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首楓橋夜泊以及白居易的七里山塘到虎丘,讓寒山寺與虎丘成為了蘇州的千古名片。但于我而言,蘇州真正吸引我的是一條條小巷,而這次吸引我再次前來的是緣2018年冬日,因為一家面館,邂逅了大石頭巷,邂逅了蘇州最美民居的浮生四季精品民宿,只嘆當時行程已滿,未能久留,深感遺憾,這次特意來蘇,就為了這【浮生四季】。
(圖片來自途家民宿)
若讀過《浮生六記》,就一定要來大石頭巷走一走,沈復與他的妻子蕓娘從滄浪亭搬離后便曾生活于此巷子之中,正門曾在南面的倉米巷,現在只可以從北邊的大石頭巷進入。1940年由沈延令售與滬商吳南浦,從此被稱為吳宅,蘇州保存最完好最精致的一處磚雕門樓“四時讀書樂”也在其中。只可惜我雖然也進入其中,但生怕驚擾了如今的住家,匆匆一瞥后便離去。
小巷,是姑蘇文化的魂,而大石頭巷,因為浮生六記,又將獨特的腔調注入其中。這其中寶藏般的民宿【浮生四季】指的為它駐足。
(圖片來自途家民宿)
浮生四季,據說原來為評彈藝術家張國良的宅基,與現今的吳宅只相隔數十米。
(圖片來自途家民宿)
院子里面別有洞天,綠蔭點綴,一磚一瓦都鋪滿了蘇式風情,大廳內字畫懸掛,文墨氣息風雅,使人如墜前塵。
(圖片來自途家民宿)
(圖片來自途家民宿)
浮生四季的房間命名,布局,皆來自于沈三白的浮生六記。在途家民宿上搜索蘇州浮生四季便可搜尋得。
(圖片來自途家民宿)
我所居住的房間在二樓,名為碗蓮,是標準的男主人房間。沈復愛花成癖,所著《浮生六記》之“閑情記趣”篇幅中,不乏他各種奇思妙想的栽種心得。此房名作“碗蓮”,文氣優(yōu)雅,處處吐露出這位蘇州男人不緊不慢的處世態(tài)度。
(圖片來自途家民宿)
床品極為舒服,浴缸視野極為開闊,窗外布設一方園藝,及目處,或花繁葉茂,或新芽點點。清風徐來,令人心骨皆清。
(圖片來自途家民宿)
(圖片來自途家民宿)
(圖片來自途家民宿)
在這里,時光緩慢流淌,心緒暢游百年時光。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住在浮生四季,走進《浮生六記》。
浮生四季向西,快到東美巷的巷子北側,有一家張氏修腳堂,由一對父子經營,修腳,足療,刮痧,拔罐,采耳等項目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不起眼的小店,卻是當地居民最離不開的享受。去年我在此感受過張先生的技藝,今年體驗到他兒子嫻熟的手法。修腳,足療,采耳,三項加一起45元,就為了這手法,這技藝,也值得每年來一次蘇州。閑聊時小張師傅說也要漲價了,畢竟豬肉都那么貴了,羊肉串也漲價了。不過據說每個單項只漲價5元錢,是否如此,看到這篇文章后,在蘇州的人不妨去試一試。
最好的旅行是融入那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住在這城里最有味道的民宿,品嘗當地最具煙火氣息的美食。
老石頭面館,在大石頭巷的東側,公安分局對面,我去年便是尋味這家面館才誤打誤撞進了大石頭巷,才種下了我的姑蘇夢。老石頭面館白天賣面,晚上賣菜,來的99%都是蘇州本地人,上到耄耋之年的爺爺奶奶,下到還在上學的學生,市井百態(tài),皆在這一方寸天地間。擺盤與店面很家常,味道卻是精致的味道,每逢傍晚客齊,老板都會拎一瓶酒到每一桌敬酒,不管你和的是酒還是飲料,哪怕是一碗湯,也會和你碰撞。
民宿主人說:我為“浮生”而來,也由“浮生”見到了更多有趣之人。雖是初見,卻似舊相識,只因眷戀著繁華姑蘇的煙火氣,便從四面八方風塵仆仆而來,停足暫歇、細品浮生。
對我而言,寒山寺是蘇州,虎丘是蘇州,拙政園是蘇州,博物館是蘇州,在所有的蘇州里,這一次我陶醉在這一條300多米長的小巷里,作為途家美宿家,非常負責任的推薦每一個要來蘇州的人,拿出一日半日的時間,走進大石頭巷,住進浮生四季,這里,會是你從未見過的蘇州。
(圖片來自途家民宿)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