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IPO估值高達600億美元 網約車會不會拖后腿?

(原標題:美團IPO估值高達600億美元,自家的網約車會不會拖后腿?)

摘要: 美團打車的艱難,同樣也是滴滴外賣的艱難。而兩個跨界的打法都面臨一個問題——怎么樣才能創(chuàng)新出新的業(yè)態(tài)來。

美團IPO估值高達600億美元 網約車會不會拖后腿?

美團點評終于要IPO了。

這下子,總叨叨著九敗一勝的王興,終于可以底氣十足地說這“一勝”了,至少是在當下的估值和上市后的市值上。

6月25日,美團點評披露了其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說明書。據(jù)市場消息稱,美團點評的目標估值為600億美元(約4680億港元),預計集資60億美元(468億港元),最快10月掛牌。

盡管,美圖點評的財務數(shù)據(jù)并“不好看”。

招股書披露,2017年,美團點評實現(xiàn)收入339.28億元,年內虧損189.88億元,經調整EBITDA為虧損26.92億元。2016年,美團點評實現(xiàn)收入129.88億元,年內虧損57.95億元,經調整EBITDA為虧損49.9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美團點評收購的摩拜單車已產生虧損外,今年美團網約車司機的成本已經達到2.93億元。

而在前,美團點評CEO王興亦在一次活動中表示,對于包括北京等城市即將上線的打車業(yè)務,美團準備了10億美元(約63億人民幣),而且上不封頂。

似乎,目前的燒錢節(jié)奏還是個起手式,而此次IPO中,或許還會有大量的資金流入到這項美團新業(yè)務上。

遲到的美團網約車,能否有機會呢?

做外賣的美團和做網約車的滴滴,慪氣的結果是,雙方互相在對方有絕對優(yōu)勢的領地上,挑起了戰(zhàn)火,變成了業(yè)界的“笑話”。

就在前不久,滴滴外賣在南京上線,這里恰恰是去年2月,美團進軍打車的起點。

美團不甘示弱,隨即宣布上線打車墊付功能;而早前在無錫、南京開打的外賣和打車補貼大戰(zhàn),則最終被有關部門叫停,無疾而終。

可這真的是個跨界的“笑話”嗎?尤其是最早挑起戰(zhàn)火,從去年就開始布局打車的美團來說,這個網約車遲到者,是否存在一點微乎其微的“贏面”?

這一波補貼,其實只是開場的威風鑼鼓

在很多外界觀感看來,美團打車似乎輸定了。

尤其是在4月下旬開始,美團打車旗下的司機們發(fā)現(xiàn)補貼變少了,媒體亦爆出部分司機接單量下降5成后,這種觀感就變得更加真實。

此時,距離美團打車高調登陸上海,且讓美團CEO王興興奮地喊出“首日突破15萬單,次天25萬單,第三天突破30萬”、“迅速地拿到上海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的壯語,不過剛剛過去一個月而已。

其實,同樣的一幕,也在滴滴外賣身上上演,雙方似乎都形成了一種默契,即用補貼做個前戲,但不能持久。

無他,如果靠補貼開路的話,雙方都將進入以本傷人的血拼狀態(tài),實則毫無意義。至于開場的時候,大家打個對臺,那本也是江湖規(guī)矩,意思意思,刷一個存在感的結果。

過江龍需要有個開場的威風鑼鼓、地頭蛇也要來一個針鋒相對的下馬威,如此而已。

過江龍有優(yōu)勢!美團還在找縫隙

對于美團打車,大多數(shù)負面的評價集中在“抄襲”二字。

墊付功能被指抄襲滴滴在2016年12月推出的功能;還需要司機手動催款的美團打車,被指比滴滴早在2016年就自動幫司機催款的技術落后了太遠;至于美團打車有許多的功能、不少的界面有“高仿”滴滴的嫌疑,則往往成為類似評論補刀的重點。

但這并不重要,或這時候這本就是后來者的題中應有之意。既然有前輩趟出了一條路,何必另辟蹊徑。

關鍵在于,后來的過江龍,盡管往往在市場份額上有太多難以追趕困擾??捎幸稽c卻優(yōu)勢明顯:對于前輩因為積重難返、不易改進的軟肋,可以飽以老拳。

這本身就是顛覆式創(chuàng)新的套路活。只是,美團并沒有真正找到這樣的市場縫隙和軟肋。但這不妨礙其在船小好調頭的情況下,先封殺一些網約車的漏洞。

尤其是5·6空姐滴滴打車遇害案后,暴露出來的網約車巨大軟肋。美團打車立刻顯示出了自己過江龍的本色:美團打車整治“套牌車”專項“颶風行動”不斷升級,上海地區(qū)所有新注冊車輛和駕駛員,均需前往線下驗車點進行核驗;自5月30日起上線人臉識別比對系統(tǒng),確保駕駛員和注冊人一致;此外,美團打車還在6月推出了“線下驗車、人臉識別、臨時抽檢”三大審核機制,對在網運營的車輛隨機進行審核。

但這樣的動作,畢竟還只是停留在固有網約車模式的漏洞封堵之上,美團想要真正在打車大戰(zhàn)中,別開生面,僅僅靠運營商的完善,遠遠不夠。

打車不一定要賺錢,美團卻必須要“粉轉”

美團打車的艱難,同樣也是滴滴外賣的艱難。而兩個跨界的打法都面臨一個問題——怎么樣才能創(chuàng)新出新的業(yè)態(tài)來。

美團的思路其實并不復雜,打車不是用來賺錢的,而是用來帶路的。

換言之,就是讓客戶進入到美團的閉環(huán)中,打車去酒店、飯店、景點以及更多,讓單一的場景變成一個連鎖的環(huán)節(jié),也讓流量在美團的內循環(huán)中得到最大的轉換率。

這不是路人轉粉,而是粉轉,億級用戶的當量下,美團并不愁顧客,也不發(fā)愁自己已經輻射到O2O各種商業(yè)形態(tài)下的消費變現(xiàn)場景,它只是用來補完從一個場景切換到下一個場景之間,缺失的一部分。即各場景下的粉絲轉換率無縫對接。

相對而言,只是單獨進擊一個外賣的滴滴,在這種銜接中就單薄了許多,畢竟網約車送外賣這檔子事,多少成本和供應鏈上都還有點太過腦洞大開。

只是,這種把過去旅游景點的“一票暢玩”引入到自身商業(yè)鏈條上的方式,依然問題重重:

美團自身的O2O場景之間,并沒有真正的打通“一票制”,僅僅靠打車送美團其他業(yè)務的優(yōu)惠劵,本身又缺乏精準性,而近似過去在街頭派傳單;而往返于各消費場景下的專車接送模式,對于本身走價廉物美而非VIP尊享的美團來說,似乎也有點遠,何況現(xiàn)在加入美團的網約車,也還沒達到那種奢華的檔次……

整個鏈條的不暢通,也讓這種引流思維,在完美的構想下,多少流于形式,只是成為了先搶點布局的一種戰(zhàn)略“閑子”,高調出場后,就是悄悄地滲入其他城市,等待美團真正布局大展開,再出場做“敵后武工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6-26
美團IPO估值高達600億美元 網約車會不會拖后腿?
美團IPO估值高達600億美元 網約車會不會拖后腿?,網約車 美團 ipo 滴滴 外賣 王興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