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近期公布了與WeWork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亞當·諾依曼(Adam Neumann)分手的高昂成本,詳細說明了價值數億美元的和解協(xié)議。
根據協(xié)議,諾依曼獲得的現(xiàn)金、股票獎勵和費用價值近4.5億美元。自2019年IPO(首次公開招股)失敗,諾依曼被迫辭去WeWork的CEO一職以來,這份協(xié)議一直是令人擔憂的談判主題。
WeWork當前的目標是第二次啟動IPO,這次該公司將與一家空白支票公司合并。這項協(xié)議也表明,WeWork希望與自己的過去切割。了解談判情況的消息人士表示,軟銀認為,為了“把諾依曼時代拋諸腦后”,付出較高的代價也是合理的。
軟銀曾在2019年與諾依曼達成16億美元的退出方案,但2020年4月,軟銀放棄了對WeWork股票的要約收購,這個收購方案的總額接近10億美元。作為回應,諾依曼和兩名獨立董事對軟銀提起訴訟,雙方于今年2月解決了爭端。
最終和解協(xié)議包括軟銀及其附屬公司支付超過1.05億美元的現(xiàn)金,其中近一半預計將用于支付諾依曼的律師費。本月早些時候提交給監(jiān)管機構的文件披露了最終和解協(xié)議的細節(jié)。
這些文件是在WeWork與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BowX Acquisition合并之前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這些文件還詳細介紹了一筆交易,這筆交易可能使諾依曼所持的類似期權的“利潤權益”價值達到近2.5億美元。
軟銀目前下調了諾依曼所持有利潤權益單位的價格。但如果WeWork成功上市,BowX的股價突破10美元,他就可以將收益變現(xiàn)。
和解協(xié)議還證實,根據2019年的一份咨詢協(xié)議,軟銀向諾依曼支付了9250萬美元。諾依曼控制的投資工具We Holdings也向軟銀出售了價值5.78億美元的WeWork股票。
此前,軟銀集團通過大筆投資推動了WeWork的快速增長。在超過100億美元投資的支持下,WeWork的估值在兩年前上市之前達到470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之一。
然而,由于WeWork的財務表現(xiàn)糟糕,以及諾依曼本人古怪的管理風格,軟銀和他之間的關系迅速惡化。
在第一次IPO嘗試失敗后,軟銀給出紓困方案之前,WeWork的估值曾一度暴跌至80億美元。目前,WeWork繼續(xù)受困于嚴重的虧損。上周有媒體報道稱,今年前三個月該公司虧損達到21億美元。
目前,軟銀、WeWork和諾依曼的發(fā)言人均拒絕對此置評。
- 咖香匯客 鐵塔有約 | 上海鐵塔助力2025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jié)樂享“無界”
- WinWin高端訪談:菲律賓Smart以5G Max推動體驗進化,重新定義5G價值邊界
- 通用人工智能備受矚目,但工業(yè)人工智能將發(fā)揮巨大作用|觀察
- 到2029年,交通管理市場預計將達到757.4億美元
- 為什么核能可能是滿足人工智能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的關鍵
- 到203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計將達到5372.7億美元
- 為何“脫碳”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 AI和AaaS如何助力企業(yè)IT轉型
- 聚焦“智聯(lián)、智艙、智城”,中國移動發(fā)布“AI CAR”服務體系
- 中國電信柯瑞文:適度超前開展智算建設,進一步強化云智一體能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