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乏力,海外購能否幫亞馬遜中國打贏突圍戰(zhàn)?

原標題:增長乏力,海外購能否幫亞馬遜中國打贏突圍戰(zhàn)?

跨境電商的格局即將被打破?不久前該領域傳來了一聲巨響。

2月19日,《財經》報道稱,網易考拉將合并亞馬遜中國海外購的業(yè)務。針對此報道,網易考拉表示“不予評論”,而亞馬遜中國則回應,稱“謠言止于智者”。

先不管報道的真假性有多少,一個是跨境電商后起之秀,另一個是全球跨境電商巨頭之一,兩者聯姻的消息一出,必然會把很多人的目光吸引過去。

雖然網易考拉與亞馬遜中國雙方都尚未給出肯定的回應,但從它們自身的情況來看,這或許并非空穴來風。

一邊是流量難題,一邊是供應鏈缺陷,網易考拉急求轉型

說網易考拉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它的長輩——網易。眾所周知,網易是以游戲起家來發(fā)展電商的,2018年以來,隨著游戲遭遇強監(jiān)管,其電商增速又放緩,網易的股價下降了不少,這一年它的市值已經跌去了30%。

據網易發(fā)布的2018年Q4財報顯示,網易2018年Q4營收為198.4億元,其中,在線游戲服務業(yè)務營收為110.2億元,同比增長了37.7%;電子商務服務業(yè)務營收66.8億元,同比增長了43.5%,僅次于在線游戲服務的營收。

而在游戲監(jiān)管政策未放寬,且尚未找到新的賺錢業(yè)務之前,網易自然會選擇在電商領域下功夫。但在網易2018年Q3財報中,可以看到電商業(yè)務的營收達到44.59億元,同比增長了67.2%。與2018年最后一個季度相比,網易的電商業(yè)務已經進入到相對平穩(wěn)上漲的發(fā)展階段。

一個電商平臺成功與否,流量和供應鏈是兩個比較重要的核心問題。

目前,網易電商的兩大主要流量入口分別是網易郵箱和網易新聞。就2018年下半年百度指數來看,QQ郵箱搜索指數的平均值近19萬,而網易郵箱卻不到4萬。結合CNNIC的綜合調研,了解到用戶數高達10.2億的網易郵箱卻有一個比較低水平的活躍度。也就是說,網易郵箱的競爭力并不是很理想。

至于網易新聞方面,它的情況也不是太樂觀。根據獵豹大數據統計結果,在2018年上半年新聞資訊類app周活滲透率排名中,網易新聞的滲透率遠低于今日頭條和騰訊,僅有0.84%。

不難看出,網易電商在流量上面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業(yè)務的發(fā)展。對此,網易雖然做出了應對的措施,通過入駐京東、拼多多等平臺開拓了網易嚴選的流量入口,但是這容易受到其他平臺的制約,短時間內是比較難以解決流量難題。

而不久前,網易考拉出現的“加拿大鵝”事件也成了網易電商前行的絆腳石,同時也暴露了網易電商的供應鏈存在缺陷。

在過去的一年里,阿里、京東、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為了提高盈利效益都進行了業(yè)務調整。如今,即便網易憑借網易考拉在跨境電商領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它在流量和供應鏈上面的短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補起來的。就此看來,網易轉型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在中國水土不服,亞馬遜中國急求新增長點

說完網易考拉,再來看看亞馬遜中國。

亞馬遜中國一開始是憑借著圖書銷售的本業(yè)在中國站穩(wěn)了腳跟,之后慢慢開展了其他商品的零售業(yè)務。不過整體上,它在中國市場上取得的成績并不是太好。

雖然亞馬遜在2004年就進入了中國市場,但它目前的中國市場份額僅有0.6%左右。一邊是本土化電商的沖擊,一邊是自身本土化程度不高,導致亞馬遜一直都沒有很好的打開中國市場。

如今在中國電商市場上,阿里、京東幾乎占據了整個市場份額,面對本土化電商的夾擊,亞馬遜中國顯得有些勢單力薄。在阿里、京東等電商的“喂養(yǎng)”下,中國市場的用戶需求已經不局限于單純的購物了。

一般在各種節(jié)日期間,本土電商都會打低價策略,目的是吸引用戶,擴大市場份額。但在這樣的場合中,幾乎很少看到亞馬遜中國的身影,畢竟亞馬遜中國定位于中高端市場,又是“外來戶”,打法自然不如本土電商“接地氣”。

其實,除了價格戰(zhàn),本土電商還打起了線下戰(zhàn)、營銷戰(zhàn)。比如,各大電商平臺推出了自己的精選頻道,網易嚴選、淘寶心選、京東京造、米家有品等。

與其他電商相比,亞馬遜中國很明顯有點水土不服,并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國電商市場的“內情”,以至于其市場份額一路下滑。對此,亞馬遜中國一直在尋找新的增長點。其中,為了減少與巨頭的碰撞,亞馬遜中國利用自身在國外的優(yōu)勢發(fā)展海外購業(yè)務,至今海外購業(yè)務已成了亞馬遜中國比較出色的業(yè)務。

就2018年Q3中國跨境電商市場占比情況來看,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排名第五,占比6%。亞馬遜中國這樣的業(yè)績看上去較為穩(wěn)定,但大部分市場還是天貓國際、網易考拉和京東全球購的。

從入局中國到現在,亞馬遜中國在大部分的時間里都被本土巨頭電商“打壓”,現在能有一個發(fā)展的方向,如果光靠自己的力量突破,難度還是有點大。而它要想克服“水土問題”,在海外購業(yè)務上尋找新的增長點,與其他本土電商合作也是在情理之中。

AT系搶灘海外市場,網易考拉與亞馬遜中國被迫合作?

在過去的一年里,資本對跨境電商興趣度比較高,小紅書、別樣、貝萊優(yōu)品、海拍客等跨境電商都獲得了融資。而且《電商法》發(fā)布后,C2C模式的“代購”由于成本增加步履艱難,因此跨境電商的競爭主要在各大B2C平臺中展開。然而,跨境電商的格局已經成了國內兩巨頭AT的天下了,其他的跨境電商是比較難以打破的。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騰訊是以投資為主的戰(zhàn)略方式,其中,納入騰訊系中的京東則是直接在海外開展電商業(yè)務。

至今為止,阿里給東南亞電商Lazada共投資了40億美元,同時,阿里領投了印尼“淘寶”Tokopedia11億美元。再看騰訊,截止到現在騰訊已經投資了Sea Group、Pomelo Fashion等東南亞電商平臺。然而,2015年京東成立了京東印尼站,2018年京東集團與泰國尚泰集團一起打造了泰國線上零售平臺JD CENTRAL……

此外,AT系本土的電商也都開啟了新一輪跨境的“跑馬圈地”。

目前,天貓國際已與許多海外品牌方合作,比如梅西百貨、Costco、麥德龍等境外大牌零售商;唯品會等垂直電商也都增加了跨境電商的業(yè)務;京東則是開展海外直采,例如沃爾瑪全球官方旗艦店、英國超市品牌ASDA、意大利中高檔家電品牌“德龍集團”等入駐京東全球購……

實際上,不管是投資外商還是本土電商跨境化,AT系都在逐漸擴大其國際“朋友圈”。在中國跨境電商市場上,AT已經占據了大壁江山。盡管網易考拉以自營模式差異化在2018年Q3跨境電商市場的占比率上排名第二,但是網易系本身的實力與阿里系、騰訊系有差距。

一個是流量,另一個是物流,網易考拉都不及阿里系和騰訊系,在這樣的處境下,要想擴大其市場份額需要面臨不少的困難。這對于亞馬遜中國來說也是一樣,國內巨頭在海外業(yè)務的布局競爭比較激烈,它要想插一腳并非易事。

若網易考拉與亞馬遜中國合并,不僅網易系實力會增強,而且亞馬遜中國也有可能借此合作擠進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的前端。

就這方面來說,這筆交易是很值的。而目前看來,網易考拉與亞馬遜中國雙方都未抓住此次機會,在這當中,雙方又有怎樣的考慮呢?

網易考拉牽手亞馬遜中國,1+1>2?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根據網易考拉與亞馬遜中國合并消息中的表述,亞馬遜有可能剝離亞馬遜中國的業(yè)務,交由網易考拉運營,作為交換,亞馬遜將擁有網易考拉的股份。也就是說,亞馬遜看好的中國業(yè)務,運營權卻不在自己手里,而是交給網易考拉來經營。

這樣一來,亞馬遜的確可以為網易考拉提供豐富的品牌資源,但各國商品銷售的標準存在差異,不一定所有的品牌都能在中國銷售。而且亞馬遜中國在商品價格和物流方面的優(yōu)勢都不明顯,難以進一步擴大品類。如此來看,網易考拉方并未獲得很大的利益。

即便網易考拉與亞馬遜中國雙方順利合作,要明白一點,亞馬遜中國并不會放棄全球開店的業(yè)務,“賣出”的只是亞馬遜中國向中國輸入商品的業(yè)務。然而,對于亞馬遜中國的“本土化”問題,網易考拉真的是解藥嗎?

從中國跨境電商的整體格局來看,網易考拉是跨境電商界的一匹黑馬,這沒錯,但它整體的根基尚未穩(wěn)固,仍比不上阿里、京東等國內巨頭電商,畢竟它們有強大的資金鏈與較為成熟的物流體系。而網易考拉是否能給亞馬遜中國提供足夠的本土化條件,這個就存在疑問了。

其實,合作的交易在電商領域是常有的事,網易嚴選牽手拼多多、淘寶牽手小紅書……而網易考拉想要牽手亞馬遜中國也不是一件意外之事,但這樣的合作會不會產生1+1>2的效果?還是即便雙方合作達成了,也都很難獲利呢?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fā)曠創(chuàng)投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3-04
增長乏力,海外購能否幫亞馬遜中國打贏突圍戰(zhàn)?
眾所周知,網易是以游戲起家來發(fā)展電商的,2018年以來,隨著游戲遭遇強監(jiān)管,其電商增速又放緩,網易的股價下降了不少,這一年它的市值已經跌去了30%。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