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出差到處飛,幾乎跑遍整個中國,遠郊偏村、田間山頭,足跡遍布百余個國家級貧困縣,是什么體驗?李剛翻出來滿滿一抽屜去年的機票:“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下了飛機,馬上還要換乘火車或者汽車,穿山越嶺去到果園。”
圖注:李剛抽屜里收藏的去年出差的機票
2015年歲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正式發(fā)布,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行動步伐從那之后未有停歇。也正是那年,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上線運營,作為負責人的李剛帶著團隊為這份“兼職工作”付出了許多心血。
圖注:特色館運營團隊正在對公益扶貧日活動的視覺設計進行討論
作為蘇寧易購精準扶貧的主要載體,中華特色館目前全國已開設375家,2018年已持續(xù)推進各地農特產品上行累計銷售16億。它不僅售賣貧困地區(qū)優(yōu)質農產品,全額免除貧困商戶的平臺使用費,每月17號開展“扶貧日”專項扶貧促銷活動,運營團隊還會深入當地貧困鄉(xiāng)村,幫助優(yōu)質農產品“觸電”,打造特色產業(yè)。
李剛的機票,就來源于此。
讓酒香飄出深巷
走過這么多地方,李剛發(fā)現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貧困地區(qū)的農戶雖然知道電商的厲害,卻并不很懂電商運營的邏輯。“他們一開始認為我有產品就有供應鏈,但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F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當地好的東西并沒有多少人知道。”
圖注:李剛(左一)在河北威縣雪桃基地實地考察拼拼農莊項目
李剛笑稱自己是在給當地商戶“洗腦”,因為要打造當地特色品牌,借助蘇寧的平臺資源讓農產品上行,根據市場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成果反向規(guī)劃種植,采用直播形式進行營銷等等,這些都屬于觀念上的轉變。
貴州威寧縣雪山鎮(zhèn)鍋底村的農戶們便經歷過這種觀念轉變。村里自2010年開始種植蘋果樹,銷售情況并差強人意,很多蘋果都以廉價方式賣給了當地批發(fā)商,或者喂豬喂羊,很可惜。“好的東西要讓它見世面”,鍋底村村主任李章全說,這種蘋果雖然外表不怎么好看,俗稱“丑蘋果”,但是比周邊其他蘋果都好吃,甜而不膩。自接觸蘇寧的電商渠道以后,蘋果銷路打開,也有了名氣,更得到了果農們的信任。目前村里大部分農戶都種上了蘋果樹,照理完自家的蘋果樹后,還能到蘋果種植大戶去打工,很多農民收入也有了明顯改觀。
圖注:鍋底村豐收的“丑蘋果”正在打包裝
在以聚焦鄉(xiāng)村振興,聚力精準扶貧為目標的蘇寧“12345”的扶貧戰(zhàn)略架構里,三化興農,即農業(yè)產業(yè)化、農品品牌化、農人專業(yè)化,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從“大水漫灌”的項目捐資方式,到推進精準“滴灌”聚焦貧困人口的產業(yè)扶貧模式,從政府推薦項目到自主挖掘開題創(chuàng)新,中華特色館運營團隊參與并見證了一個個產業(yè)扶貧項目的落地,將輸血造血相結合。
圖注:蘇寧、中國扶貧基金會“隰縣玉露香梨產業(yè)發(fā)展與提升示范基地”
然而“輸血造血”的路并不容易。由于貧困縣商戶對電商的了解比較匱乏,特色館運營團隊就像一個實戰(zhàn)培訓班,要一對一的去教。不放棄任何一個商戶,幫扶他們謀求到生存的技能是整個團隊的原則目標。雖然工作量非常大,10個商戶里可能有8個對平臺的一些操作和運營根本不了解,但是從產品上架、商詳頁設計,到客服、物流發(fā)貨時效、售后、包裝等各個方面,負責商戶管理的團隊成員就是通過一塊屏幕一步步進行線上的溝通和輔導。為了發(fā)現和解決物流包裝的問題,團隊成員會自己下單驗收,有時候發(fā)現果子運來有磕碰,第一反應先是和商戶、客服對接,及時改進。
李剛在敘述這些工作時常常“嘆氣”,他總是把目光聚焦在做得不夠、不好的地方。如今,他和團隊實現扶貧助困的理想又有了新的力量和方向。2019年初,蘇寧拼購圍繞產地直采的核心戰(zhàn)略發(fā)布“包山包湖包海”計劃,以“拼基地”的形式在各大主產區(qū)落地運營,直接與農戶合作,源頭直采,利用雙線融合的渠道優(yōu)勢,為農產品打通上行通道擴大市場,增加農戶收入。
圖注:河北贊皇拼拼農莊設立
“我們最有成就感的時候就是眼看著平臺上一條條訂單不斷冒出來。”同樣目睹了中華特色館的上線和成長,負責招商工作的陳勇感慨到,“尤其是助銷農產品、為當地果農分憂的時候。”說起曾經助銷的產品,團隊成員腦子里出現了許多獨特而珍貴的畫面。
圖注:十萬個冰糖橙擺出“1226,蘇寧2017”
2017年12月26日蘇寧司慶當天,十萬個冰糖橙擺出的“1226,蘇寧2017”的字樣就是其中的一幅。這些來自湖南麻陽山區(qū)的橙子被蘇寧全體員工認購,幫助貧困戶解決了冰糖橙無人收購的后顧之憂。
圖注:蘇寧全渠道助力椪柑銷售
而在今年1月,蘇寧獲悉湘西椪柑銷售困難的情況后,迅速利用物流優(yōu)勢將大量椪柑運輸進城,線上蘇寧易購中華特色湘西館和線下蘇寧小店上架僅6小時,雙線渠道銷量就超過了6萬斤。
圖注:《農業(yè)部攜手蘇寧為貧困地區(qū)賣土雞》
“這樣的事情挺多的,一時數不過來。最緊張的時候,像2016年助銷劍河小香雞,我們多方配合,從接到通知到上線只用了14個小時。”他們看似輕描淡寫地回憶和敘述著,有一剎那,像極了武俠小說里扶弱濟貧的俠客。
沒有人會甘于貧困
和農產品上行一起走的,是扎根在貧困縣的蘇寧易購扶貧實訓店。
扶貧實訓店的操作思路系統(tǒng)而清晰:選擇國家級貧困縣,由蘇寧專項基金在當地投資成立獨立公司,以對建檔立卡及低收入家庭進行定點定向實訓實現教育扶貧,以通過給付實訓報酬,并通過線上蘇寧推客、線下實訓店銷售獲得提成的方式實現就業(yè)扶貧,以利用蘇寧線上線下資源推動貧困縣工業(yè)品下鄉(xiāng)和農產品進城實現產業(yè)扶貧,以將實訓店贏利的70%捐獻當地扶貧事業(yè)來實現捐資扶貧。
圖注:工作中的王駿
“我相信不會有人甘于平凡,或者甘于貧困。”在實訓店負責人王駿看來,幫助苦于身體條件或是當地條件的人走出貧困、實現自己的理想,是一種賦能,也是實訓店運營團隊的理想。
圖注:蘇寧工作人員與沽源當地人員現場辦公
2017年末,第一家實訓店落地河北省沽源縣。王駿依然記得考察選址時的情景:“從北京出來上高速開車,要五六個小時才能到。高速兩邊基本上看不到人,小土坡,上面很多風力發(fā)電機。”在貧困地區(qū)的人員招募、選址、經營、物流都給王駿的團隊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從無到有一點點摸索和建立模式,形成獨立的一套體系和流程讓這份壓力翻了倍。“我只知道這是蘇寧對社會的一份承諾,不能在我手里黃了,再難也得做下去。”
圖注:王蒙蒙在整理培訓課件的資料
組織培訓實訓店學員的重任則落在了王蒙蒙的肩上。線上線下培訓的課程內容主要涉及產品知識、服務技巧和營銷方法。學員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一遍學不會就再教,不能讓任何人掉隊。截至2019年8月,以實訓店為基地進行的開放式培訓超過3萬場次,普及50萬人次。
圖注:今年4月底,寧都扶貧實訓店進行線下培訓
安徽碭山縣的唐懷智就是在扶貧實訓店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唐懷智自幼患有腦癱,身體瘦弱。碭山是著名的果海梨都,本地村民大多從事水果種植業(yè),唐懷智卻從小就難以下地干活。讀大學選專業(yè)時,唐懷智毫不猶豫地選了網絡營銷專業(yè),希望實現從事電商創(chuàng)業(yè)、讓家庭脫貧的夢想。但畢業(yè)后的他很快發(fā)現,求職是一件無比艱難的事情,他被很多單位婉言拒絕。
圖注:唐懷智在實訓店培訓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
回到碭山,唐懷智開了一家網店,銷售一些家鄉(xiāng)的農特產品,但由于缺乏渠道和推廣,困難重重,收入微薄。2018年6月15日,碭山縣第一家蘇寧易購電商扶貧實訓店開到了唐懷智家所在的村里,他通過招聘成為8名實訓店員中的一員。
在實訓店工作時間并不長,唐懷智卻發(fā)生了很大改變。SAP進銷存系統(tǒng)、大數據基礎推廣工具、市場營銷概念等這些以前從來沒聽過的東西,他也終于接觸了解到。他觀察到,借助實訓店所運營的碭山線上扶貧特色館,碭山當地的特色產品如碭山酥梨、黃桃、黃桃罐頭、梨膏等也得以走向全國消費市場。
圖注:蘇寧隴川扶貧實訓店
據悉,截至2019年8月,蘇寧已在全國21個省及自治區(qū)的111個國家級貧困縣共開設了116家扶貧實訓店,直接解決當地貧困人員就業(yè)5017人,實現建檔立卡學員人均年增收4.2—5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意見稱,未來3年,還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其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居高不下。意見要求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
這兩年里,很多貧困縣都已經逐步脫貧摘帽。扶貧實訓店和中華特色館將何去何從?王駿和李剛給出的答復是一樣的:它們可能換一個身份或經營形式,但是會仍然存在,繼續(xù)發(fā)揮余光余熱,助力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和百姓致富。
圖注:山西省隰縣習禮村老支書閆云海捧著玉露香梨,蘇寧支持了當地的玉露香梨產業(yè)基地
“做商業(yè)的人通常都很理性,但自打接觸助農扶農工作以來,我們這幫人身上感性多了,鄉(xiāng)土情結更濃。”李剛笑著說道,“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咱們農村好東西有很多,只要建設成良好的產業(yè)鏈,會有非常不錯的發(fā)展前景。”
截至2019年,蘇寧全國從事扶貧工作的人員超過1000人。在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他們還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他們也許沒法面對面見到曾經和正在幫助過的貧困戶,但是心里明白,總有什么將彼此的心拉得很近。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