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金融”能否圓在線OTA一個掘金夢?

原標題:“旅游+金融”能否圓在線OTA一個掘金夢?

近幾年來,“押金游”、“會員游”、“一元旅行團”等低價游逐漸成為各大旅企之間搶奪市場份額的慣用招數,這種獲客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為自己增加客源,但若處理不好,也會為自己帶來相應的風險。

新浪網報道,北京海濤國際旅行社因未能如約退還押金,導致消費者集體上門討還資金。在這次事件中,海濤旅游之所以遭遇消費者上門維權的危機,主要是由于“先交費后旅游”的旅游金融模式。但這次維權事件的發(fā)生并沒有引起各大旅企的重視,旅游金融模式依然受到OTA的熱捧。

“旅游+金融”受OTA爭相追捧,背后魅力何在

現如今,旅游金融模式已經成為各大旅企新的角逐對象。尤其是對在線OTA來說,發(fā)展旅游金融已成為一種趨勢。那么,這種模式究竟有何吸引力,讓各大OTA紛紛入局其中?

OTA爭打價格戰(zhàn)資金損耗較大,“旅游+金融”可彌補損耗。價格戰(zhàn)是旅企之間最常見的競爭方式,其主要的表現方式就是低價游。而低價游的利潤空間較小,難以支撐平臺支出的成本,為了保持平臺足夠的競爭力,平臺需要有新的營利渠道,而旅游金融無疑是最方便快捷的渠道之一。它可以彌補價格戰(zhàn)為企業(yè)帶來的利潤損耗,是一種高效的流量變現方式。

相關旅游金融產品可刺激消費,增大平臺客流量。對于年輕人來說,由于經濟較為拮據,遠行的腳步因此受到束縛。這時,平臺的旅游金融產品就起到了大作用。如放假旅游網推出的“游分期”,途牛的“首付出發(fā)”,驢媽媽的“小驢白條”、“小驢分期”等旅游金融產品。這些產品給人們提供了先旅游后付錢的可能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們的消費欲望,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在平臺上進行消費。

實現流量變現,進一步擴展利潤空間。旅游金融之所以能成為炙手可熱的發(fā)展模式,還因為其有著強大的流量變現能力。眾所周知,OTA是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客源,OTA若能將這些流量變現,則可為自己帶來豐厚的利潤。因此,對于OTA來說,當務之急便是找到可變現流量的渠道,而旅游金融模式則是很好的流量變現渠道之一。當平臺流量越大時,OTA在運用旅游金融模式下生產的旅游金融產品銷路就越廣,而售出的產品越多,平臺可獲得的利潤也會相應增加。

比如平臺上的保險代銷業(yè)務,無論是攜程、去哪兒,還是途牛等在線OTA都有保險代銷業(yè)務,而每售出一份保險,OTA能從中獲取相當可觀的利潤。以攜程為例,據36氪報道,攜程在與保險公司合作時,會收取渠道費用,若攜程在平臺上售出一份20元的航意險,將收取18.5元的渠道費用。由此可見,旅游金融模式為OTA帶來的利潤是相當可觀的。

旅游金融模式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利潤空間,資本總是逐利的,在利潤的誘導下,OTA均在積極發(fā)展旅游金融。然而,OTA真的能夠通過發(fā)展旅游金融模式實現自己的掘金夢嗎?

OTA跨界金融,掘金路困難重重

對于在線OTA來說,擁有大量的用戶規(guī)模及現金流是其發(fā)展旅游金融模式的優(yōu)勢所在,但這并不意味著OTA發(fā)展旅游金融就勢必一帆風順。近幾年來,入局旅游金融產品的旅企數不勝數,但失敗的也大有人在。這主要是由于該模式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其一,門檻低,可復制性強,產品難存競爭力。OTA做金融產品,主要都是圍繞著旅游產業(yè)鏈展開,實施的互金業(yè)務無非就是集中在理財、消費分期、保險銷售等方面,而由于業(yè)務范圍比較狹隘,金融產品的可復制性強,OTA之間推出的金融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如預付類金融產品,攜程有攜程寶,去哪兒有拿去花等;再如分期付產品,驢媽媽有小驢分期、飛豬上可使用螞蟻花唄等。這些產品的名目雖大相徑庭,但本質上并無差異。而隨著各大OTA生產的旅游金融產品逐漸同質化, 缺乏市場競爭力的OTA難以依靠這些產品為自己增加流量。

其二,旅游金融看似利潤豐厚,實則獲利困難。OTA們之所以入局金融,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但實際上,對于OTA來說,入局金融是一次跨界的新嘗試,并非老本行,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受到許多因素的限制。

一方面,平臺發(fā)展旅游金融,成本居高不下。這種問題在低價游中最為明顯,如此前同程推出的“一元游”活動。這項活動中,用戶僅需一元就可參加并享受多項服務,然而,無論是門票還是住宿,都需要高額的成本支出,而這筆不菲的支出將由OTA買單,這種低價高成本的方式使得OTA難以盈利。另一方面,以分成形式合作,平臺利潤被分流。OTA做旅游金融產品,需要以分成的方式與銀行、保險公司等相關機構進行合作,從而提高自己的風控能力。但這樣一來,OTA獲取的利潤就會被分流出去,導致實際的獲利較低。

其三,缺乏對大數據技術的掌握,平臺風控能力較低。OTA在發(fā)展旅游金融時,有一個較為明顯的特點便是會進行規(guī)模擴張,以此來擴大流量入口,開辟更廣闊的市場。但在追求規(guī)模擴大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平臺缺乏對大數據技術的掌握,無法通過分析用戶數據,準確評估金融產品的市場走向。這樣一來,OTA將會面臨著粗放增長之下,壞賬爆發(fā),大量營收被吞噬的風險。金融本身便是一個具有風險的行業(yè),OTA入局金融,為了避免被反噬,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風控能力。

其四,支付牌照獲取不易。對于平臺來說,擁有支付牌照可在終端消費者、商戶、銀行之間搭建橋梁,實現資金的互聯互通,這對于OTA平臺而言,有助于將各項業(yè)務更好地聯結起來,促進業(yè)務閉環(huán)的實現。

然而,想要獲取支付牌照并不容易。近日以來,央行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在線支付市場,加強管控,已暫停頒發(fā)相關支付牌照,使得平臺想購買支付牌照難度增大。由于央行的管控,獲取支付牌照變得較為艱難,OTA們只能通過租賃別人的通道、或是通過其它渠道獲得合作授權,實現在線支付。比如美團和支付寶的合作,我們在使用美團時,常常會用到支付寶進行支付。但這并不利于構建自己的O2O生態(tài)圈。

“旅游+金融”模式下潛藏著廣闊的利潤空間,引得各大OTA們爭相挖掘,可挖掘之路并不好走,如何披荊斬棘一路向前,成為OTA亟待解決的問題。

OTA該如何披荊斬棘,避免掘金夢成為泡影

OTA們紛紛加碼互金服務,顯然是看到了互金服務能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是一個新的可盈利增長點。但是在這條掘金之路上,攔路虎太多。那么,OTA們該如何披荊斬棘,實現自己的掘金夢?

首先,通過收購或自建渠道,獲取支付牌照。對于OTA來說,能夠擁有自己支付牌照,有利于構建自己的業(yè)務生態(tài)圈。雖然目前支付牌照較難申請,但平臺可以通過收購具有支付牌照的企業(yè)來獲取支付牌照,如美團點評通過收購錢袋寶獲取支付牌照,并將支付寶折疊起來,主推美團支付。如此一來,美團就有了自己支付渠道,不必倚賴他人,并有助于打造閉環(huán),構建自己的業(yè)務生態(tài)圈,更好地發(fā)展自身的金融業(yè)務。

其次,優(yōu)化數據分析技術,增強平臺風控能力。OTA想要入局金融領域,最重要的還是要掌握用戶數據,比如交易信息、信用評級、產品滿意度等。因為金融產品自身的風險性復雜多樣,若平臺對數據信息掌握不夠,就難以評估產品的風險性,從而造成自己的經濟損失。

因此,OTA需要不斷優(yōu)化數據分析技術,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對市場上現有的眾多相關金融產品進行比較分析,著重了解這些產品的用戶構成、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收益率以及產品自身存在的風險大小等,形成內外金融產品的對應聯系,建立合理的風險等級評定,為日后推出金融產品的準入、推廣和實施等流程提供風險評估依據。

最后,適當營銷,提高產品競爭力?,F在市場上的大部分OTA不夠重視對自身旅游金融產品的營銷,難以讓人們知道這些產品的作用,也無法讓人對其留下深刻印象。對此,在線OTA應試著轉變營銷策略,與一些自帶流量的明星進行合作,讓明星效應帶動自身的產品流通,如馬蜂窩與黃軒的合作?;蛘呤沁M行廣告推廣,通過充分詮釋產品的價值讓大眾更好地了解這些產品。OTA只有將自己的產品營銷出去,才能增加更多的流量,讓自己的產品更具競爭力。

旅游金融模式有助于OTA實現更多的利潤,但是OTA入局金融領域,是否真的能實現盈利,我們很難一概而論,畢竟各平臺具備的運營金融能力不同,風控能力也不同,發(fā)展金融模式究竟可為其帶來多大的利潤空間我們不得而知。對于OTA來說,想要通過“旅游+金融”實現自己的掘金夢,需要通過不斷完善自己,提高實力,否則,OTA的掘金夢也許終歸只是一場夢。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8-15
“旅游+金融”能否圓在線OTA一個掘金夢?
原標題:“旅游+金融”能否圓在線OTA一個掘金夢? 近幾年來,“押金游”、“會員游”、“一元旅行團”等低價游逐漸成為各大旅企之間搶奪市場份額的慣用招數,這種獲客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為自己增加客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