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技術市場分析與市場咨詢機構Canalys今日發(fā)布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8400萬部,同比下降4%。2020年第四季度,華為(包括榮耀)市場份額從2020年第三季度的41%下降至22%。2020年全年,華為(包括榮耀)繼續(xù)保持領先地位,Oppo排名第二,Vivo位居第三。
以下為報告詳細內容:
上海(中國)、班加羅爾(印度)、新加坡、雷丁(英國)和波特蘭(美國)
2020年1月29日,星期五
摘要:
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8400萬部,同比下降4%。
2020年第四季度,華為(包括榮耀)市場份額從2020年第三季度的41%下降至22%。
2020年全年,華為(包括榮耀)繼續(xù)保持領先地位,Oppo排名第二,Vivo位居第三。
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2020年第四季度出貨量達到8400萬部,同比下降4%。2020年全年出貨同比下跌11%至3.3億臺,由于美國制裁導致華為業(yè)績迅速惡化,整體市場復蘇步伐遇阻。
2020年第四季度,華為(包括榮耀)出貨1880萬臺,市場份額從2020年第三季度的41%下降至22%。Oppo迅速上升至第二位,出貨1720萬部智能手機,同比增長 23%。Vivo也同時取得不錯的20%同比增長,以1570萬臺排在第三位。蘋果也取得近年來在中國的最佳出貨表現(xiàn),第四季度出貨量超過1530萬臺,市場份額為18%,高于2019年第四季度的15%。小米排名第五名,發(fā)貨量1220萬臺,同比增長52%。
“這可能是華為最艱難的時期,在禁令下它甚至無法服務于自己的國內市場,”Canalys移動業(yè)務副總裁Nicole Peng評論道。“華為第四季度出貨量同比萎縮將近5成,盡管華為產(chǎn)品需求仍然巨大,但在可預見的未來華為并無法滿足需求。其他頭部廠商紛紛瞄準著這個機會。Oppo、Vivo和小米競相爭奪華為遍布全國的線下渠道資源,其中不乏包括鄉(xiāng)鎮(zhèn)的渠道伙伴,并在門店擴張和營銷支持方面投入巨額資金。這些舉措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市場份額在短短幾個月內迅速上升。積極擴張是Oppo、Vivo和小米在2021年渠道建設的關鍵詞。”
“2020年蘋果在中國的業(yè)績顯著,在iPhone 11和iPhone 12機型的推動下,全年發(fā)貨量終于恢復到2018年的水平。第四季度的出貨量甚至達到了蘋果自2015年第四季度發(fā)布iPhone 6S以來,在中國市場的最高出貨記錄。”Canalys研究分析師Amber Liu表示。”蘋果在中國推出iPhone 12新機的時機恰逢華為斷供的時間點。華為是蘋果在高端領域唯一的強勁競爭對手,其旗艦Mate系列卻在第四季度出貨不到400萬臺。然而,蘋果并沒有放松對iPhone12的市場推廣,包括在全國各大電商平臺開展在線促銷活動,推出更多以舊換新的換機方案,以及與各大銀行合作的市面上最廣泛的免息分期付款,這些均有利于推高蘋果新機的出貨表現(xiàn)。”Amber Liu說。
“榮耀也是2021年在中國我們不應忽視的玩家。榮耀幾乎全面繼承了華為的優(yōu)勢,旨在贏得華為的忠實客戶,”Nicole Peng說。“隨著5G成為任何上市的智能手機的一個必需功能,像Oppo、Vivo和小米這樣的頭部廠商將加倍投資其旗艦和高端產(chǎn)品線,專注于產(chǎn)品線的廣度和高端零配件的使用。隨著華為在市場份額上的退讓,消費者和渠道將面臨更多的品牌選擇,而新晉品牌或小品牌則有更多的機會脫穎而出。在未來一年里市場格局將迎來一波久違的動蕩和調整。”
- 千家早報|由我國牽頭制定的3項電氣繼電器IEC國際標準正式發(fā)布;希捷計劃2030年前推出100TB硬盤滿足數(shù)據(jù)中心需求——2025年05月08日
- 廣泛采用的關鍵:智能、互聯(lián)且用戶友好的建筑
- 如何通過打造高能效建筑提升投資回報率?
- 2025年的智慧生活:塑造我們互聯(lián)世界的十大物聯(lián)網(wǎng)趨勢
- HVAC網(wǎng)絡安全:保護智能建筑系統(tǒng)免受數(shù)字威脅
- 無線傳感器如何徹底改變工業(yè)自動化和物聯(lián)網(wǎng)
- 云計算如何塑造2025年:關鍵見解與未來展望
- 中國移動程保平:分階段推出“家家可及”的機器人“兄弟”
- 微電網(wǎng):優(yōu)化能源管理與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
- 千家月報| 四月熱門資訊 排行榜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