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消息 據報道,德國執(zhí)政聯盟“出于安全考慮”,已經同意該國主要5G電信運營商在2026年年底前從其核心網絡移除華為的部件,并在2029年年底前清除網絡管理系統(tǒng)中的華為、中興等企業(yè)生產中國制造組件。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在昨天例行記者會上應詢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其危害歐洲國家的國家安全,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只會破壞正常的技術交流合作,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林劍指出,華為等中國通信企業(yè)在歐洲運營了多年,為歐洲建設了高質量通信基礎設施,創(chuàng)造了大量就業(yè)和稅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其危害歐洲國家的國家安全。
林劍表示,希望德方尊重事實、理性決策,獨立作出符合自身利益和國際規(guī)則的決定,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企業(yè)提供公平、透明、開放、非歧視的市場環(huán)境。
今天,中國駐德國使館也對德國上述表態(tài)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中國駐德國使館表示,華為、中興等中國通信企業(yè)長期在德依法合規(guī)經營,為德國數字化進程作出積極貢獻。華為、中興5G問題說到底是個別國家出于維護自身科技霸權無底線打壓競爭對手的行徑,所謂網絡安全風險只不過是個借口,事實上迄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拿出中方企業(yè)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的確鑿證據。
中國駐德國使館指出,開放是相互的,中國5G建設對諾基亞、愛立信等歐洲企業(yè)始終保持開放,從未將其視為安全威脅。德方此舉是赤裸裸的政治歧視,嚴重損害雙方互信,也將影響中歐未來在相關領域的合作。德方在北約華盛頓峰會召開之際宣布相關決定,更令中方嚴重質疑其決策的獨立性。
中國駐德國使館強調,德方和歐方不能一方面要求公平競爭,另一方面以莫須有的所謂潛在安全風險對他國企業(yè)搞歧視性做法。能否公平公正處理相關問題,是檢驗德國自身營商環(huán)境的一塊試金石。屆時受影響的不僅是兩國正常的經貿合作,也將影響外國投資者對德國的投資信心。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方企業(yè)的合法利益。
- WinWin高端訪談:菲律賓Smart以5G Max推動體驗進化,重新定義5G價值邊界
- 通用人工智能備受矚目,但工業(yè)人工智能將發(fā)揮巨大作用|觀察
- 到2029年,交通管理市場預計將達到757.4億美元
- 為什么核能可能是滿足人工智能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的關鍵
- 到203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計將達到5372.7億美元
- 為何“脫碳”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 AI和AaaS如何助力企業(yè)IT轉型
- 聚焦“智聯、智艙、智城”,中國移動發(fā)布“AI CAR”服務體系
- 中國電信柯瑞文:適度超前開展智算建設,進一步強化云智一體能力
- 打造可持續(xù)的未來:智能建筑的凈零排放路徑 | 專家視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