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進口化妝品為何假貨難絕?

文/挨踢客(個人微信號:aitike)

之前有很多媒體報道稱,網售化妝品假貨高達80%。當時我對這條報道做過注解,網售化妝品假貨確實很多,但主要是進口的國際大牌,本土品牌其實沒什么假貨。不過,也揭露出了一個大問題,化妝品電商普遍存在售假。

電商平臺主觀上來說不想售假,多家電商也為此做過不少努力,某電商還搞過一個『真品聯盟』,但收效甚微??陀^來說假貨比例依然居高不下,這些舉措并沒有徹底消滅假貨。那么,為何電商平臺的進口化妝品假貨難絕呢?

導致假貨泛濫的因素很多。目前來說,直接涉足電商的國際大牌寥寥無幾,網上銷售的大多是未經授權的產品。很多人不禁會問,為何這些大牌不做電商呢?放著大把的人民幣不去賺呢。這里面的原因也比較復雜,簡單來說就是三個因素,品牌、渠道、價格。

國內的電商雖然已經很普及,但給人的印象還是層次較低。國際大牌不愿意做電商,基于品牌因素的考慮較多,擔心電商渠道拉低了品牌地位,會直接影響到品牌的附加值。他們不屑于跟小品牌并列,那樣等于是自降品牌身價,就好像在線下開店,他們一定要選擇黃金地段,因為那是品牌形象和身份的象征,這又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所在。就像當年的QQ和MSN,電商是QQ,線下是MSN。

這樣說或許有點玄乎,哪有品牌放著錢不賺的道理,其實更多的是怕沖擊原有渠道。這個用二八定律來解釋比較好,雖然線下消費者只有20%的人,但卻占據了他們80%的利潤,這些品牌的主流消費人群不網購,或者可以說瞧不起網上那些品牌,品牌商不會因為20%的利潤去得罪這部分人,電商渠道做不做對他們的影響不大。

而電商渠道對于價格非常敏感,國際大牌絕對不會愿意降價,那不僅會影響到品牌形象,那是直接影響到利潤的事。他們從來不會去比價格,也不屑于打價格戰(zhàn)的,靠的是講品牌故事來提高附加值,自然對經常打價格戰(zhàn)的電商不感冒。

品牌不做電商的因素諸多,我們可以說他們很保守,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但這就是假貨泛濫的根本原因嗎?顯然不是。那么,國內的電商平臺為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售假呢?

電商的競爭除了價格戰(zhàn),還有一個是SUK之爭。也就是說,人無我有。如果消費者想買蘭蔻,在天貓可以買到,在聚美卻買不到,消費者以后還會上聚美嗎?至少買蘭蔻的時候不會。而消費者在買蘭蔻的時候,或許順帶還會買其他商品,因為你沒有蘭蔻而錯失很多機會。作為平臺來說,商品的品類越來越多,能夠滿足消費者更多需求。

平臺需要更多的品類,品牌商卻不愿意供貨,這個矛盾怎么解決呢?曲線救國,從其他的渠道去拿貨。這些渠道分很多種,一種是品牌的代理商,一種就是走私販子,一種就是制假工廠。

品牌代理商的管控比較嚴格,如果廠家沒有授權只能偷偷摸摸,一旦被廠家發(fā)現可能會受處分,供貨相對就沒那么穩(wěn)定。走私渠道的也就是常說的水貨,這條渠道是觸犯法律的,風聲緊的時候就可能斷供了。最為穩(wěn)定的只有假貨渠道,長三角、珠三角的工廠很多,隨便找家工廠就能大批量的生產,而且價格又非常的便宜,非常適合在電商平臺銷售。

那么,假貨是如何進入平臺銷售的呢?很多垂直電商分為自營和開放平臺。自營那塊相對難進一些,對于渠道的把控就比較嚴格,但開放平臺卻非常好進入,平臺監(jiān)管相對很松散,而且也無法去鑒定真假,這就給了很多不良商販可乘之機。

這些制假販假的人,自身是沒有渠道能力的,到品牌那是拿不到低價的,甚至連貨都拿不到。怎么辦呢?那就只有造假了。價格便宜,貨源穩(wěn)定。在一些電商平臺出售的商品,單從價格就能判斷出是假貨,因為有些折扣比廠商出貨價還低,不管是進口還是走私的正品,都絕對不可能做到那個價格。但國內的消費者貪圖便宜,而且嘗試假貨的成本也不高,給這些造假售假的提供了市場。

因為要SKU,因為要低價,造假是成本最低的。一般來說,平臺也是視而不見,只要沒有投訴也不會太多干涉,因為這是『有利』于平臺的事。至于消費者,基本上不會去投訴,國內維權的成本太高了,就當是花錢買了個教訓。甚者,很多消費者第一次用的時候就是假貨,持續(xù)的用假貨也就不知不覺了。售假的人也非常的狡猾,只要消費者投訴,立馬痛快的退錢了事,基本沒有什么大糾紛。

假貨的來源也不一定是小商販,一些授權渠道售假也不算秘密。在線下的很多授權店,出售假貨的事也不少,因為可以謀取高額的利潤。所以,一些品牌授權上參與線上售假,也一定比例的存在,雖然不大。但也暴露出了一個問題,這塊市場幾乎全民售假。這讓我想起一件事,就是拉菲在國內的消費量,已經遠遠超過了生產量。同樣,某些進口化妝品的產量,還沒有內地的消耗量大。

至于說進口化妝品假貨難絕的原因,還是因為利益。電商平臺拿不到授權又要賣,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售假的商販可以從中謀取暴利,消費者又希望能夠更便宜,而且懶得去維權。整個參與的生態(tài)里,幾乎人人有利可圖,誰也不愿意去打破。至于執(zhí)法部門,基本上沒投訴就懶得管,品牌商除了發(fā)發(fā)聲明,也實在疲于去維權打假?,F在,以后,只要平臺、銷售者、消費者不打破這種默契,電商渠道的進口化妝品假貨依然難絕。

============

推薦公眾號:八卦科技(ID:baguakeji)用八卦視角解讀科技事件,用嚴肅心態(tài)揭露科技內幕。互聯網公司老板和公關負責人必看的自媒體之一,深受廣大互聯網從業(yè)者的擁護和愛戴。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4-03-13
網售進口化妝品為何假貨難絕?
文 挨踢客(個人微信號:aitike)之前有很多媒體報道稱,網售化妝品假貨高達80%。當時我對這條報道做過注解,網售化妝品假貨確實很多,但主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