。

早在2020年3月,我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高血壓是新冠肺炎患者最為常見的合并癥。隨后,幾項發(fā)表于權威雜志的國內外研究證實:30%-35%的新冠患者有高血壓史;而在重癥患者中,這一比例則高達63%;伴有高血壓的新冠感染者,其死亡率相比無高血壓的患者高出一倍。

中國西京醫(yī)院的研究人員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雜志上發(fā)表的文章表明,與未患高血壓的患者相比,高血壓患者死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是前者的兩倍,此外,未服藥控制血壓的高血壓患者因新冠感染死亡的風險更高5。

2021年,一項發(fā)表于《柳葉刀》旗下影響因子17.033的期刊《eClinicalMedicine》的研究表明,替米沙坦可顯著降低新冠入院患者死亡率81%。在新冠感染高發(fā)的當下,該發(fā)現或許對于高血壓新冠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正文:

可顯著降低新冠入院患者死亡率81%的替米沙坦,為何值得關注?

替米沙坦可顯著降低新冠入院患者死亡率81%6、,此項結論最初在2021年發(fā)表于《柳葉刀》旗下影響因子17.033的期刊《eClinicalMedicine》。而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同年指出,2021年是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如海嘯般激增”的一年,新冠感染人數推向創(chuàng)紀錄的新高。學術界前瞻性地指出了替米沙坦在新冠流行期間對于高血壓患者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除現有2.7億高血壓患者外,血壓正常高值人數也在逐年增長,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下文簡稱“疾病報告“)估計,全國有血壓正常高值人數4.35億。根據疾病報告,高血壓發(fā)病率也隨年齡的增加而升高,截至2021年60歲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均超過50%。

當下,奧密克戎肆虐、感染人數激增,感染新冠病毒有發(fā)展為危重癥進而危及生命的風險, 而高血壓患者是感染新冠后發(fā)展為重癥的高危人群之一。加之即將到來的春運及大量人口流動,守護包括高血壓患者在內的基礎疾病高危人群成為更加嚴峻的任務。

在此背景下,作為可顯著降低新冠入院患者死亡率81%的傳統降壓藥,替米沙坦堪當大任, 或許能在新冠感染高發(fā)期間成為高血壓患者的更優(yōu)選擇。

事實上,除《eClinicalMedicine》的這項研究外,還有研究證實包括替米沙坦在內的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藥物可用于治療冠狀病毒,如2020年2月《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刊登的研究指出ARB類降壓藥可作為治療新冠病毒藥物。

具體來看,冠狀病毒在進入人體后,通過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相互結合讓病毒得以進入人體,繼而導致ACE2數量減少,肺組織受到損傷,造成肺功能衰竭。而高血壓患者也普遍存在ACE2的表達量降低,因此如果受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就可能會引發(fā)更為嚴重的肺衰竭。包括替米沙坦在內的ARB類降壓藥就是通過抑制ACE2損害作用而實現療效。

新冠肺炎高發(fā)期間,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選擇用藥?

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常用的降壓藥物包括鈣拮抗劑(CC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B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五大類,以及這五類藥物組成的固定配比復方制劑。其中,ARB具備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降低心血管風險等諸多方面的作用。其藥理效應的優(yōu)勢及較少的不良反應充分展現了該藥的廣泛前景。

而在ARB類降壓藥中,替米沙坦為同類藥效中最長,同時能為患者帶來全面的心血管和腎臟保護。臨床研究顯示,患者每日一次服用80mg替米沙坦能夠實現全日24小時降壓,包括清晨時分心血管病最高危的時候。

目前,萬邦醫(yī)藥的替米沙坦片(商品名:邦坦;規(guī)格:40mg)已進入國家醫(yī)保藥品目錄,在2021年也已納入國家藥品集采目錄。在全國各省份的零售藥店都可獲得質優(yōu)價廉的替米沙坦。

根據最新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做好重點人群健康調查和分類分級健康服務始終尤為重要,特別需要加強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健康監(jiān)測。生命至上,替米沙坦也許能在這個特殊的嚴冬為廣大高血壓患者提供更讓人放心的治療選擇。畢竟,誰都在期盼春天來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