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互聯(lián)網的“終結者”,VR還需經歷什么?

文|孟永輝

觀望是人們看待新技術的主要方式和方法,觀望同樣是人們喪失與新技術親密接觸的主要壁壘和障礙。人們對于VR的看法和認識同樣如此,在VR技術出現之前,幾乎所有的行業(yè)都想要利用它給用戶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而等到VR技術真正出現并迅速發(fā)展之后,人們似乎又對它將會如何發(fā)展缺少了明確的方向。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的存在,我們才會除了以騰訊和阿里推出的搶紅包的游戲之外,VR技術并沒有太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應用。難道VR技術真的如同白駒過隙般快速產生、快速消散嗎?難道VR技術就這么匆匆而過了嗎?事實并不是這樣的。

沉寂只為積蓄更大的能量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不再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這對于VR技術來講同樣適用,因為在經歷了短暫的火爆之后,VR技術重新陷入了沉寂。或許只有真正參與到VR技術當中的人才會真正明白這種從高峰到谷底的過山車般的感受,或許只有真正對VR技術有著篤定的信仰的人們才會知道VR技術之所以會出現目前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

對于新技術的探索早已開始,因為技術始終都是驅動VR終極力量。盡管很多VR技術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陷入了無聲無息的發(fā)展過程中,但是并不代表他們對于VR技術已經失去了信心和希望?,F在之所以會陷入沉寂,主要是因為大家都在埋頭探索新技術,根本無暇顧及市場內的聲音,無法及時在市場上發(fā)聲以證實自己的存在。

只有真正了解VR的人才會知道為什么VR會在現在陷入沉寂之中,通過梳理VR的發(fā)展歷程,我們或許能夠找到一些發(fā)展的基本脈絡。簡單來講,VR技術的出現和發(fā)展經歷了三次熱潮,第一次是在1960年代,這個時代主要是出現了VR的技術原理,第二次是在1990年代,這個時代主要是VR技術想要進行商業(yè)化的探索,但是由于那個時代的技術條件尚未達到能夠匹配VR發(fā)展的水平,因此這是商業(yè)化的探索基本上以失敗告終;第三次是在現在,嚴格來講現在正在處于VR技術的前期,主要是以Facebook用200億美元收購Oculus為主要標志。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第一次熱潮和第二次熱潮的起源點都是由于有關VR的新概念的提出。第一次熱潮是由于科學家們建立了有關VR的科學原理和光學的基本構造,正是由于這個新概念的出現才會出現了歷史上第一套VR系統(tǒng),并緊接著出現了VR的頭部顯示器和頭盔位置跟蹤系統(tǒng)。

第二次熱潮則是1989年Jaron Lanier首次提出Virtual Reality的概念,可以說這次概念的提出真正將VR看作是一個可以被用來商業(yè)化的存在,并開始了商業(yè)化的簡單嘗試。正是在這個概念的指引下,我們才看到了一款名為“Virtuality 1000CS”的設備出現在消費市場中??上У氖沁@種新設備并沒有在市場當中真正打開市場,因為它笨拙的外觀、單一的功能和昂貴的價格,最終使得VR技術的商業(yè)化道路最終面臨擱淺。

第三次熱潮則是出現在2015年至2016年這兩年的時間里,Facebook高價收購VR技術公司、各種領域都開始出現VR技術的影子。VR技術不斷以各種各樣的身影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讓人們開始重新看待這個產生了近60年的事物。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熱潮并沒有的出現比較新的概念和定義,僅僅只是人們看到了VR技術在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性而已。

通過回顧VR技術的發(fā)展熱潮,我們可以看出,VR技術自從它開始出現的那一天起就已經開始了技術立身的道路,盡管在這其中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問題,甚至面臨過商業(yè)化難以實現的窘境,但是始終都沒有阻擋VR技術朝著前方奮勇前進的道路。因此,盡管現在的VR技術對外的發(fā)聲并不是太多,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斷定VR技術的發(fā)展已經陷入了沉寂。對于VR技術的探索從它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沒有停止過,在科技日益影響人們生活的今天,VR技術同樣不會停止,它還會朝著更加篤定的方向發(fā)展。

對于商業(yè)模式的探索并未停止,商業(yè)化才是VR技術未來發(fā)展的真正道路。一個東西是否具有市場價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它能不能真正實現商業(yè)化。有關VR商業(yè)化,我們同樣需要對VR商業(yè)化的可能性進行全面的認識。

對于VR的商業(yè)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點也是很古老的點就是它的硬件買賣上。之所以會將這個看作VR商業(yè)化的主要方向主要是因為VR技術還是最終要落腳到硬件上。如果VR技術的發(fā)展能夠再將VR設備進行縮小,設備價格在進行下降的話,我們可以斷定VR硬件將成為家家必備的一件智能硬件產品。目前,VR硬件的市場上主要有Oculus、Magic Leap、HoloLens等明星產品在市場上進行售賣,如果VR設備能夠像手機一樣成為人們必備的產品,那么它的未來借助這一商業(yè)模式進行變現的方法將會發(fā)揮出更加有力的作用。

VR商業(yè)化的第二個模式就是將VR技術應用到人們日常的生活和消費當中,通過VR技術的應用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在這樣一個商業(yè)模式中,VR面對的將不再是消費者,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商家,商家們通過這VR技術應用到自己的商品展示、商品買賣的過程當中來吸引消費者,從而讓消費者的行為習慣全部都集中到VR技術上,從而讓VR技術真正成為人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從而讓VR技術具有更多的變現可能性。

VR商業(yè)化的第三個模式就是VR硬件的內容承載能力。通過將很多的內容全部都集中到VR硬件當中,讓VR成為一個內容的分發(fā)中心和承載中心,從而讓VR具有類似于當今電商平臺同樣的作用。

有關VR技術的商業(yè)模式哪一種好,哪一種壞并沒有一個定論,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VR技術的商業(yè)化的可能性遠遠要比第一次熱潮和第二次熱潮的時候來得猛烈,因為現在的市場條件已經具備VR技術商業(yè)化的可能性,人們的生活在經過互聯(lián)網技術的改造之后基本上都已經遷移到了網上。

當下,VR技術正是處在技術探索和商業(yè)化探索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沉寂代表著VR技術的發(fā)展正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而在這個變化的背景下,我們所要做的正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一種概念來引領VR技術這一輪的發(fā)展,這個概念如果像前兩次那樣的話,我們可以斷定VR時代的真正來臨將會不再是一個夢想。

概念主導,VR市場正在呼喚新的革命

正如VR技術的前兩次發(fā)展一樣,它的每一次飛速的發(fā)展都有一個全新概念的誕生,正是有了這樣一種概念的主導,VR技術才找到了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對于這個時期的VR市場來將,我們同樣需要這樣一種劃時代的概念和理念的誕生,只有這種概念和理念出現了,我們才能真正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發(fā)展方向,而不是僅僅只有嘗試。

技術新概念成為驅動VR技術下一個十年發(fā)展的根本動力。VR技術始終都是一個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主要驅動力的存在,如果VR技術想要在未來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發(fā)掘VR技術的新概念將會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內容。

我們可以看出當前的VR技術的基本原理依然是停留在它誕生時期的樣子,并沒有太多創(chuàng)新的概念出現,VR技術之所以面臨當下的發(fā)展困境同樣是因為技術新概念并沒有及時更新,而VR硬件同樣無法借助這種新概念來獲得革命性的突破,最終讓VR技術陷入到一種一直在前進,一直都無法帶給人們革命性改變的窘境。這里所說的革命性改變是指VR技術始終都無法擺脫硬件上的臃腫,應用上的普及,出現這樣一種困境的蛀牙原因最根本的還是在技術新概念的創(chuàng)新無法及時跟上上。

VR技術想要獲得重大突破,就必須更新VR技術的概念,以新的概念和眼里來引領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通過概念的更新和引領來找到VR技術與當前市場產生緊密聯(lián)系的更多的可能性。只有這樣VR技術才能真正擺脫給人們留下的固有印象,讓VR技術真正成為一個人人都能夠用得了,用得上的存在。下一個十年中,VR技術才能真正成為人們都會使用的,如同互聯(lián)網一樣的技術存在。

內容生態(tài)成為決定VR技術未來能夠走多遠的關鍵要素?;ヂ?lián)網技術只有能夠產生如此巨大的力量,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建立了一整套基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內容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當中,不同的內容充斥其中,不同的內容產生聯(lián)系,不同的內容相互補充,不同的內容積累不同的用戶,最后將人們全部都集合在“互聯(lián)網村”之中。

VR技術想要獲得更加長久的發(fā)展,獲得更大的成就必須按照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路徑,不斷將不同的內容囊括到VR技術當中,通過這些內容獲取不同的用戶,通過用戶之間的不斷聯(lián)系讓VR技術真正成為人們生活當中都會用到的存在,最終讓VR技術的內容成為一個能夠自我更新、自我凈化、自我進化的存在。

當前,VR技術之所以會面臨這樣的窘境就是因為它還沒有建立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內容生態(tài)系統(tǒng),用戶在使用VR技術的時候僅僅是在使用VR技術本身而已,跳出VR技術的范圍,用戶又重新進入到了互聯(lián)網技術所搭建的場景之中。

VR技術想要走得更遠就必須搭建內容生態(tài),通過內容的多樣化來不斷吸引用戶,不斷讓用戶加入其中。只有這樣VR技術才會告別當今市場中單一、狹隘的固定樣子,獲得更加豐富、多樣的發(fā)展。

商業(yè)新模式成為VR技術變現的決定性力量。對于VR商業(yè)模式的探索同樣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人們都會持續(xù)進行工作著力點。對于商業(yè)新模式的探索,直接決定了VR技術的變現能力,決定著VR技術能不能給參與其中的人以豐厚的回報。

盡管當前VR技術出現了很多的商業(yè)模式,進行了很多的嘗試。比如將VR技術與當下比較火熱的新零售結合在一起,在給消費者帶來體驗的同時,實現自我的成長;比如將VR技術應用到房產、家裝等領域當中,讓用戶能夠親身感受未來房子和未來家的真正模樣……對于VR技術商業(yè)模式的探索成為VR技術未來能否變現,變現多少的決定性力量。如果我們依然按照原有的商業(yè)模式來看待VR技術,將發(fā)展的中心捆綁在原有的商業(yè)模式上面,那么VR技術的市場化道路將會越走越窄,越走越無力。

盡管技術新概念和內容生態(tài)的打造對于VR技術來講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沒有VR技術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即使是再優(yōu)質的技術,再好的內容終究會成為無人問津的陽春白雪,而只有將商業(yè)模式的探索與技術新概念和內容生態(tài)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能真正實現VR技術的大發(fā)展和大繁榮。

當前VR市場波瀾不驚的市場表現是正常的,因為VR技術的發(fā)展從來就是這樣一種發(fā)展路徑。在互聯(lián)網技術成為一種基礎設施的當下,VR技術想要承擔起類似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角色,就必須有新概念的引領、內容體系的搭建、商業(yè)模式的再探索,只有這樣VR技術才會真正走得更遠,VR市場的發(fā)展前景才能更加廣闊,VR才能從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4-09
成為互聯(lián)網的“終結者”,VR還需經歷什么?
這對于VR技術來講同樣適用,因為在經歷了短暫的火爆之后,VR技術重新陷入了沉寂。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