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YL對實體音樂的迷戀,是我們共同的理想烏托邦

這屆年輕人,還聽唱片嗎?

2015年的《我是歌手》上,歌手李健在家中接受采訪,搬出了一箱珍藏的CD唱片,興致盎然地講解道:“以音樂人來講,你看看他聽什么CD,或者看什么書,基本能了解這個人。”

即便知道大家可能對此并不熟悉,但他對每一張唱片都飽含情感,如數家珍的模樣,不禁讓人回憶起那個可以滿大街淘唱片的年代,抽屜里交換的CD就是彼此青春的交匯點。

實體唱片覆滅,曾經的打口青年隨著時代的洪流悉數倒下。隨著數字音樂盛行,各大音樂榜單層出不窮,但總有人說,新歌千千萬卻火不過三個月,大多數都是快餐式音樂。直至今年,啞火已久的樂壇,刮起了一陣懷舊風。

《乘風破浪》的舞臺,甜心教主王心凌翻紅一時,《聲生不息》再現(xiàn)經典,以老牌歌手林子祥、葉倩文為首的港樂代表再度拋光。后疫情時代,崔健、張國榮、西城男孩的線上演唱會刷屏,音樂情懷再次引發(fā)集體共鳴。搖滾、港樂金曲唱片盛行的年代,無疑是無數人心中的白月光。

實體唱片為什么又香了?

2009年,老牌歌手黃舒駿在一場發(fā)布會上說:“唱片業(yè)已經死了,現(xiàn)在的每一首歌都讓我聽不懂。”一時之間,唱片已死的聲音甚囂塵上。

時間快進到21世紀的第20個年頭,《2022全球音樂報告》顯示,實體音樂結束了長達20年的下跌趨勢,收入增長16.1%,其中主要原因來源于黑膠復蘇。與此同時,CD也迎來了銷量增長。

曾經宣告死亡的實體唱片,在繁華退卻后卷土重來,又是如何讓當下的年輕人趨之若鶩的?

信息大爆炸時代,手機里音樂app的單曲收聽記錄動輒成千上萬,卻鮮少再有認真聽完專輯思考音樂表達的那種純粹。除此之外,與在線聽歌的“租用感”不同,實體音樂的“擁有感”是切實可看可觸摸的。CD旋轉的那一刻,是聽數字音樂難以體會的快樂。

最近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一句廣為流傳的熱評引人注目——“當代年輕人現(xiàn)狀:洗澡選歌比選對象還認真”??此仆嫘Φ恼Z句,實際上也映射著,當下的年輕人對于聽歌儀式感這件事,依然有著寧缺毋濫的信條。

在各路生日禮物推薦排行榜上,我們也漸漸能看到許多CD機的身影。曾經作為主流的實體音樂產品,打著“復古懷舊”、“儀式感”、“小眾且有意義”等標簽搖身一變,又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CD機回潮上演“淘金熱”

昔日頂流回歸,實體音樂迎來“文藝復興”。這場屬于新一代年輕人的游戲,會迎來新的烏托邦嗎?

事實上,盡管有著情懷加成,市面上大多數的CD機仍舊因為品控不一的問題飽受詬病,甚至被稱為“工業(yè)垃圾”。有人說,千元以下的唱片機就聽個響,除開顏值設計一無是處;也有人說,網紅品價格虛高,不如淘個二手的老牌機器,音質秒殺一切。

而一體式CD機最大的問題,還是使用場景的限制,很少有人出門還會帶個CD機,反而是藍牙音響更為實用。

有趣的是,在大浪淘沙中迭代生長的廠商們,越發(fā)懂得了消費者的淘貨思路。比如筆者最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眾品牌TINYL,即將在3月推出一款分體式CD播放一體機,既是CD機也是藍牙音箱,讓家用CD機走向戶外成為一種可能。

獨一無二的磁吸式可電池續(xù)航的分合一體機,1機3用滿足居家、外出等靈活多變的音樂場景。加上內置鋰電池,不用一直插電就能續(xù)航,無論是戶外露營還是假日轟趴都很適用。機身復古簡約的數碼風設計,給足DIY空間的“素顏裸裝”也滿足了顏值需求。在懷舊與創(chuàng)新之間,TINYL尋找到了新的平衡點。

懷舊與新鮮迭代共存

如今的實體音樂市場,偃旗息鼓二十余年,早已過了遍地是金的時期。市場大浪淘沙,潮流周而復始,每一次輪回都有新的機遇在悄然醞釀。以TINYL新推出的這款CD機為例,3月首發(fā)價599元,適合唱片發(fā)燒友入門選擇。相比于同價位其他產品的固定結構,以及只有單獨播放器沒有音箱,TINYL分體式CD播放一體機選擇了再邁出一步。

自由分合的模式,可立可臥的擺放選擇,金屬低音藍牙振膜音箱,無論是音質還是功能玩法層面,這臺CD機都帶來了“比你想得好一點兒”的意外之喜。好的產品,具備用創(chuàng)意領跑新的消費場景的能力,勢必會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大廠銷聲匿跡,小品牌扯大旗品控不齊的當下,新賽道仍然有待開發(fā)。TINYL近幾年在實體音樂生態(tài)的探索上,既順應潮流的輪回,也走近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將創(chuàng)新融入傳承,讓唱片機不再只是販賣回憶。

一張過去的CD,承載著星光一閃的瞬間,兩個不同時代跨越歲月的距離突然相遇。米蘭昆德拉曾說:“美是編年的廢除,是對時間的對抗。”真正的美能夠穿越時間,而唱片機,則是讓音樂之美穿越時光之門的鑰匙。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再現(xiàn)實體音樂文化的道路上,需要更多新鮮血液的注入。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