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嶺創(chuàng)投大單模式落幕 網貸行業(yè)頭懸兩把利劍

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國內老牌網貸平臺紅嶺創(chuàng)投昨日宣告由其首創(chuàng)的大單模式“死刑”??偨Y紅嶺自絕大標之路的原因,無非是資金與運營成本高企導致利差收窄、借款人信用風險爆發(fā)、億元級違約事件頻發(fā)、不良資產的處置緩慢等因素。

紅嶺創(chuàng)投的轉型只是利劍懸頂的網貸行業(yè)縮影之一。金交所模式的叫停和債權轉讓模式的受限,正在逼迫行業(yè)良性退出。

  七重作用力“掐死”大單模式

紅嶺創(chuàng)投董事長周世平主動宣告了自己一手開創(chuàng)的網貸大單模式的死亡,語氣平淡,說要用三年時間將存量產品清盤。

輿論大多將其視作大單模式的落幕。而事實上,這個已經運行了8年之久、定位更加傾向于“B2P”的老牌網貸,早在前兩年億級壞賬頻發(fā)時就已萌生退意,并在去年網貸限額管理辦法出臺后退意加深——然后在今年3月28日,停發(fā)一切超出監(jiān)管限額的標的;停止增量4個月后,并于昨日宣布清盤存量。

“之所以將清盤的時間定為三年,是因為我們最長的大額標的,將在2020年到期。”周世平說。另根據網貸之家的監(jiān)測數據,截至7月26日,紅嶺創(chuàng)投待償余額為192.06億元,借款標數10617只。

結合對周世平的采訪和業(yè)界人士分析,總結紅嶺自絕大標之路的原因,無外乎以下七重因素:一是資金成本、運營成本、壞賬覆蓋成本三大成本走高,導致平臺利差收窄,去年凈虧損1.83億;二是借款人信用風險爆發(fā),比如紅嶺遭遇過的重復質押騙貸等數起億元級違約事件頻發(fā),導致不良資產增加;三是不良資產的處置過程較為緩慢,目前紅嶺還有8個億的壞賬需要消化;四是紅嶺自曝過的企業(yè)內控漏洞頻現;五是監(jiān)管出臺的網貸限額政策;六是監(jiān)管叫停網貸與金交所合作模式;七是債權轉讓或受到限制。

這七重作用力疊加,資產模式過重的大標平臺受到的沖擊會更猛烈一點。交易規(guī)模巨大的平臺不在少數,例如有玖富普惠(1089.6億元)、微貸網(1143.27億元)、宜信惠民(1965.8億)、網信普惠(1442.22億)。

紅嶺創(chuàng)投下一步怎么走,是業(yè)界焦點所在。據了解,最新進展主要有如下幾點:紅嶺創(chuàng)投最快將于本月末或下月初宣布戰(zhàn)略轉型計劃;四大會計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已經進場半年之久,對紅嶺創(chuàng)投員工進行訪談,并對該司的戰(zhàn)略轉型進行評估;目前股東有100多人,周世平個人已經跟大多數股東簽署回購協(xié)議;紅嶺的不良資產將來有兩種處置方式:一種是清收,另一種是打包出售給不良資產處置機構。

此前,紅嶺創(chuàng)投實現了中國首創(chuàng)的本金墊付、股債雙投、自動投標等模式,影響深遠。而關于紅嶺創(chuàng)投的轉型方向,最新的說法還停留在紅嶺創(chuàng)投今年3月25日舉行的2016年度股東大會上,周世平提出的“現在要轉型做投資銀行”。但讓人困惑的是,在投行業(yè)務資格受嚴格監(jiān)管的眼下,這一條路有多大可能性走得通?

  監(jiān)管利劍斬斷影子銀行通道

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網貸行業(yè)的交投還是很活躍,投資人與借款人雙增,但截至6月末,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2114家,相比5月底減少了34家。累計停業(yè)及問題平臺達到3795家。

懸在這2000多家網貸平臺(P2P)頭上的利劍,有兩把:一是被掐斷的金交所通道;二是或受限的債權轉讓模式。

第一,在金交所模式方面。隨著網貸限額政策的出臺,近年來多地區(qū)陸續(xù)成立區(qū)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或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成了民間巨量非標資產新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而金交所在不對資產進行盡調的情況下,卻成了“增信“方。

網貸之家又提供了一組很有價值的數據:截至7月6日,全國共有46家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還在與金交所合作,并仍在發(fā)布金交所產品。據估測,目前傳統(tǒng)網貸平臺與金交所合作的累計規(guī)模約在1000億至2000億元,全部互金公司與金交所合作的累計規(guī)模將在萬億元以上。

如果這個預測成立,也就是說,目前網貸行業(yè)的總交易規(guī)模里有大約20%的體量是借道金交所分流的。監(jiān)管禁止互金分拆在金交所掛牌的產品,就是為了掐斷這一“場外”通道。

“其實和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的合作,對于我們金交所就是一個通道業(yè)務?;ソ鹉玫劫Y產,在我這邊過一過,然后去分拆。其實純走通道,我們是不賺錢的,有些平臺到我們這備個案,就說自己掛了牌;有的就算真的掛了牌,我們收取掛牌總額千分之一費用,有的甚至只有萬分之幾的通道費用。這塊就算停了,對于我們的影響也不大。”一位省級金交中心的總經理說。

他還告訴記者,其實不是所有金交中心都有動力去做此類通道業(yè)務?!叭绻麜T本來就很多,資產本來就比較充沛的,根本不會太有動力去做。所以要是掐斷我們跟互金的合作,對我們有影響,但是不太大。對有些互金公司影響很大,比如我知道的一家大型互聯(lián)網公司旗下的平臺,大多數資產都是從金交所過去的?!痹摳吖芡嘎?。

第二,在由廣東首提的、或許會被多地復制的債權轉讓模式方面,主要表現形式是:一是將債券轉讓給私募等超級放貸人或稱專業(yè)放貸人,私募等投資人接受債權轉讓有時會通過平臺股東等形式進入;二是在本平臺的普通投資人之間轉讓,投資者將其投資的標的轉讓給同平臺上其他投資者。

現在網貸平臺盛行的“集合理財”“智能投標”“債權轉讓”等服務模式,大多數都與債權轉讓有關。債權轉讓無疑將讓債務關系復雜,而且擴大了資金池與期限錯配風險。如果嚴禁網貸平臺投資人債權轉讓得到嚴格執(zhí)行,以后平臺的資金池模式將不復存在,平臺的資產只能與債權一一對應,將不能再賺取期限錯配產生的利差。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7-28
紅嶺創(chuàng)投大單模式落幕 網貸行業(yè)頭懸兩把利劍
紅嶺創(chuàng)投大單模式落幕 網貸行業(yè)頭懸兩把利劍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