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 6 月,靠著租、購、建、并的擴張策略,成為國內家電零售巨頭的蘇寧,突然召開了一場新聞發(fā)布會,宣布投資 8 億日元,收購日本家電連鎖公司 LAOX 27.36% 的股權。
這是中國企業(yè)對日本上市公司的首例收購案,也是中國家電連鎖企業(yè)首次涉足國外市場。由于尚無先例,該收購案引起了巨大的爭論。加上 LAOX 連續(xù)九年虧損的財務表現,有觀點認為,蘇寧的這筆收購不劃算,有買尾貨,賺國際化噱頭的嫌疑。
但誰也沒想到,被蘇寧收購兩年后的 2011 年,LAOX 營收同比增長166%,凈利潤達2億日元,時隔十年實現扭虧為盈的復活目標。之后幾年里,LAOX 迅速發(fā)展,成為日本最大規(guī)模的綜合免稅企業(yè)?! ?/p>
作為蘇寧的掌舵人,張近東的布局策略,一向令外界難以捉摸,有時需時隔多年,才能看清其布局意圖,收購 LAOX 一舉同樣如此。十年后的 2019 年,當國際化成為國內互聯網行業(yè)共同的發(fā)展方向,蘇寧水到渠成地提出開放創(chuàng)新的理念,并進一步與各國企業(yè)達成戰(zhàn)略合作時,張近東十年前的動作,才突然顯示出了其意義——
十年前布局日本,是蘇寧開啟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多年來累積的經驗,成為蘇寧如今加速奔跑的底氣。
近日,張近東現身韓國首爾,出席江蘇-韓國開放創(chuàng)新合作交流會,他在大會上對于全球化趨勢的解讀、對蘇寧國際化姿態(tài)的闡釋,成為了外界了解蘇寧戰(zhàn)略布局策略的新窗口?! ?/p>
從歐洲到韓國,蘇寧不斷加速的國際化步伐
今年以來,戰(zhàn)略合作成為張近東工作日程中的關鍵詞,除了在國內收購萬達廣場、與華晨達成合作等重要項目外,他的足跡還遍布全球。
事實上,早在去年,蘇寧便展現出了向海外市場加速的趨勢。9 月份,在中國首屆進口博覽會開幕前,張近東奔赴德國參加了江蘇-德國開放創(chuàng)新論壇,進一步加強與德國企業(yè)的合作關系——作為國內零售巨頭,蘇寧與德國電子企業(yè)的合作歷史,已經延續(xù)了二十余年。
今年 3 月,張近東又奔赴羅馬,代表蘇寧與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蘇寧將在今年引進 150 個意大利品牌,并在未來 3 年內在國內打造超過 150 家蘇寧國際線下體驗門店,依靠蘇寧智慧零售的優(yōu)勢,幫助意大利中小品牌進入中國市場?! ?/p>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與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卡洛·費羅簽約)
從如此積極的對外動作看,蘇寧正進一步放開自己的姿態(tài),與更多的國際合作者,聯合為國內用戶提供更富吸引力的商品與服務。
近日張近東出席的江蘇•韓國開放創(chuàng)新合作交流會,是蘇寧全球化步伐的又一站。在大會上,張近東表達了對未來市場趨勢的判斷:一是,中國消費結構升級已經成為全球機遇;二是,中國正逐漸成為薈萃全球資源的先進制造中心。
作為蘇寧的創(chuàng)始人,近三十年來,張近東帶著蘇寧從空調零售商起步,發(fā)展成為如今結合了科技與零售一體化的智慧零售領軍者,他經由蘇寧零售商身份所掌握的大數據,足以客觀展現國內消費者在消費取向和習慣上的變遷。以韓國品牌為例,張近東表示,在蘇寧平臺上,韓系品牌商品年銷售規(guī)模達到了100多億人民幣。
這是一個老牌零售企業(yè)所具備的天然優(yōu)勢。作為平臺,蘇寧鏈接消費者、服務消費者,以最近的距離觀察社會消費行為的變化,由此作依據分析觀測未來的市場格局。
與此同時,立足于江蘇,也給了張近東觀察中國制造業(yè)發(fā)展的最佳位置。江蘇位于長三角,經濟發(fā)達、制造業(yè)領先。張近東在發(fā)言中提及,江蘇有120多家制造企業(yè)的營收超過了百億人民幣。
這讓張近東站在了微觀和宏觀雙視角的十字路口。微觀上,借由蘇寧本身的零售平臺,擁有足夠的數據作戰(zhàn)略理論支撐;宏觀上,江蘇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態(tài)勢,也足夠觀測到,中國制造業(yè)對于海外 B 端企業(yè)所產生的影響力。
雙視角下,張近東對于市場趨勢的預判也變得更有把握。在 2019 年這一時機開啟蘇寧開放創(chuàng)新的大踏步,時間點上自然符合市場規(guī)律。但是,要開放,要創(chuàng)新,絕對不僅是姿態(tài)問題。技術和布局上的前瞻性,是這一切的基礎。如果沒有提前預判技術節(jié)點和市場格局的能力,即使在此時展開姿態(tài),也未必能夠吸引國際企業(yè)的目光。
對于蘇寧來說,張近東超前的布局眼光,是其今日得以繼續(xù)領先的最大砝碼。
張近東的縱橫棋局
2009 年,張近東的兩個大動作為人所不解。一是前文提及的收購日本零售商,二則是手握上千家遍布全國各地的門店之后,突然要大規(guī)模引進科技人才,推進線上平臺的建設。如今看來,這兩項當時令人難以理解的動作,卻像是張近東布下的兩顆重要棋子,為未來的縱橫棋局埋下伏筆。
首先,是布局的前瞻性。
2009 年收購 LAOX 之后,蘇寧在國際化上的動作便沒有停過,只不過囿于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而沒有作為發(fā)展主力方向,僅做準備型發(fā)展。張近東也曾談到過蘇寧的戰(zhàn)略發(fā)展方式:趨勢一定會取代優(yōu)勢,而變革最重要的是看清方向、順應潮流。不急不緩,儼然是張近東的發(fā)展策略。
2013 年,是全球化趨勢第一次顯露出軌跡的一年。蘇寧自然乘勢而上,于次年推出全球買手策略,開始挖掘海外高品質商品;2016 年,蘇寧收購國米俱樂部,以文體為切入點和意大利企業(yè)產生合作關聯,并隨后與多家意大利企業(yè)展開合作。
顯然,2009 年蘇寧的大手筆絕非短期的賺噱頭的動作,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商業(yè)布局?;蛘哒f,十年前,張近東已經從全球化的視角,看到了零售行業(yè)未來的可能發(fā)展方向,便毫不猶豫拋下棋子,盡管不為外人理解甚至引發(fā)質疑,也仍舊堅定,最終由時間證明結果。這是他在布局上的前瞻性。
與布局相輔相成的,是技術前瞻性。
2009 年蘇寧開始在科技上發(fā)力,兩年后,中國互聯網便遭遇了移動互聯網大潮的沖擊,之后電商崛起,線下門店大有式微的態(tài)勢。爾后幾年,新零售成為新趨勢,由此發(fā)展而來的蘇寧智慧零售,也是布局前瞻性的體現。但是,無論是互聯網,移動互聯,還是如今的智慧零售,盡早投入技術,永遠是一切運營的基礎?! ?/p>
張近東在這一點上想的也確實明白。一邊他預料到了零售形式的變遷以及國際化趨勢所帶來的跨國合作,另一邊他也清楚,自身的技術實力決定了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所以他說,在互聯網時代,一個企業(yè)的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有多少為別人所用。
蘇寧的技術方向有過幾次大的節(jié)點,分別是+互聯網,構建線上平臺,將零售要素互聯網化;互聯網+,以電商為基礎激活反哺線下零售;以及如今技術大趨勢成熟后形成的云計算能力——蘇寧在零售上,積攢多年形成了三項基礎能力,物流、金融和數據。這三項能力以云計算的方式,形成了蘇寧的智能零售 CPU。
技術前瞻成為技術優(yōu)勢,在布局前瞻性的思維引導下,注定了蘇寧不會將云計算技術獨占,而是將技術開放分享出去。智慧零售大腦開放共享便是典型:物流云,協助合作制造商進行預測生產和庫存管理;金融云,解決中小合作伙伴的融資問題;數據云則直接幫助合作制造商推進反向定制模式。
所以,具備技術實力的蘇寧,當要開啟戰(zhàn)略合作模式,對外開放創(chuàng)新時,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合作伙伴態(tài)度都十分積極。因為他們知道,蘇寧這家零售商在技術上能夠給予自己的賦能,以及蘇寧常年以來在全球化趨勢上的開放姿態(tài)。
2019 開年數月,張近東便奔赴多地輕松達成合作,這背后是十數年來布局和技術雙向前瞻性所最終累積出的結果。張近東的縱橫棋局,終于在 2019 年展露出了捭闔之勢。
蘇寧的國際化姿態(tài):自信與開放
江蘇-韓國開放創(chuàng)新合作交流會上,在介紹蘇寧時,張近東用上了這樣幾句話:
蘇寧已經成長為中國第二大的民營企業(yè),形成了商業(yè)、物流、金融、科技、地產、體育、文創(chuàng)、投資多產業(yè)協同發(fā)展的布局。
蘇寧是中國品類經營最廣泛的零售平臺,涵蓋實體產品、虛擬產品和服務產品等全品類;還是中國渠道網絡最完善的零售平臺,我們線上發(fā)展位列行業(yè)前三,線下位列行業(yè)第一,擁有12000多家智慧零售門店。
從張近東的遣詞造句中可以看出,站在國際舞臺上的蘇寧是自信的。這份自信來自于多年的技術耕耘和商業(yè)布局,這是一家屹立了近三十年的老牌零售巨頭,不急不躁穩(wěn)步前行,為了一朝的成功可以埋頭耕耘十年之久?! ?/p>
與此同時,蘇寧也是開放的。張近東談及合作時說:首爾也是我經常來的城市,蘇寧很多的合作伙伴就在這里,像三星、LG 等享譽世界的企業(yè)都與蘇寧合作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很多韓國企業(yè)家也都是蘇寧的老朋友,所以每次到這里,總是感覺特別的親切。
話語之間不無溫情,這是多年來與合作伙伴共贏取得的信任和情感鏈接。自信且開放,以這一姿態(tài)推進蘇寧的國際化無疑是最為合適的方式。
而國際化,必然是未來幾年的趨勢。張近東也毫不諱言:全球化是趨勢,開放創(chuàng)新是蘇寧永遠的基調。自 2009 年收購第一家外國企業(yè),并大舉投入技術研發(fā)開始,開放創(chuàng)新便成為了蘇寧的基本色。這一理念貫穿了蘇寧近十年的發(fā)展歷程,也將是張近東給予蘇寧未來的,最好的定位。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