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HUD行業(yè)的PGU路線之爭

HUD 抬頭顯示技術最早搭載在軍用飛機上,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與延伸逐漸滲透至汽車產業(yè)。除了用以替代儀表,顯示各類儀表盤上的信息(如速度、胎壓、油耗、限速、警示等),HUD還可以顯示導航、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等原先顯示在中控多媒體屏上的信息,使得駕駛者在開車時幾乎完全不用低頭,極大地提升駕駛安全性。

HUD工作原理解析,PGU成像部分是核心

HUD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PGU(圖像生成單元)、Concave Mirror(自由曲面鏡)和Windshield(擋風玻璃),其中PGU用以產生圖形、控制亮度;自由曲面鏡用以放大畫面,消除擋風玻璃造成的畸變;擋風玻璃負責再次放大畫面,消除重影(如通過楔形玻璃)后再將圖形反射至人眼。由于HUD畫面虛像由擋風玻璃反射而來,所以給人的視覺感覺就像畫面懸浮在玻璃外,呈現出一種全息影像的效果。

作為HUD中非常重要的核心部件,目前行業(yè)公認的PGU技術路徑可以分為四條,主要包括TFT-LCD投影(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DLP投影(Digital Light Processing)、LBS激光掃描投影(Laser Beam Scanning)、LCOS投影(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等。

TFT-LCD投影技術比較成熟,其原理是利用液晶顯示面板成像,主要供應廠商包括日本的京瓷、JDI以及國內的京東方、天馬、信利等;

DLP是美國德州儀器的專利技術,通過集成數十萬個超微型鏡片的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將強光源經過反射后投影出來,在Diffuser(擴散片)上成像;

LCOS技術通過具有較高功率的紅、綠、藍三色激光器或LED為光源,再通過合光系統(tǒng)照射在LCOS上,最終在Diffuser上形成影像,包括華為、一數科技等均基于該技術提供解決方案;

LBS激光掃描投影以激光作為光源,通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振鏡在掃過顯示區(qū)域時RGB彩色激光二極管將同步施以脈沖,將圖像投射于Difusser上成像,主要參與者包括Microvision、豐寶電子、銳思華創(chuàng)等。

TFT-LCD與DLP之爭,基于TFT做不了AR HUD嗎?

經過對搭載HUD功能的上市車型所采用的PGU進行調研可以發(fā)現,目前TFT-LCD和DLP投影技術仍是市場主流。而隨著HUD行業(yè)不斷向AR HUD進階,關于TFT-LCD和DLP的技術路線之爭也愈演愈烈。

有觀點認為,“TFT-LCD雖然技術成熟、性價比高,但更適用于小視場的WHUD,在清晰度、對比度上都無法滿足AR HUD大視場角、遠投影距離的要求,甚至由于‘陽光倒灌’引起的熱負載壓力過大,從而導致LCD模組失效。另外,TFT-LCD的光效和亮度等相對DLP來說,也欠缺優(yōu)勢。而DLP是目前AR HUD領域最為成熟的技術,依靠優(yōu)異的顯示性能,在畫面亮度、尺寸和陽光倒灌問題的應對上都具有優(yōu)勢,是最適合AR HUD的PGU路線”。

對此,FUTURUS首席科學家吳慧軍博士表示,在行業(yè)認知里,通常認為HUD的成像質量(清晰度、對比度、色域等)與PGU的類型高度相關。但事實上,PGU的類型并不能直接決定上述參數的好壞。究其根本,PGU只是一種像源。不管是TFT-LCD、DLP、LCOS還是LBS,并不決定HUD的代次,也不直接決定HUD的光學性能。

如果DLP、LCOS和LBS的背光模組以及Diffuser設計的不夠好,其性能甚至可能遠不如TFT-LCD像源。原因之一在于 Diffuser是這三種技術路線里都必須要使用且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光學部件,其性能直接決定了畫面的清晰度、對比度和光效。在吳博士看來,雖然三種技術方案均非常有前景,也有很多明顯的優(yōu)勢,但就目前來說,需要提高的地方還很多,需要業(yè)內同行一起努力,以盡快實現更優(yōu)秀的光學表現。

近些年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DLP、LCOS和LBS這三種路線的光學性能已經逐步接近或達到TFT-LCD的光學性能,在某幾個參數上的差異已經微乎其微。從主機廠的角度考慮,無論采用哪種技術路徑,都必須優(yōu)先考慮可靠性和成本問題。而綜合功能、性能、可靠性、成本、供應鏈成熟度,TFT-LCD都是主機廠在短期內的最佳方案。

選擇TFT-LCD就一定會燒屏嗎?

吳博士還提到,目前行業(yè)普遍存在的一個錯誤認知需要被糾正:選擇TFT-LCD技術方案并不意味著一定會“燒屏”,而“燒屏”也不直接等同于“陽光倒灌”。

PGU的熱管理面臨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三重熱源壓力:

1、是背光溫升,即PGU工作時LED發(fā)出的光線被液晶屏吸收產生的溫升,以及LED自身發(fā)熱對液晶屏產生的溫升;

2、是陽光溫升,HUD中用作放大光路的自由曲面鏡通常采用凹面鏡設計,而凹面鏡也有光學聚焦的特性,當太陽光照射進PGU,可能會出現因光線匯聚而導致溫度過高而失效,甚至導致PGU被燒毀的風險;

3、是環(huán)境溫升,即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溫度。

針對行業(yè)普遍擔憂的TFT-LCD“燒屏”風險,FUTURUS也提出了相對應的技術解決方案,通過自研PGU和專利背光設計,可以精確控制LED發(fā)出光線的傳播方向,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背光熱效應,在維持低功耗的同時產生非常高的畫面亮度,有效緩解因功耗太高導致PGU燒屏的問題。同時還優(yōu)化了光學結構設計,可以有效降低或分散射入自由曲面鏡的太陽光,降低陽光倒灌壓力。

吳博士號召,進入AR HUD階段以后,HUD供應商更需要拋棄對PGU的執(zhí)念,在實景識別、圖形渲染以及如何達成完美的虛實融合等軟件、算法及HMI設計上下功夫。FUTURUS也期待與更多行業(yè)PGU合作伙伴攜手,攻克PGU光路設計及空間干涉難題,加速AR HUD上車,讓更多用戶體驗AR HUD帶來的安全與便利。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