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OTT大屏強勢崛起,互聯網營銷戰(zhàn)場進入“三國時代”
追溯人類文明的媒介變遷史,凱文·凱利曾將大眾與內容載體的依附關系分為“言語之民”,“書籍之民”——以及今天的“屏幕之民”。
從商業(yè)維度,屏幕的輪番崛起,也催生出新的營銷方式,在觸媒習慣飄忽不定的分眾時代,最優(yōu)質的流量資源,毫無疑問,流向了這三塊屏上:PC端,移動端,OTT端。其中最值一提的是最晚出現的OTT,受益于大屏、高清、家庭互動等屬性,以及大數據和AI算法的成熟應用,OTT大屏已與PC,手機分庭抗禮,形成了營銷的“三國時代”。
而三者之間,拋去勢能減弱的PC端不談,那么不妨以中國OTT市場唯一的獨角獸酷開網絡為參照物,從不同維度,讓移動端與OTT完成一次橫向PK。
“揚其長,避其短”
作為商業(yè)對比,必須先從一個問題談起:成本。
OTT大屏營銷價值的一路走高,與有效流量獲取成本有很大關系。你知道,無論PC還是移動端,廣告內容已繁雜到幾近泛濫,隨著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強勢到來,昔日偌大的流量池,被不斷分割和稀釋,用戶關注度和點擊率下降,若想繼續(xù)獲取有效用戶流量,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
與之相反,OTT大屏的用戶流量卻在迅猛上揚,在年輕人從PC和移動端回流大屏的路途中,如果說傳統(tǒng)互聯網正疾步走向下半場,那么OTT市場恐怕連“中場戰(zhàn)事”都還遠遠未到,相較于移動端的行事高調,態(tài)度高冷,成本高昂,OTT是當下最具性價比的營銷選擇,且從投放效果來看,根據勾正數據顯示,去年有78%已經投放OTT廣告的廣告主對效果感到滿意,OTT大屏的營銷價值已被市場充分驗證。
當然,除了成本問題,OTT大屏的交互屬性,也是PK移動端的利器。
從最淺表的角度來說,屏幕尺寸越大,用戶停留觀看時間就往往越長,廣告效果也越好。更具變革意義的是,除了物理意義上的“大”,OTT端口也試圖通過更量體裁衣的交互方式,讓海量內容與大屏發(fā)生化學反應。
過去幾年,智能電視延續(xù)了移動互聯網圖文為主的人機交互邏輯——交互復雜,學習成本高,且容易選擇焦慮。圖文為主是移動端的默認選項,但對于以視頻為根基的OTT而言,這種“揚短避長”,無疑是一種惰性設計,主動矮化了視頻之于電視的交互價值。
于是我們看到,在剛剛發(fā)布的酷開系統(tǒng)7.0版本中,采用視頻流+圖文融合的并行界面,讓用戶能在首頁界面以“視頻流”形式預覽精選內容,通過深層內容上浮,簡化用戶獲取內容的層級;與此同時,其輪播頻道讓視頻信息更加集成;短視頻入口又非常好地迎合了用戶碎片化時間的應用場景,實現了大屏交互的“抖音化”。
換句話說,酷開系統(tǒng)7.0實際上是取移動端“信息流”和“碎片化”所長,又避移動端視覺體驗窄化之短,這種更因地制宜將會進一步深化營銷效果,為廣告主帶來更優(yōu)質的流量。
差異化競爭
當然,讓“視頻流”盡情流淌的前提,是對用戶內容需求更精準的拿捏。
事實上,在酷開系統(tǒng)7.0中,大數據是整個智能體系的神經中樞,它能在內容上實現“千屏千面”的優(yōu)質內容精準推送。
而切換到營銷視角,正所謂“世界上本沒有廣告,只有放錯地方的信息”,精準推薦的還有營銷內容——這就引出OTT大屏與移動端的另一點差異:用戶對于廣告的態(tài)度。
相比于移動端魚龍混雜的營銷信息,互聯網電視廣告往往更為節(jié)制,這種“濾紙”一般的信任屬性,讓OTT大屏擁有更高的用戶好感度,也更容易換來用戶珍貴的注意力。
而拜AI算法和大數據所賜,OTT大屏正在不斷優(yōu)化這種節(jié)制。譬如在大數據和AI算法的合力塑造下,酷開系統(tǒng)7.0形成了基于內容場景的跨界融合基礎數據,能精確識別用戶標簽,抓取和分析用戶互動喜好,然后將差異化的營銷內容送至用戶面前,最大程度上增加廣告觸達率和有效曝光度。這種被AI和大數據賦能的營銷優(yōu)勢,既是電視媒體公信力在智能時代的獨特延續(xù),也是酷開網絡對廣告主更負責的協作態(tài)度。
除了精準,為了讓廣告主的利益最大化,也為了在品牌曝光和滲透細節(jié)上更為自然,酷開網絡不斷在流量轉換方面精細深耕,摸索出了頻道入口廣告,智能識別廣告,AI語音廣告等十余種廣告形式,從用戶開機開始,準確抵達大屏交互的每一條路徑,為品牌方帶來更多收益。
此外,作為中國OTT市場的創(chuàng)意地標,酷開網絡一系列大屏狂歡活動的登場,也一次次撬動了酷開網絡這座流量富礦,進一步提升了酷開網絡平臺的投放價值,在未來,必將成為廣告主營銷的必“耕”之地。
事實上,作為綜合投放價值最高的OTT平臺,如今的酷開系統(tǒng),可以為廣告主提供從前期調研,精準投放,執(zhí)行排期到效果評估的全流程投放方案,不但可以讓廣告主對傳播效果一目了然,還可以通過大數據體系,為其提供數據分析,并及時進行調整優(yōu)化,確保效果達到最優(yōu)。
當然,最后,談及OTT與移動端的營銷PK,終歸脫離不開營銷的對象:用戶人群畫像。
其實憑直覺便知,相較于移動端用戶群的百態(tài),在OTT大屏面前,坐著這個社會最具購買力的消費人群,根據《2018年度OTT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智能電視的用戶結構中,大學及以上學歷所占比重超60%,企事業(yè)單位管理人員所占比重超35%,家庭月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比超過40%。高收入,高學歷,高職位的“三高”特征,讓OTT用戶成為商家一直在追尋的優(yōu)質潛在消費者。
更需注意的是,預計2020年,大屏付費用戶規(guī)模將達5000萬,總收入達50億元,付費用戶的穩(wěn)定上升讓OTT用戶更具有廣告觸達價值。
事實上,酷開網絡就在不斷深化與用戶的溝通頻次和細節(jié)。更像是在長期互動過程中的一種信任升級,酷開網絡正逐步變革“以內容選擇平臺”的舊用戶關系,將作為價值貢獻者的用戶納入到利益體系,讓長期的趣味任務對應用戶權益,形成用戶活性和用戶留存。最終達成的理想效果是,讓用戶既愛上酷開網絡擁有的海量內容,也能愛上酷開網絡平臺本身,為OTT營銷價值深耕出一條更長遠的發(fā)展路徑。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發(fā)現,某種意義上,酷開網絡的營銷價值,是集PC端和移動端兩者之大成,并且能在不同維度上“揚其長,避其短”。
更重要的是,作為中國OTT市場的領跑者,以及唯一一只獨角獸,年輕的酷開網絡,已經懂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個樸實的道理,他們不斷拓寬OTT營銷的創(chuàng)新上限,推動整個行業(yè)釋放新的價值增量,最終,帶領OTT大屏在與移動端PK的過程中,改變整個互聯網流量池的分配資源。
拭目以待吧。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