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為謀局 “智慧手機”)
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曾表示,希望華為在2021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智能手機制造商。目前來看,華為正在加速這一腳步。
據外媒報道,華為正計劃開發(fā)自主語音助手服務,瞄準蘋果Siri、亞馬遜Alexa和Alphabet谷歌助手,涉足競爭激烈的語音助手市場,并且研發(fā)團隊由超過100名工程師組成。
對此消息,第一財經記者向華為方面求證,對方發(fā)言人表示,華為的2012實驗室會對業(yè)界前瞻性的技術進行研究,但不是針對某家廠商。
“華為永遠會選擇業(yè)界最優(yōu)的合作伙伴來提供極致的用戶體驗?!睂Ψ桨l(fā)言人說。而在1月份舉行的美國電子消費展上,華為Mate9剛剛成為首款搭載亞馬遜智能語音交互系統(tǒng)Alexa的智能手機。
2016年,華為完成了178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規(guī)模同比增長42%,手機發(fā)貨量達到1.39億部,進一步拉近了與蘋果和三星的距離。
余承東表示,華為的研發(fā)投入每年都在增長,2017年預計超過100億(美元),按照這個增長速度,華為總會達到第一。在2016年全球研發(fā)投入排名前十的企業(yè)中,華為名列第九,約92億美元,已超過蘋果、思科等巨頭。
布局“智慧手機”
華為將未來手機定義為“智慧手機”,借助先進的傳感器和智能聲音識別系統(tǒng),智慧手機不僅將具備“看”和“聽”的能力,更能深度“理解”周圍的環(huán)境,分辨不同聲源,并以此與用戶進行主動交互。
據了解,華為將會在2020年推出專注于人工智能的“超級手機”,而諸多研發(fā)布局也因此展開,包括語音技術。
華為一直擁有語音控制程序,但在語音功能的改進上,華為過去并沒有透露過太多的信息,直到今年剛剛結束的CES展,華為Mate9成為首款搭載亞馬遜智能語音交互系統(tǒng)Alexa的智能手機。
華為認為,Mate9具有機器學習算法,機器學習能夠追蹤手機運行的趨勢和行為模式,通過正確預測手機的使用從而使得手機的效率更高。
“而通過和亞馬遜建立合作,可以使華為以相對較低的投資獲得語音交互的益處?!笔袌鲅芯繖C構Canalys的分析師BenStanton認為,與Alexa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非常切合雙方的利益,因為華為并沒有這樣的虛擬服務助手。
目前,華為Mate9的用戶可通過語音交互輕松完成日常操作,包括控制智能家居、預訂出租車等服務。
對于將來是否會推出自主語音系統(tǒng),華為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予以否認,并表示華為仍將合作伙伴放在首位。此前,華為在語音技術上的合作伙伴包括谷歌、亞馬遜、科大訊飛等。
華為手機產品線PDT經理李小龍也對記者表示:“(華為自身語音程序)并沒有什么新的叫法,語音助手已經用了很多年了。”
除了語音的合作外,華為在VR和人工智能兩大領域內,也與谷歌及亞馬遜達成了戰(zhàn)略合作。
比如在VR領域,谷歌基于Android發(fā)布了Daydream平臺,而華為的部分終端已經開始支持這一平臺。同時,未來一年內,谷歌與華為還將就旗下探戈項目(ProjectTango)展開深度合作,在運動跟蹤、領域學習和深度感知等技術領域進行探索。
彎道超車蘋果
2015年,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08億部,成為繼三星、蘋果之后全球第三家年出貨量達億部的智能手機品牌,也是中國手機廠商首次邁入“億部俱樂部”。
“華為的高端產品將主要和蘋果、三星兩家競爭,目前(出貨量)接近1.4億部,未來兩年左右時間內,預計增長超過2億部,屆時市場份額將達到世界第二,有望超過蘋果?!庇喑袞|說。
但份額的拉近并不代表華為已經足夠強大。
“高端市場地位的獲取更關鍵的是技術能力的突破、供應鏈的把控、對全球資源的整合能力,都需要逐步積累?!盙FK通訊事業(yè)部研究副總監(jiān)金瑞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廠商對蘋果以及三星利潤的追趕需要時間。
華為這幾年在新技術領域的研發(fā)投入不斷加大。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保脚_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