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高管談特斯拉FSD與國內方案:從“斷代領先”到“差距認知”

博世高管談特斯拉FSD與國內方案:從“斷代領先”到“差距認知”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自動駕駛技術已成為汽車產業(yè)的重要趨勢。在這個領域,特斯拉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FSD)與國內智駕方案之間的對比,引發(fā)了廣泛的關注。博世智能駕控系統(tǒng)中國區(qū)總裁吳永橋的觀點,無疑為這一話題增添了熱度。他從“斷代領先”到“差距認知”的轉變,為我們揭示了這一領域的深度思考和未來展望。

首先,吳永橋對特斯拉FSD的技術優(yōu)勢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分享了在美國CES上試駕特斯拉Cybertruck的經歷,強調了這輛6米長的車帶來的極度自信、極度安全、極度舒適的獨特體驗,是國內現有所有智駕方案無法提供的。他堅信,特斯拉一段式端到端的基座模型算法水平遠超國內所有智駕方案,至少領先一到兩年。這樣的觀點,無疑揭示了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然而,吳永橋并未止步于此,他進一步提出了對于8萬-15萬車型標配智能駕駛方案的看法。他認為,在這個價格區(qū)間,主機廠沒必要進行全棧自研。相反,他們應該將智能駕駛的標準化工作交給供應商,專注于用戶體驗的算法迭代以及售后服務,因為這才是與用戶鏈接最緊密的部分。這一觀點,既體現了對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博世作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對于未來三年內,8萬-15萬車型標配的中階智駕(算力80-150TOPS),吳永橋預測,主機廠會放棄全棧自研。他指出,數據閉環(huán)和工具鏈的研發(fā)投入巨大,若智能駕駛成為標配,主機廠維持一個一兩千人的AI人才團隊的成本將非常高昂。這不僅揭示了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也提醒了主機廠要理性看待智能駕駛的投入和產出。

對于比亞迪、華為等國產廠商的反應,吳永橋的言論無疑會引起他們的深思。對于那些正在努力提升自身技術實力的國產廠商來說,吳永橋的觀點可能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然而,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這也許會推動國產廠商加速研發(fā),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

在面對這樣的挑戰(zhàn)時,國產廠商需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和發(fā)展策略。他們需要認識到與國際領先廠商之間的技術差距,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努力。相反,他們應該將這種差距視為一種激勵,一種推動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他們需要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核心技術研發(fā)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同時,國產廠商也需要看到機遇。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市場需求將會不斷增長。而作為汽車產業(yè)鏈的重要一環(huán),他們可以通過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與主機廠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發(fā)展。

總的來說,博世高管吳永橋的言論為我們揭示了特斯拉FSD在技術上的優(yōu)勢以及國內智駕方案的發(fā)展現狀。他從“斷代領先”到“差距認知”的轉變,提醒了所有廠商要理性看待技術差距,將挑戰(zhàn)視為機遇,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智能駕駛時代中立于不敗之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1970-01-01
博世高管談特斯拉FSD與國內方案:從“斷代領先”到“差距認知”
博世高管談特斯拉FSD與國內方案:從“斷代領先”到“差距認知”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自動駕駛技術已成為汽車產業(yè)的重要趨勢。在這個領域...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