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數據檔案館使用北極礦井存儲數據免受世界末日影響

挪威著名的末日種子庫正在得到一個新鄰居,它被稱為“北極世界檔案館”,其目的類似于末日種子庫,在北極凍土帶中提供一個遙遠的,堅不可摧的家園,讓存在在其中的數據免受受自然災害和全球沖突等威脅。

雖然全球種子庫由希望保護全球作物多樣性的慈善機構資助,但世界檔案館是由挪威科技公司Piql和挪威國有礦業(yè)公司SNSK創(chuàng)立的營利性企業(yè)。檔案館今年3月27日開放,巴西,墨西哥和挪威政府成為第一批客戶,將各種歷史文件的副本存入保險庫。

這些數據存儲在由Piql專門為此任務開發(fā)的光學膠片中,具體來說,將PDF,JPG,TIFF等文件轉換成大的高密度QR代碼,然后采用Piql專有的膠片格式來存儲這些高密度QR代碼。

一旦數據完成在膠片上的存儲,一卷膠片軸就存儲在斯瓦爾巴北極群島廢棄的礦井當中。這些礦井最初由SNSK運營,用于采煤,但在1995年被放棄。礦井存儲數據地方距地面300米,不受核攻擊和環(huán)境管理計劃的威脅。

Piql聲稱其專有的膠片格式將在礦井氣候的幫助下安全存儲數據至少500年,也許長達一千年,無需任何能量來維持存儲溫度。礦井深處儲存溫度為零下5度,極其干燥,是長期儲存膠片的完美地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4-05
世界數據檔案館使用北極礦井存儲數據免受世界末日影響
挪威著名的末日種子庫正在得到一個新鄰居,它被稱為“北極世界檔案館”,其目的類似于末日種子庫,在北極凍土帶中提供一個遙遠的,堅不可摧的家園,讓存在在其中的數據免受受自然災害和全球沖突等威脅。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