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阿里集團將國際化作為三大戰(zhàn)略重點之一,首次集合了天貓國際、淘寶海外、速賣通等海淘平臺,其中天貓國際通過與海外零售商與品牌合作,首次在“雙十一”大膽采用“保稅進口”模式。雖然截至11月14日,天貓國際官方仍未公布最終成交額,但據天貓國際此次“雙十一”重點合作的杭州以及寧波保稅區(qū)數據,天貓國際“雙十一”成交額不會超過5億人民幣。雖然對于阿里“雙十一”571億成交額,這個數字占比不到1%,但對于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這個數字已經可以成為風向標。
根據杭州海關公布的數據,截至11月11日12:00,天貓國際共成交訂單170萬單,貨值約3.2億元。在這170萬個訂單中,包含了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yè)園的40萬個成交訂單,貨值近1億元,成交的商品主要是來自荷蘭和德國的奶粉。而來自寧波保稅區(qū)數據顯示,“雙十一”寧波保稅區(qū)跨境交易總共交易訂單60萬單,銷售額1.1億元,共有15家企業(yè)參與“雙十一”促銷,其中8家是與天貓國際合作。而今年前10個月,寧波保稅區(qū)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成交額1.2億人民幣,一天創(chuàng)造了相當于寧波保稅區(qū)過去10個月的交易額,阿里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跨境進口電子商務平臺洋碼頭CEO曾碧波看來,作為業(yè)內人士,比起天貓國際的交易額他更關注的是,天貓國際采用的“保稅進口”模式在目前政策還不明朗的情況下未來的走向,而這關系到整個跨境電商行業(yè)的未來。
所謂“保稅進口”就是企業(yè)先在海外集中采購,然后以集裝箱運輸方式,將貨物存儲在國內的保稅區(qū)中。去年國家發(fā)改委聯(lián)合海關總署將寧波、上海、重慶、杭州、鄭州、廣州6個城市作為跨境電商貿易的試點城市。今年7月,海關總署又發(fā)布2014年第56號文,《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jiān)管事宜的公告》明確規(guī)定了海關對于跨境電商的監(jiān)管辦法,對“保稅進口”模式在海關領域有了比較清晰的界定。
今年2月天貓國際上線運行,先后與6個試點中的杭州跨境電商產業(yè)園、寧波保稅區(qū)以及鄭州綜合保稅區(qū)簽署合作協(xié)議。其中杭州、寧波兩個口岸又是“雙十一”天貓國際主要備貨地。據阿里巴巴國際B2C事業(yè)群總經理吳倩介紹,此次“雙十一”天貓國際一半以上的國際商品就是以保稅模式進入國內消費者手中。但在曾碧波看來,目前對于“保稅進口”模式,雖然海關監(jiān)管已經明確,但是中國質檢總局以及國稅總局的監(jiān)管政策卻遲遲沒有出臺。而這些政策的不明確也是包括洋碼頭在內的跨境進口電子商務平臺不敢重點投資“保稅進口”的原因所在。
與過去跨境進口電商普遍采用的直郵物流方式相比,保稅進口模式可以直接將海外商品運回國內,備貨在國內保稅區(qū)。用戶下單之后,經過中國海關對于個人物品清關過后,再以國內物流方式配送給用戶,無論對于海外商家、平臺商,這種模式都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將會給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具價格優(yōu)勢的海外商品。
在曾碧波看來,雖然海關56號文,對保稅模式商品的通關方式和稅率做了明確規(guī)定,但因為保稅區(qū)在國內,涉及國內貿易,相關的檢驗檢疫、國稅政策始終處于不明朗狀態(tài)。“另外一只鞋還沒落地。”曾碧波說,而這另外一只鞋子就是中國商檢以及國稅對于保稅進口模式的監(jiān)管底線。從這個角度看,“天貓國際將成為整個行業(yè)的風向標,尤其是可以讓行業(yè)看到,政府的監(jiān)管底線到底在哪里。”曾碧波表示。
- 蘋果因關稅政策額外增加9億美元成本,庫克回應:挑戰(zhàn)升級
- TikTok再遭歐盟重罰:堅稱合規(guī)將上訴,挑戰(zhàn)歐盟監(jiān)管底線?
- 美議員呼吁中概股退市: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面臨摘牌風險,企業(yè)何去何從?
- 美國司法部挑戰(zhàn)谷歌廣告業(yè)務:一場廣告巨頭與監(jiān)管機構的較量
- 美蓓亞三美加價風波,國巨收購芝浦電子條款面臨挑戰(zhàn)
- NASA預算遭大幅削減,SLS火箭和獵戶座飛船或被淘汰,太空探索面臨挑戰(zhàn)
- SpaceX公投:馬斯克能否在得州擁有自己的城市,全看你的決定
- 貝索斯一年內計劃拋售最多48億美元股票:亞馬遜版“及時行樂”計劃引爭議
- 三星新專利曝光:顛覆傳統(tǒng),模塊化手機帶來全新鏡頭體驗
- 華為破解芯片封鎖,重塑AI全球格局,令黃仁勛壓力山大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