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蘋果真的不收集用戶信息嗎?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加上,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標配,數據隱私問題成為前所未有的焦點之一。針對用戶數據和隱私,不同企業(yè)的CEO也都有著不同的見解,比如扎克伯格早在幾年前就說過:如今的時代是一個隱私已死的時代,于是Facebook在采用用戶數據方面比較廣泛,以至于曝露出驚天的丑聞,幾乎動搖了整個企業(yè)的根基,而 Google也曾被控訴與第三方公司共享數據。相比之下,蘋果公司則非常注重用戶隱私的保護,他們曾措辭強硬地拒絕為FBI解鎖一名嫌疑犯的 iPhone手機,CEO庫克甚至親自發(fā)送了1000字的郵件,陳述該事件之于蘋果的重大意義,前不久,他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再度重申:蘋果的全部設備都不會盜用手機用戶數據。
在采訪節(jié)目中,庫克怒斥了一些公司索取用戶數據的說辭,認為這些說辭都是一堆廢話,比如“為了改善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之類的,此外,庫克還信心滿滿地公布了蘋果新的隱私保護政策,他要求全部軟體都要備注用戶數據的使用方式,總之,蘋果會謹慎處理全部的用戶數據,堅決不會分享給第三方機構或者用它們來推測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重視數據隱私,蘋果和其他巨頭有什么不同?
談到數據和隱私,蘋果一直就如履薄冰,甚至有自虐傾向,他們的保密文化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為了保證自己的產品信息不被泄密,他們會要求全部員工、供應商簽署保密協議,承諾如果出現泄密行為就要接受巨額的罰款,而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他們則會把一些重大的項目做成代號,而且不同團隊拿到的代號也不同,以利追溯。
凡此種種,操作條款達到數千條,事無巨細地保護著蘋果的數據和隱私,顯然,這些只是蘋果自我保護的政策,和庫克所述的“保護用戶數據”不是同一回事兒,但企業(yè)的產品設計和運營常常與企業(yè)文化、領袖風格有很大關系,也就是說,喬布斯、庫克連同整個蘋果高層團隊都非常重視數據、隱私的保護,他們的運營策略就不會貿然碰觸紅線,況且,蘋果強大的自我保護措施,也意味著,只要他們愿意,完全可以把“保護數據”的手段,應用于消費者身上,從這個角度講,蘋果和美國其他的科技巨頭有著基因上的不同。
另外,庫克之所以能高調地譴責其他企業(yè)“處理用戶信息”的行為,頗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思,事實上,依托于蘋果的系統(tǒng)構建,他們絕對有能力收集到全套的消費者數據,幸運的是,他們的壓根不需要這么做。
眾所周知, Google/ Facebook/蘋果雖然同為美國科技巨頭,同樣知道數據的巨大價值,但 Google/ Facebook的基因就是互聯網式的輕資產企業(yè),他們需要向用戶提供服務,同時,需要收集用戶的數據來深挖出其潛在的需求,以便能及時、快速、精準地向其推送服務和廣告,比如筆者在網上購買了《雍正王朝》,這個消費數據會變成搜索引擎和電子商務網站的重要情報,他們會快速地給我推送《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如此案例不勝枚舉,所以,Google/ /Facebook天然就需要消費者的數據和信息。顯然,蘋果和這兩位巨頭有著很大不同,他們的利潤來自于硬件產品設計以及對供應鏈的優(yōu)質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講,最終用戶,也叫 End-User的數據對他們沒有直接價值,但蘋果會特別關注消費者使用 iPhone的情況,這些數據一般來自于自己的維修門店,每年大量的維修記錄會直接反饋到新一代產品設計者手里,依據此來針對性地改善自己的硬件設計,同時,供應商的生產過程也會產生大量數據,蘋果不惜花費大量成本來構建數據收集網絡,旨在催動自己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向前發(fā)展,持續(xù)提升產業(yè)鏈的效率,或者降低代工價格。
總而言之,庫克并非不知道數據的重要性,只是因商業(yè)模式和掌握的資源不同,蘋果尚沒有采用“終端消費者數據”的計劃,況且,即便他們擁有宇宙第一的強勢品牌,也需要把用戶尊為上帝,自已卻要做產業(yè)鏈上的吸血鬼,直至吸干產業(yè)鏈上的精血。
數據大戰(zhàn)·蘋果在未來會如何布局?
現在,蘋果還遠未到“垂涎用戶數據”的時候,他們最賺錢的項目依舊是硬體 iPhone,但隨著競爭加劇、硬件創(chuàng)新乏力,蘋果也早早開始向服務業(yè)轉型,包括Apple music/ Apple care/流媒體視頻等等都漸漸成為蘋果利潤的重要貢獻者,而這些服務又同消費者的數據密不可分,也就是說,如果蘋果的利潤結構轉向服務業(yè),他們就非常有可能會收集終端消費者的數據,只是現在的時機尚未成熟罷了。
有分析師稱,未來的任何生意都將同數據有關系,數據將同陽光、空氣、水、電能并列成為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它會源源不斷被生產出來,會從一種形式轉成另一種形式,淬煉出非常有價值的信息,給產品設計、企業(yè)運營、高層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從這個角度講,在可預見的未來,任何有能力處理數據的企業(yè),都不會白白地讓如此寶貴的資源流失掉,但隨著數據產業(yè)的擴大,“處理數據”的行為又不可能總是游走在灰色地帶,更正向的做法應該是企業(yè)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契約:消費者售賣數據,企業(yè)購買數據,雙方在公開透明地狀態(tài)下進行交易,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避了“隱私泄露”或者“非法使用數據”的現象。毫無疑問,未來的數據生產、收集和分析,都勢必要基于智能手機式的終端,蘋果在這方面占據一定優(yōu)勢,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iPhone雖然攫取了手機市場大部分利潤,但總的市場占有率并不及三星和其他 Android手機,大大影響數據的總量,而且,他們對于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開發(fā)也不占優(yōu)勢,換句話說,如果庫克沒有大肆提高iPhone的市場占有率,那么,就說明蘋果還沒有“收集用戶數據”的大計劃。
事實上,庫克的言論更多地是基于企業(yè)的運營和行業(yè)大環(huán)境,相信他也很清楚,大數據、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大趨勢,相關技術已經從“邏輯討論階段”進入到“實踐驗證階段”,越來越多的產品正成為現實,如果蘋果要想分上一杯羹,勢必要盡早開始動作,否則, iPhone只會淪為一個數據的通道,萬億市值的風光或許真的會被人搶走。(科技新發(fā)現 康斯坦丁/文)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