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當道,華為憑什么“使能”傳統(tǒng)金融?

極客網7月6日(北京)

本月23日,一場名為“2015全球金融峰會”的大會將在北京開幕,如果你顧名思義,認為這又是一個金融大佬們侃而論道的秀場,那么你只猜對了一半。你可能想不到,華為才是這次大會的發(fā)起人和主辦方。

全球ICT領袖廠商華為來發(fā)起,注定會使這場峰會大不一樣??上胂螅夹g大咖與金融巨子相碰撞,會擦出多少火花。不好想象的是,這幫原本在普通人看來交集不多的大咖,究竟為什么要聚在一起,又到底要聊些什么呢?

ICT+金融

技術+金融=?Wow,你可能已經和我想到一塊去了--互聯網金融(Internet Finance),或稱金融互聯網(Internet of Finance)。盡管當前業(yè)界對這兩種提法還未達成一致,但不可否認,金融與互聯網已經密不可分。

冰山浮于水面部分最容易被看見,但支撐冰山傲立瀚海的,其實是水下面那看不見的90%部分冰體。同理,在《極客網》看來,互聯網金融與其說是互聯網+金融,不如說是ICT+金融--互聯網賦予了金融全新的交互和體驗,而ICT支撐互聯網完成了這一切。

業(yè)內人士不會陌生,華為在金融行業(yè)擁有一攬子的一站式ICT解決方案,主要包括全渠道銀行、金融云、金融大數據、雙活數據中心、Anti-DDos等,這些方案覆蓋了從支撐到安全,從運營到營銷的每一個銀行業(yè)務環(huán)節(jié)。

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么華為要來挑頭辦這么一個全球金融峰會了。那么,作為ICT基礎設施供應商,華為又憑什么去“使能”傳統(tǒng)金融巨頭呢?《極客網》為你一一解讀。

洞悉趨勢,敏捷而為

2013年起,互聯網金融來勢洶洶,試圖蠶食當前金融市場的長尾客戶,甚至喊出“顛覆銀行”、“重塑金融”的口號,其所仰仗的無外乎是互聯網金融在產品創(chuàng)新、服務創(chuàng)新和個性化體驗方面相對于銀行的先天優(yōu)勢。說白了,互聯網金融企業(yè)就是“挾用戶以叫板傳統(tǒng)金融,以己之長攻人之短”.

這種局面下銀行該怎么辦?我們認為,銀行一方面要學習跟進,即要通過產品創(chuàng)新、服務創(chuàng)新,提供更多強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更便捷的全渠道金融服務,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深挖客戶內涵,提供個性化推薦和服務。另一方面,銀行要在運營安全、信息安全這些固有優(yōu)勢上繼續(xù)保持,同時通過降低IT投資和運維成本,實現成本效益運營。最終,銀行才有可能通過“補足不足,強化強點”,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后來居上。

華為對這方面的洞悉比較早,跟進也十分敏捷,分別在大數據分析、全渠道銀行以及開放IT平臺方面做了布局和強化,《極客網》為你分別解析。

1、大數據分析

2012年起,華為開始與招商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開展著創(chuàng)新型合作,其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幫助招商銀行搭建起了大數據分析平臺,支持基于金融產品設計的大數據分析,助力招行在客戶滿意度和業(yè)務增速方面領先同儕。今年5月底,華為與招商銀行這對“跨界組合”共同獲得電信管理論壇(TM Forum)頒發(fā)的“數字業(yè)務杰出創(chuàng)新獎”,背后功臣正是走在前沿的FusionInsight大數據方案。

與此同時,華為自身對大數據分析技術的追求也沒有停下,今年6月10日,華為宣布與全球領先的商業(yè)分析軟件與服務供應商SAS公司結為聯盟合作伙伴,借助后者強大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和在金融服務等核心行業(yè)的豐富實踐經驗,讓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與時俱進。據悉,目前華為的金融大數據分析在國內市場已占據領先地位。

英國《金融時報》曾撰文稱,中國傳統(tǒng)銀行的海量數據大多受限于割離的IT系統(tǒng)、孱弱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及能力,長眠于地未能派上用場,而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yè)則對自身數據做了充分挖掘,這是導致當金融互聯網化時代到來時,雙方境遇不一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此之時,激活“地下寶藏”是銀行竟跑互聯網金融的必由之路。

2、全渠道銀行

如果說大數據分析解決了產品定制和個性化服務方面的難題,那么華為率先提出的“全渠道銀行”理念則直奔提升銀行服務交付和用戶體驗而去。華為的“全渠道銀行”指的是依托華為的移動營銷、遠程銀行、創(chuàng)新網點等一系列解決方案,同時通過UC統(tǒng)一通信解決方案整合各渠道資源,協同行內外專家資源,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給客戶提供一致的業(yè)務體驗。

互聯網金融企業(yè)的強項之一便是“包裝概念”并把資源運用到極致,譬如時興的O2O.其實,銀行通常有遍布全國的網點,早就具備O2O的基礎條件了,缺的是一套整合聯接、聯動營銷的方案去把線上線下打通。全渠道銀行的實施能讓銀行服務長尾的能力大幅提升,同時服務體驗扶搖直上。

當前,部分有一定實力和抱負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開始發(fā)力布局線下網點,原本只是“互補角色”的它們在很多地方已經開始與銀行直接競爭。同時,銀行同業(yè)競爭的加劇使得部分中小型商業(yè)銀行及城商行在擁抱互聯網金融方面快人一步,做出了具備競爭優(yōu)勢的調整。這些都給傳統(tǒng)大型銀行敲響了警鐘,促使它們思考如何更貼近并服務好客戶。

3、開放IT平臺

互聯網金融平臺在“存、貸、匯”各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低邊際成本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渠道,在IT架構上采用更靈活、更低成本的云計算方案,構筑了相對傳統(tǒng)銀行在運營成本上的巨大優(yōu)勢。銀行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是其難以在產品競爭力、服務體驗上與互聯網金融匹敵的根本原因。因此,銀行亟需重塑IT,讓自己的系統(tǒng)由封閉變得開放,變得更利于接入新業(yè)務、聯接新渠道,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這方面,IT進場較晚但在云化IT方面跑在前列的華為看得比較清楚,一直強調并堅持兩個原則:一是關鍵業(yè)務環(huán)境開放化,提高成本效率,促進業(yè)務創(chuàng)新,二是IT架構不能復雜,要足夠敏捷,快速響應各種新需求。華為為此準備了一整套涵蓋云化IT、大小機下移改造、標準化X86架構等產品及方案,可助力銀行通過基礎架構轉型,降低IT運維成本并保障金融業(yè)務的安全可靠,幫助金融機構實現靈活的業(yè)務擴張。

具體操作上華為并非閉門造車,而是與大型銀行一起聯合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一起探索打造成本更低、更靈活、更安全的業(yè)務系統(tǒng),直面眼前挑戰(zhàn),謀求未來發(fā)展。譬如去年6月,中國建設銀行總行與華為達成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圍繞“主機應用遷移”、“開放平臺建設”、“信息安全”等課題進行聯合創(chuàng)新,共涉及 8個技術領域的29個子課題,最終實現中國建設銀行IT架構的平滑演進。

變革正當時

然而,使能也好,賦能也罷,最終都要轉化成另一方的“我能”才有意義。國內領先的應用性能管理(APM)公司云智慧日前發(fā)布的《5月網絡銀行/在線支付網站性能監(jiān)測報告》顯示,5月40余家銀行網站的平均響應時間為822ms,性能堪憂。作為對比,6.18當天15家電商網站的平均響應時間僅為486ms.

有數據顯示,網站加載時間每增加4秒,25%的到訪用戶就會流失。為了向用戶體驗至上的互聯網金融看齊,銀行是時候做出改變了??上驳氖牵衲暌詠砦覀兛吹胶脦准毅y行機構已經開始摒棄成見認真對待互聯網金融,工商銀行更是率先祭出eICBC這個大一統(tǒng)的互聯網金融品牌,展現出擁抱趨勢的決心;平安銀行在移動端也頻頻發(fā)力,以用戶體驗為綱的金融全業(yè)務布局漸趨明朗。

趨勢已明,方向既定,變革正當時,接下來是時候探討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了。本次華為版全球金融峰會,料定會碰撞出不少干貨--怎樣轉型?如何創(chuàng)新?怎么開放?如何共贏?同時《極客網》獲悉,華為在本次峰會將有全新產品發(fā)布,持續(xù)推動金融核心系統(tǒng)向開放平臺遷移,這又會是什么新玩意呢?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幫技術和金融大咖們如何“重塑IT,創(chuàng)新金融”吧!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7-06
互聯網金融當道,華為憑什么“使能”傳統(tǒng)金融?
技術+金融=?Wow,你可能已經和我想到一塊去了--互聯網金融(Internet Finance),或稱金融互聯網(Internet of Finance)。盡管當前業(yè)界對這兩種提法還未達成一致,但不可否認,金融與互聯網已經密不可分。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