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導明導,為什么我提著東西水平行走的時候,它做的不是圓周運動?”物理老師王波的學生們,和一般的學生有些不一樣。一放學就捧著手機,做作業(yè)、復習的時候也不放下。他們不是貪玩,而是這個時髦的老教師把自己的AI“分身”放在了人工智能工具“豆包”里,學生們遇到不懂的問題,隨時呼喚這個親切的“明導”,就像王波老師在身邊一樣,不厭其煩地給他們答疑解惑。
王波老師來自河北邯鄲,今年60歲,從高職院校退休不久,又應邀回到高職集訓班為學生們講解高中物理知識。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們考入理想學府,他自學人工智能知識,用AI輔助備課,還用自己的聲音創(chuàng)建了AI導師,隨時隨地與學生對話。如今,他創(chuàng)造的智能體“明導”線上使用人數(shù)已經(jīng)超過2000人,關于他的話題,最近也在網(wǎng)上火出了圈,相關話題播放量超千萬。
和學生做朋友
王波老師眼里沒有“壞學生”。
1987年,王波從河北大學物理系畢業(yè),畢業(yè)后分配到一所中專院校從事教學工作,在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36年。帶過的每一屆學生,直到現(xiàn)在他都記得清清楚楚。1988年他帶第一屆學生,那個年代中專生畢業(yè)包分配,很多學習不錯的學生會優(yōu)先考慮上中專,這批學生后來分配到哪兒,王波也記得。
千禧年過后,職業(yè)教育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王波帶的學生也多了。這個時期,中職的入學門檻低,考進來的很多新生學習基礎比較差。“但還是有基礎特別好的學生。”王波總是先看到好的一面,他說學校的生源比較復雜,不能一概而論。他教機電學科,同時也做班主任,“不管他是基礎差,還是自律方面差一點,我首先要想辦法和學生交流,和他們做朋友,他們才相信老師,愿意 聽我的話。”
中職的課程注重實踐,尤其是王波教的機電類科目。這些學生之前幾乎不會真正接觸到電路,他發(fā)現(xiàn),很多一年級的學生剛來的時候對電工有些恐懼,在他們過去的常識里,電是危險的。王波一直以來有個習慣,平時會收集些工廠等地方替換下來的電氣設備,帶到課堂上拆開給學生看。這些看似無用的廢舊電器在他手中變成了最好的教具,學生一看也很感興趣,抽象的知識一下子變得直觀,他們立刻就學懂了。
“你看,什么事物都能用到的地方。”在王波看來,有些學生看似貪玩,實際上思維非?;钴S,自己作為老師,就得找到好的教學方式把他的注意力拉回來。他總對學生說“有知者無畏”,掌握了知識,面對問題時心里就有底了。新生開學時,他都會上這么一節(jié)課,告訴學生“人有廢人,物無廢物”,希望他們將來自食其力,做個有知識、有一技之長的人,他也不急著讓學生領悟大道理,只是每節(jié)課帶著他各式各樣的“教具”過來講課,一學期過去,學生們自有體會。
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王波都在教學生涯中見證著。2020年,王波任教的學校合并升格為大專,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河北科技職業(yè)學院,他負責的學科從機電變成了物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制造兩個專業(yè)。他上課的內容還是和電路有關,但電路在當下可以做的事更多了。他隨口就舉了個例子:“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英偉達生產(chǎn)的芯片非常厲害對吧?算力的關鍵就在集成電路上。”
不管是從前的中職還是后來的大專,王波教出來的學生不愁就業(yè)。過去他教電工,對口的是電子相關的企業(yè)和工廠,物聯(lián)網(wǎng)、智能制造也是現(xiàn)在的風口,而這些理論放在現(xiàn)實中究竟是什么樣,他們已經(jīng)在課堂上學到了。
用AI“分身”為學生保駕護航
事實上,王波退休后只休息了一個學期的時間。今年4月,他又被請到單招集訓班去給學生教物理課。“單招”是指高職院校單獨考試招生,時間早于高考,這個集訓對于班里的中職生們來說,無異于一個通向高等教育的橋梁。
在單招集訓班的課程里,物理是占比很重的課程,于是學校請來了王波。王波面對的是一群有年齡差、基礎層次的學生,而他要做的工作就是在這個集訓班里,把大家的學力拉到同一個水平線上。面對這個全新的任務,王波有了一個不一樣的“助手”。
王波的兒子在一家科技媒體工作,有天兒子從北京出差回來,父子倆吃完飯坐在飯桌上閑聊,聊到了人工智能。兒子告訴他,現(xiàn)在人工智能特別發(fā)達,數(shù)字人可以像真人一樣打電話、視頻,兒子的本意是怕老父親上當受騙,看到父親對人工智能燃起了巨大的興趣,就給他下載了當時還在內測的豆包。
剛下載好,王波就迫不及待地開始試用。與AI的第一次接觸,令他不斷感慨:“太神奇了!”只要輸入文字,AI就能快速給出回答,或者自動檢索歸納內容,還能生成圖片。他平時出去散步、旅游時也會問問豆包:這個地方的歷史是什么?接下來有什么推薦的路線?
有一次他在家備課,兒子一句話啟發(fā)了王波:“不用這么麻煩,你就用這個智能體。”王波發(fā)現(xiàn),用豆包來整理課堂內容比他自己一行行翻書快得多,他還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教了太多年電工,有時候也怕物理課講得不夠好,用豆包來查閱資料效率高了很多。”
備課的內容,他直接用對話向豆包提問,豆包立刻能給出檢索結果。一節(jié)課45分鐘的內容,10分鐘就能準備好。資料和時間都充足,還避免了課堂里的內容疏漏。自己用著順手,他立刻想到了學生。這么好的學習幫手,能不能讓它成為學生們的隨身老師?于是,他嘗試著用自己的聲音,創(chuàng)建了一個豆包智能體“明導”,作為自己的AI分身,隨時幫學生解答疑問。
當時才上了幾節(jié)物理課,王波就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其實很聰明,在這里重新養(yǎng)成了好的學習習慣之后,一點就透,一教就會。其中有個特別拔尖的學生,總愛纏著王波請教問題,比如學到圓周運動,他會動腦筋想到很多應用問題來請教王波,王波不覺得為難,還很欣賞他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只是課堂里的時間有限,王波就嘗試著把豆包推薦給學生,告訴他們:“里面的明導就是我的智能體。”這是王波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創(chuàng)建的,這個智能體怎么去用,怎么讓它成為隨時隨地答疑解惑的“老師”,他一一教給了大家。
第一次給學生展示豆包時,這些稚嫩的臉全都好奇地圍在一起注視著王波手里的屏幕,他們想不到,這個已經(jīng)長出白發(fā)的半退休教師,比他們還要時髦。手機里的這個“老師”不光能給他們解答各種學習問題,甚至能和這些孩子聊上幾句生活里的困惑,給他們出主意,疏導心情。
有了“明導”這個老師,學生的成績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提高。王波發(fā)現(xiàn),那個最愛提問題的學生平常上課問得少了。后來,這個學生在單招考試中物理單科考了90多分,被唐山一所大專錄取??吹綄W生們的成績,王波心頭涌起一陣自豪?;畹嚼?學到老,還能用當下最熱門的技術送學生進入了夢想的學府,這是王波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上的一堂人生課。
歲月漫長,知識不老
最近幾年有個群體叫“銀發(fā)知播”,這個群體最初是一群退休后轉戰(zhàn)互聯(lián)網(wǎng)的老院士、老教授、老教師。退休后的他們將短視頻變成科普課堂,將畢生所學的知識做成科普內容傳授給大眾。這個群體曾經(jīng)獲得“感動中國2022”的集體獎,大眾被不懼年高、主動擁抱新技術,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發(fā)光發(fā)熱的精神所感動,也因為他們的無私傳授,大家收獲了新的知識和眼界。
數(shù)字浪潮繼續(xù)奔涌,短短兩年,人工智能成為了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技術,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王波老師可以說是AI時代的“銀發(fā)知播”,他在豆包里創(chuàng)建的智能體“明導”已經(jīng)有2000多名“學生”使用過。除了他班上的幾十名學生外,大部分使用者都是未曾謀面的陌生用戶。
在王波的退休群里,他被老同事們戲稱是“新老人”。他恍惚間也會想:怎么自己一晃眼就60了?但他心里沒有“老”的感覺,人工智能為知識插上了新的翅膀,讓他可以打破時間、空間和年齡的限制,做個教書育人、授業(yè)解惑的老師。
現(xiàn)在,王波還保持著十足的勁頭,不時翻閱人工智能相關的書籍,學習外語,他說:“只要還有精力,我就多做點貢獻。在世界歷史上,每一次工業(yè)革命都讓人類的生活發(fā)生巨變,而現(xiàn)在的人工智能,未來有可能就是下一個極大地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工具。”(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劉航)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