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不斷施壓,國芯亂象仍存:甄別真正的國產自主化需要擦亮眼睛

“中國芯”再現“十月圍城”!

8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芯片和科學法案》行政令,意欲進一步扼制中國芯片產業(yè)的發(fā)展。該法案的核心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借助貿易制裁、技術封鎖、“拉圈子”打壓中國企業(yè)等手段,孤立、限制中國芯片產業(yè)的崛起。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芯片和科學法案》行政令.jpg

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是:該法案特別強調了聯盟協作、共同對抗中國芯片產業(yè)的總體宗旨。法案中明確指出,要確保接受美國聯邦資金補貼的企業(yè),不能在中國以及中國相關國家建立先進的半導體生產設施。這意味著,繼核心供應鏈斷供之后,中國芯片產業(yè),將迎來新一輪、更大力度的產業(yè)封鎖。

事實上,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對中國芯片產業(yè)展開了全面圍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同樣的戲碼,似乎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也曾經上演過,起因同樣是由于日本企業(yè)挑戰(zhàn)了美國在芯片領域的霸主地位??梢哉f,中國企業(yè)當前所面臨的“芯”壓力,已遠遠超過當時的日本!

然而就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國內芯片業(yè)的亂象依然沒有止息——騙補、偽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端到端國產化、自主可控執(zhí)行不徹底,不思長期投入、仍然想走捷徑,導致一些似曾相識的歷史正在重復上演,令人扼腕嘆息。

外患:美國封殺之心不死,中國芯又現“十月圍城”

中國芯的對手,不僅僅是美國,而是以美國為首的整個西方陣營,甚至包括那些本想中立,但由于現實利益與美國綁定太深,不得不選邊站的企業(yè)。

要知道,經過幾十年的持續(xù)經營,美國芯片產業(yè)的勢力范圍已拓展到了全球所有發(fā)達國家,不僅掌控包括高端光刻機在內的眾多核心技術,還壟斷了芯片的標準制定、核心供應鏈體系,以及芯片設計所需的軟件、工具等。因此,美國一旦發(fā)起對華技術封鎖,中國企業(yè)所面臨的挑戰(zhàn)是非常巨大的。

中國芯片產業(yè)崛起.jpg

毫無疑問,美國《芯片和科學法案》的簽署,又將是一記打在中國芯片產業(yè)身上的重拳。只不過,這一次中國早有準備,全球芯片市場格局也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芯片法案看似來勢洶洶,但已無法阻止中國芯片產業(yè)的快速崛起。

近兩年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新的鼓勵政策,加大力度扶持國產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未來三年,中國在芯片領域的投資規(guī)模將至少翻一番,海量民營資本也將涌入芯片領域,共同支持中國芯的崛起。

據不完全統計,在 2020、2021 年間,中國芯片半導體產業(yè)的年均融資額度均已超過了2000億元。在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共同努力下,國產28nm工藝日漸成熟,14納米芯片的大規(guī)模量產已成為現實,國產光刻機從14nm到9nm的突破也已在路上,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與此同時,美國強行打破芯片供應鏈的做法,已引起全球各國的警覺,歐洲各國,甚至美國的盟友韓國和日本,都在積極部署一個獨立于美國之外的新供應鏈體系。美國在限制中國的同時,也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因此,短期來看,雖然美國芯片法案對中國是利空,但在長期則是利好。

內憂:騙補、偽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中國芯需要“真英雄”

長期以來的實踐表明,中國芯最大的敵人或許不在外部,而在內部!隨著國內芯片產業(yè)補貼力度的不斷加大,各路牛鬼蛇神也跟著紛紛出頭,拿著各式各樣的偽創(chuàng)新、偽技術跑馬圈地、招搖撞騙。

比如,當前部分廠家打著國產化幌子,在開發(fā)交換機中關鍵的轉發(fā)芯片時,仍然采用ASIC模式開發(fā),不是端到端國產化。所謂ASIC,即僅僅是前端需求規(guī)劃及邏輯設計在境內完成,后端物理設計和IP設計、生產測試依賴境外第三方,并不能實現端到端自主可控。

又如近期某申報科創(chuàng)板上市的公司,招股書披露的代工商為Marvell(美國)、Global Foundries(美國)、創(chuàng)意電子(臺灣)等,產品及供應安全均無保障。

另有一些國內集團在與外企合作組建合資公司時,負責人及高管團隊多任用無信創(chuàng)資質的外籍人員,方方面面仍然被人“牽著鼻子走”。

芯片國產化.jpg

遙想20年前的漢芯騙補事件,讓國產芯片發(fā)展停滯了十余年,類似教訓我們要時刻謹記,避免悲劇重演。前不久,“芯片狂人”帶領的“芯片天團”集體暴雷被查,又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這些“技術不夠,包裝來湊”的模式,看似解決了眼下的問題,長期看卻是委曲求全。如果放任這種模式成為中國芯主流,那么未來我們仍然逃不脫被卡脖子的命運。道理很簡單,在這種模式之下,芯片的供應安全受第三方影響、過程安全不可控,隨時可能被再次卡脖子。

更嚴重的是,這些偽創(chuàng)新打著芯片設計、制造的幌子,來騙國家的補貼,甚至通過低價、貼牌、資本運作等手段擴大市場份額,然后上市收割韭菜跑路,對用戶、對投資人、對整個半導體芯片產業(yè)都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這些人不僅對中國芯片發(fā)展毫無益處,還會破壞我們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大好局面。

中國芯是急,但要穩(wěn),更不能亂!中國芯要想真正崛起,必須去偽存真,找到“真英雄”。好消息是,中國芯去偽存真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過,“芯片天團”的隕落就是一個現實的例證。

然而,完全行騙的“偽”好去,半實半虛的“偽”難辨別。就像改革開放初期,“貿工技”和“技工貿”的路線之爭一樣,直到30多年后,我們站在上帝視角,才能真正看清孰優(yōu)孰劣。

因此,從國家安全角度考慮,中國芯必須具備端到端的交付能力,也就是從邏輯設計、物理設計、IP設計、生產測試全流程,都要國產化,都要自主可控。在中美交鋒的新十字路口,同樣的跟頭,我們決不能摔兩次。“做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買辦思維是時候退出歷史舞臺了!

突圍:忍住十年“冷板凳”,打造端到端交付能力

中國芯要想真正崛起,必須實現從底層設計,到前端制造的完全自主、可控。而要做到這一點的難度,無疑是“骨灰級別”的,我們需要做好“坐十年冷板凳”的準備,因為芯片研發(fā)需要投入大量的專家、時間和經費。

這里面不只是芯片設計,還有材料、物理、化學甚至數學家,各基礎領域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大量的研發(fā)試制費用。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突破,都需要科學家們付出巨大的努力。美國的高通、博通、思科等頭部企業(yè),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國內的龍芯20多年以來堅持在指令集架構、IP內核、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領域自主創(chuàng)新、潛行耕耘,最終也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

中國芯片打造端到端交付能力.jpg

同時,在中國芯破局的關鍵檔口,我們需要給中國芯更多一點耐心,不能一遇到問題就指責、悲觀,甚至自暴自棄。我們現在做的,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補課”“大追趕”。因此無論是一線公司和研發(fā)人員,還是用戶,乃至普通民眾,都要有更多的耐心,腳踏實地、循序漸進補齊短板,慢慢向目標靠近。

事實上,調研顯示28nm、14nm制程就能夠滿足當前絕大部分的需求,中國芯完全可以從邊緣產品和低端產品開始,逐步替換、分階段升級。

還是那句話,中國芯是急,但要穩(wěn),更不能亂。如果我們急于求成,放棄原則,那么一定會遭遇安全風險。被卡脖子事小,信息泄露事大。美國監(jiān)聽全世界已是公開的秘密,中國絕不能成為新“棱鏡門”的受害者。端到端完全自主可控是中國芯的底線,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只有做出端到端全棧交付能力的企業(yè),才能真正扛起國產芯片大旗!

總之,請給中國芯更多時間和耐心。我們不缺拼勁和聰明,只要用對地方,假以時日全球芯片格局必然大變,“芯”秩序中必然有中國芯的一席之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2-09-01
美方不斷施壓,國芯亂象仍存:甄別真正的國產自主化需要擦亮眼睛
請給中國芯更多時間和耐心。我們不缺拼勁和聰明,只要用對地方,假以時日全球芯片格局必然大變,“芯”秩序中必然有中國芯的一席之地!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