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fā)布的《K12教育培訓機構疫情影響情況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K12教培行業(yè)已經進入到“后疫情時代”,很多機構都已平穩(wěn)過渡到線上模式。對機構校長來說,寒春兩季的招生也已塵埃落定,更多機構已將目光轉向決定年度業(yè)績的暑假期間。但《報告》中同樣顯示,由于教育部門未公布暑期政策,57%的機構暫時無法預估暑期營收情況。
3月12日,深知廣大校長面對2020暑期普遍存在的痛點的愛學習教育集團,推出線上運營公開課。由愛學習資深辦學運營專家解讀《報告》數據背后暗藏的行業(yè)趨勢,并為機構的暑期招生辦學支招,同時還首次直觀揭示了 “OMO”在疫情前中后的演變與應用。
暑期預計大幅縮短,機構須以OMO為武器主動迎戰(zhàn)
盡管無法預估暑期營收情況,不少機構仍表現出對暑期市場的極高預期。這種預期既來自于行業(yè)規(guī)律,也來自于經驗判斷。受疫情影響,不少學生很可能跟不上復課后公立校的教學進度,學生和家長存在大量的輔導需求,這正是機構暑期發(fā)力的機會點。
但近日不少地區(qū)陸續(xù)出臺的中小學復課日程及政策,卻為原本打算在暑期打場翻身仗的機構潑了一盆冷水。從長期處于教學一線的段老師處了解到,春季學期一般教學周期為20-22周,最少需要20周才能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否則無法保障教學效果?,F在距常規(guī)暑假開始時間只剩約17周,各地中小學開學時間依然不明確,壓縮暑假假期完成教學目標是大勢所趨。具體延期多久,還要看各地教委的具體規(guī)定。
也就是說,2020年暑假很可能由在線教育、公立校和K12機構三方,共同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教學產品和服務。只是對機構來說,還需面對被壓縮的暑假時間、扛不住的在線低價班、和難以為繼的現金流等額外壓力。
正是了解機構面臨的壓力,已經幫助10000多家機構實現轉型的OMO平臺愛學習,推出運營公開課,支招機構如何利用“OMO”實現暑期翻盤。當公立校開課時,機構可以做好課后、周末的本地化線上教學(如在線小班和在線雙師課堂),通過更個性化、本地化的服務成為公立校的有益補充,也可以抵抗在線巨頭的進攻,保住生源。當暑假正式來臨時,機構則可以通過線下正價班,提供下融合線上的教學和服務,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獲得現金流。
對機構來說,只有教學和服務都實現了線上線下相融合,機構才可能持續(xù)地與學生和家長保持接觸,并在暑期獲得足夠生源、開滿足期正價班,保證現金流的健康穩(wěn)定。
疫情加速OMO進程,線上線下融合加深但仍處于探索期
疫情帶來了在線教育的爆發(fā),卻也讓 “OMO”更加深入地成為了行業(yè)共識?!秷蟾妗凤@示,疫情期間已轉型在線的機構中,53%的機構選擇在疫情結束后調整為OMO模式。當機構通過第三方快速轉型在線后,行業(yè)未來的形態(tài)卻愈發(fā)明朗,必然是線上線下相融合。對于這樣的結果,愛學習顯得成竹在胸。
作為最早在K12領域推廣OMO理念的產業(yè)鏈平臺,愛學習在2019年4月,推出了首個OMO創(chuàng)新產品“愛學習3階課”,并通過全國巡展,將OMO理念和3階課產品推廣到所有合作機構眼前,幫助不少傳統(tǒng)機構實現了線下教學與線上智能輔導相融合的初次嘗試。2019年期間,愛學習持續(xù)加大對AI、大數據、云計算等關鍵技術的投入,目的就是讓線上業(yè)務更流暢,能夠反哺更多線下場景。
對于OMO在K12領域的應用,一直走在行業(yè)前列的愛學習有著更多獨到見解。在愛學習教育集團總裁李川看來,教育的核心邏輯是內容+服務,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內容在線化,服務則會落到線下。在線數據和工具又會支撐、優(yōu)化線下的服務流程,更好地提升服務效率。正因如此,OMO對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lián)網等技術的要求都比較高,中小機構很難憑一己之力實現OMO轉型。這就要求擁有技術能力、能夠發(fā)揮產業(yè)鏈核心價值的企業(yè),必須擔起責任,提供更多能夠賦能機構實現OMO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在李川看來,OMO模式可以分為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三個梯度,在線化后帶來數據化,數據化推動智能化。盡管疫情期間,線上與線下的界限被打破,融合逐漸加深,但由于行業(yè)數據積累不足,K12行業(yè)的OMO升級仍處于在線化階段,在數據化、智能化層面還有巨大的探索空間。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