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又陷入了“欠薪”風波。
3月14日,數百名美的員工聚集在位于廣東順德北滘的美的集團總部大樓,這些員工已停工,以美的未發(fā)足夠的薪酬為由向美的討要說法。有員工表示,2月份只發(fā)了700多元錢,找到財務部核對,才得知春節(jié)放假期間的工資全部沒有發(fā)放。
對此事,美的生活電器公司回應媒體稱,確有部分隸屬于美的生活電器公司的員工停工,主要起因是部分員工反饋2月份工資收入同比降低,希望得到合理解釋。經勸導后,員工已回到工廠,目前所有工廠生產正常。
這并非美的第一次被員工討薪,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2月份,也有員工集體向美的“討薪”.據網友爆料,12月16日,美的公司總部門前有超過30名員工聚集,據稱原因是抗議公司拖欠工資。
對此,美的則回應稱,聚集抗議的主要是美的生活電器事業(yè)部鈑金車間約40名員工,原因是不滿去年11月工資較10月降低。美的公司稱10月相對11月多出帶薪休假三天和高溫補貼,因此表面來看11月薪資有所減少,工資已于12月15日正常發(fā)放。
其實除了抗議薪水減少,也有多名美的集團員工向媒體反映,稱其所在部門突然下發(fā)崗位調整通知,將本在技術崗、管理崗的員工調至生產線,在他們拒絕離崗后,公司以曠工為由解除勞動合同且拒不賠償。北滘勞動部門在收到工人仲裁申請后,仲裁并裁定不支持員工提請的支付賠償金和拖欠工資及獎金的請求。
對此,美的集團在3月11日回應稱,涉及該批次崗位調整的員工,調整前后崗位類別相同,符合勞動合同規(guī)定。
美的集團為何頻頻陷入與員工的薪資糾紛中?
裁員轉型自救
“美的大規(guī)模裁員是在2011年,但是2011年到2013年9月期間的裁員,和此后的裁員是不同的,”家電行業(yè)觀察家劉步塵如此評價美的近幾年的裁員行為,“第一次是美的整體改革的時候,裁員是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此后還有員工減少,主要是因為其工業(yè)自動化的力度比較大。”
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美的電器相繼收購了榮事達、華凌、小天鵝、春花,進入了冰箱、洗衣機等產品領域,此后經過不斷并購擴張,目前擁有“美的”“小天鵝”等十余個品牌,與海爾、格力成為國內白電三巨頭。
美的不斷擴張自己的版圖,蒸蒸日上的房地產行業(yè)和國家推出的家電以舊換新等補貼政策更是為家電企業(yè)帶來了巨大利好。數據顯示,2010年,美的電器銷售收入突破1150億元(其中出口50億美元),一舉跨入千億元俱樂部;2011年,美的電器銷售更是進一步增至1400億元。
美的勁猛業(yè)績的背后,也有著財政的巨大補貼,數據顯示,美的2008年獲得的財政補貼還僅僅是5600萬元,2009年這一數字增至2.51億元,2010年更是飆升至25億元。
時間進入2012年,房地產行業(yè)不景氣、家電以舊換新、節(jié)能補貼等政策到期,國內的家電行業(yè)增速放緩,甚至集體迎來了寒冬。
美的2011年上半年所獲補貼則驟降為3.28億元;此外美的本身的組織架構也日益膨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僅美的電器的員工就達9萬多人。再加上其效率低下、高庫存等因素,美的的改革勢在必行。
美的集團2011年年初提出了轉型升級,即改變高密度投資和規(guī)模制造的成本優(yōu)勢來增長的模式,除了對各系統(tǒng)“瘦身”、改革銷售渠道、降低成本、壓縮開支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聲勢浩大的裁員動作。
美的電器2011年財報顯示,截至2011年年末,美的電器員工的總數為66497人,比2010年末減少了32179人,這一比例在30%以上。
美的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成效,今年1月份,美的發(fā)布2014年業(yè)績預報,公司預計2014年凈利潤變動范圍在100億元至110億元之間,同比增長37%至51%,或為A股最賺錢的上市家電企業(yè)。
然而美的的“裁員”計劃似乎還未停止,近日美的集團副總裁、中央研究院院長胡自強對媒體表示,三年以后美的要實現2000億元銷售,但人員數量將下降30%,通過自動化讓效率提升。
“美的的改革在家電企業(yè)中算是很早的,并且效果也不錯,2014年的營收和利潤應該能過百億元,”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長陸刃波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美的下一步即使再裁員也是在預料中的,因為現階段美的要做的是推進自動化,進一步提高效率。”
家電業(yè)將現裁員關廠潮
然而,在家電業(yè)人士看來,美的近些年的裁員等措施,將會成為其他家電企業(yè)的效仿對象。
而海爾已經邁出了這一步,2014年6月,海爾首席執(zhí)行官張瑞敏在出席沃頓商學院全球論壇時對外透露:2013年海爾完成裁員1.6萬人,2014年海爾計劃再裁員1萬人,員工數降至6萬人左右。
“中國的家電行業(yè)已經不可能再現2010年前的輝煌了,轉型是每一家企業(yè)的必走之路,在這條路上不可避免會出現裁員、關廠等大潮。”陸刃波表示,“這與未來轉型的方向有關,美的已經走在了轉型的前邊。”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yè)協(xié)會與奧維咨詢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彩電市場總銷量為4461萬臺,同比下降6.6%;銷售額1462億元,同比下降14.5%,為近30年來首次銷售量和銷售額雙雙下跌。在白電方面,中國家用電器協(xié)會2月6日發(fā)布數據顯示,去年大家電中冰箱與洗衣機產量零增長或小幅下降;微波爐產量實現8%的增長;空調器產量增長11%.
而在劉步塵看來,近幾年來雖然中國家電行業(yè)不景氣,增速放緩,但是家電企業(yè)已經在摸索新的盈利增長點。
“以美的為例,普通白電的銷量增長緩慢,它就轉向了中央空調,顯然后者的利潤空間更大,目前家電企業(yè)其實都看到了這點。”劉步塵說,“另外,小米入股美的,兩者積極布局智能家居;從這些都能判斷出未來美的走的是高端、智能化產品,以前那種靠擴廠增量的模式已經過時。”
據近日發(fā)布的《暖通空調資訊》顯示,2014年中央中央空調行業(yè)總體市場容量首次突破700億元,增長率為9.4%,與2013年度相比下滑0.1個百分點。中國的中央空調市場已經從高速增長轉為平穩(wěn)增長,其中格力、美的、海爾以及天加已經成為中央空調第一陣營。
而對智能家居的布局,從今年上海家電博覽會上就能窺見一斑。傳統(tǒng)的家電企業(yè)如海爾發(fā)布了針對用戶的U+智慧生活APP,此前也先后與Homekit、百度、阿里、京東、360等合作;TCL則提出“雙+”轉型;互聯(lián)網企業(yè)則大玩跨界,京東、360、阿里齊齊布局智能家居,其中接入的大多是家電產品。
“前幾年的政策紅利以及家電企業(yè)的低價促銷,讓中國消費者提前透支了家電的消費能力,目前中國的家電市場可以說趨于飽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家電市場未來幾年將繼續(xù)低迷。”陸刃波表示。
陸刃波說:“到日本搶購馬桶蓋和電飯煲的新聞我們都看了,為什么售價一兩千元的日本產品國人還是會搶?說明隨著中國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高,對于家電產品的需求也不一樣了,這也就是未來家電企業(yè)的轉型方向。”
陸刃波認為,未來家電企業(yè)將更加注重高端產品的研發(fā),像過去一樣盲目擴建工廠擴大生產規(guī)模的模式將成為歷史,“家電行業(yè)為了自救與轉型,也會陸續(xù)走上裁員和關廠的改革之路,這一是減產,二是提高效率,同時還能優(yōu)化研發(fā)生產結構”.
- 萬智互聯(lián) 加速邁向智能世界——華為亮相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 聯(lián)想車計算上海車展亮劍:以智算AI,驅動汽車“智慧”加速
- 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計劃融資5億美元 商業(yè)落地面臨三大挑戰(zhàn)
- 2025中國移動云智算大會丨第二屆“五岳杯”量子計算挑戰(zhàn)賽圓滿落幕
- 微軟否認停止中國區(qū)運營 裁員實為旗下合資公司微創(chuàng)
- 前2個月我國軟件業(yè)務收入18965億元 同比增9.9%
- 國產CPU一枝獨秀:北京終端設備龍芯集采占六成
- 《國家創(chuàng)新指數報告2024》發(fā)布 中國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排名第十位
- 華為2024年全球銷售收入8621億元:智能汽車、終端和數字能源增長迅猛
- 第九屆華為ICT大賽中國總決賽編程賽在東南大學舉行,晉級全球總決賽名單揭曉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