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滴滴剛完成了新一輪55億美元巨額融資(去年6月曾完成45億美元股權融資)。于是,有人猜測,滴滴燒錢補貼消費者的好日子又要到了。但,這種想法是不現(xiàn)實的,網約車去過的燒錢大戰(zhàn)不會再發(fā)生。早兩年,多家網約車競爭,為了爭奪用戶,它們紛紛“康概”起來,讓消費者感受到了便利、便宜的出行。
然而,這種火拼導致多方懼傷,為了利益,網約車背后的互聯(lián)網大佬(騰訊、阿里巴巴等)拋棄成見,走在了一起。自從滴滴與快的合并,并收購優(yōu)步中國后,做獨門生意的滴滴,就很少給消費者優(yōu)惠,甚至不斷提高價格,導致怨聲載道。目前,滴滴與出租車的價格差不多,有些時候甚至貴過出租車。比如上下班時段以及天氣原因等,滴滴便會提價,提價之后整體價格略高于出租車。
在抱怨中前行
有人抱怨,滴滴比出租公司還黑。出租車公司一般多年不漲價,漲價也得舉行聽證會,滴滴不同,想漲就漲,甚至漲了消費者還不知道。網約車早前說,出租車公司嚴重壟斷,份子錢太高,現(xiàn)在滴滴也差不多——滴滴作為一個輕資產公司,從滴滴司機身上抽走了可觀的收入分成。
現(xiàn)在,無論是坐滴滴還是開滴滴都在抱怨。坐滴滴覺得滴滴公司不厚道,價格越來越貴;開滴滴的覺得滴滴公司抽成太狠,補貼難拿。網約車成為獨家生意后,無論乘客還是滴滴司機,都對滴滴公司不滿。
不滿歸不滿,滴滴的前景還是被廣泛看好的。滴滴公司的估值目前已超過500億美元,有人說這個估值過高,在我看來,滴滴能承受起這個估值。滴滴在中國有幾億用戶,有成熟的商業(yè)模式。
海外難言樂觀
那么,滴滴現(xiàn)在還融這么多錢干嘛?滴滴說是用于全球化戰(zhàn)略的推進以及智能交通的投資。滴滴會加強前沿技術的投入,成立智慧交通團隊及國際化事業(yè)部,在硅谷設立美國研究院。這些無不表明,滴滴有更大的抱負。未來,滴滴不僅要改變中國人的出行難題,也要推動全球交通的變革。
隨著人口紅利消化完,滴滴必須走出去,打開估值空間。不過,滴滴的全球化戰(zhàn)略能成功嗎?可以說并不樂觀,這些年來,中國互聯(lián)網公司雖然不斷壯大,出現(xiàn)了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商城等大型互聯(lián)網公司,但國內互聯(lián)網企業(yè)主要依靠國內龐大的用戶紅利,在海外建樹不多。
早些年,百度曾試圖打開日本搜索市場,進軍海外市場。為此,百度曾做過調查,認為日本在地緣上跟中國接近,并且日本市場沒有大的搜索引擎巨頭。但,百度在日本最后還失敗了,它不是敗給谷歌,而是敗給了雅虎日本。在海外,只有支付寶還有一定影響力,不過,在海外使用支付寶的人,大部分也是華人及出國旅游的中國人。滴滴要想將中國模式復制到海外,充滿未知性。
相對而言,滴滴在中國市場倒還有挖掘空間。目前,滴滴用戶主要集中在一二三四線城市,縣級城市以及鄉(xiāng)鎮(zhèn)用普及率并不高,而恰恰出行最困難的是中小城市以及鄉(xiāng)鎮(zhèn),這些地方交通不便,汽車普及率不算高,滴滴在這些城市有生存空間,也可以發(fā)揮更大價值。而且,中小城市對滴滴管制不嚴。
除了擴張市場,滴滴融資,有部分錢會用于品牌投入。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湖南衛(wèi)視熱播的《人民的名義》以及北京衛(wèi)視的《跨界歌王》等電視劇和娛樂節(jié)目中,就有滴滴的長廣告,五位明星代言,包括孫紅雷、王祖藍、黃渤、羅志祥、楊洋,這種投入是十分巨大的,明星代言加上廣告推廣,動輒數(shù)億元。
滴滴的優(yōu)勢
目前,滴滴擁有4億多用戶,注冊司機1750萬。對滴滴來說,一統(tǒng)網約車的江山后,現(xiàn)在沒必要對消費者獻殷勤。要想出行方便,不管價格再貴,你還得選滴滴,除了它,你沒有可行的代替方案。尤其是一些地方,出租車難打,隨叫隨到的滴滴,就成為一種優(yōu)勢。對于滴滴價格上漲,部分消費者不理解,說已經卸載掉了滴滴。
但在我看來,滴滴還包括服務的價值。隨叫隨到,及時迅速,車內環(huán)境也好于出租車,這些都是滴滴價值的一部分。只要滴滴跟出租車價格差不多,或者滴滴價格稍高,滴滴都是有優(yōu)勢的。隨著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人更在乎乘車的便利性以及良好的體驗,這些出租車給不了。
作為互聯(lián)網公司,滴滴在管理上較為嚴格,消費者投訴的通道便利,讓滴滴的運行比出租車更為規(guī)范、健康。之所以滴滴用戶有所不滿,主要是網約車早期的高補貼所致,習慣了廉價出行的人,突然有些不適應。包括司機也是這樣,部分司機牢騷滿腹,原因也是滴滴的補貼減少,讓他們的收益受損。文/徐上峰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