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末,亞馬遜搞了個大新聞——宣布要用無人機展開遞送服務。
消息一出,立馬受到了各大媒體的爭相報道。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特別樂觀,幾經曲折,亞馬遜的快遞無人機直至三年后才在英國首飛成功。而在這三年期間,國內外巨頭電商、創(chuàng)業(yè)公司、物流企業(yè)都紛紛宣布開展無人機送貨的研發(fā)和實驗,無人機也一度成為了物流領域的「新科技代言人」。
亞馬遜做了三年總算是把作業(yè)交了,然而,還有一大票畫出大餅至今沒有兌現的廠商,還在無人機物流的路上飛奔著,相對于這些,國際知名物流企業(yè)UPS(United Parcel Service)顯得更務實了一些。
除了物流、供應鏈管理之外,我們也是一個高科技企業(yè)。
上周,UPS和《商業(yè)評論》、廣東高科技產業(yè)商會聯合主辦了一個小型論壇,在論壇召開之前,雷鋒網以及一眾媒體與UPS方面簡單的聊了聊,過程中提到了UPS之前合作的兩個無人機快遞項目,其實在過去的幾年里,UPS也在針對無人機快遞的可能性進行探索,只是沒有那么大張旗鼓而已。
從人道主義救援開始
去年五月份,UPS宣布與美國加州機器人技術公司Zipline、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想要利用無人機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血液和疫苗等救生藥品的運送,這種新的運送方式能夠讓貧困山區(qū)的醫(yī)療效率大大提升。
UPS基金會在宣布合作之時已經劃撥了80萬美元,并將第一個實驗地點選在了盧旺達。
盧旺達是非洲中東部的一個國家,位于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境內多山,號稱“千丘之國”。由于經濟匱乏,該國醫(yī)療條件極低,除了缺少醫(yī)療設施、藥品等本身的缺陷之外,連綿不斷山丘、崎嶇坎坷的土路交通都成了制約盧旺達醫(yī)療水平的巨大障礙,在無鐵路、無水運的條件下,想要運輸藥品,不僅僅是運輸成本居高不下,時間成本也是問題,很多盧旺達的居民在生病時都不能得到及時的醫(yī)治和藥品供給。
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在盧旺達才有的,世界上有很多地區(qū)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苦惱,而此次UPS、Zipline、GAVI三方的合作,就是為了解決這種難題。
關于Zipline的無人機,雷鋒網之前有過簡單的報道,他們在盧旺達使用的是一種固定翼無人機,自身重約22磅,可以負載大約3磅的藥品。無人機能用近百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飛行,每次飛行的最大航程為115公里,而盧旺達國土面積僅僅為26338平方公里,并且是一個沒有縱深、形狀正常的國家,所以這個航程對于在境內運送藥品是足夠用了。由于交通不便,原來需要幾個小時車程的運輸工作,利用無人機之后只需要30分鐘即可到達。
此外,無人機的研發(fā)人員還專門為該無人機專門開發(fā)了一套醫(yī)療服務系統,當醫(yī)療站的醫(yī)護人員有一定的藥品需求,就可以給無人機管理員發(fā)送相應的短信,無人機管理人員收到短信之后,會在藥品倉庫里找到所需的藥品并打包好塞入無人機的機艙中,無人機的運行系統中帶有自動的定點飛行,操作人員只需在控制界面選取所要運送的地點,無人機就會自行飛到相應的地方。
在這次人道主義支援的合作中,UPS的全球物流專長、冷鏈技術以及醫(yī)療產品運送服務與Zipline的無人機運送網絡完美結合,配合GAVI在發(fā)展中國家偏遠地區(qū)的救助經驗,大大提升了偏遠山區(qū)的醫(yī)療效率,這也是UPS第一次在無人機物流上的探索。
偏遠山區(qū)送貨
不同地區(qū)有不同地區(qū)的需求,在盧旺達等貧困地區(qū),他們需要急需提升醫(yī)療效率,而在發(fā)達國家,偏遠山區(qū)的快遞運送效率也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對于快遞行業(yè)來說,”最后一公里“是整個運輸過程中效率最低的一個部分,也是成本最高的一個部分,也正是因為如此,物流企業(yè)、電商們才研究如何用無人機來解決這個問題。
今年二月底,UPS宣布完成無人機投遞包裹的測試,該無人機在美國弗羅里達周坦帕的一輛UPS貨車頂部起飛,自動將包裹遞送至收件人家中后,隨即返回至貨車,這項實驗當時雷鋒網也進行了報道。
據當時外媒的資料顯示,無人機在執(zhí)行運送任務時會全程自動運行,不需要人為操作,最重要的一點是,當工作人員將無人機放飛之后,無需等待無人機返航,只需接著去下一個運送地點即可,無人機送完貨之后,會自行尋找卡車位置返航。
UPS無人機測試視頻
此前,UPS在向偏遠農村送件的時候,通常會行駛好幾公里就為了送一個小包裹,有了無人機之后,就會略去這個環(huán)節(jié),無論是遞送效率還是成本都會大大提升。
車和無人機的配合實驗,讓無人機送貨又有了新的可能性。其實在2013年,UPS就開發(fā)了一套道路綜合優(yōu)化與導航方案——UPS ORION,該系統所專有的路線選擇軟件,可以根據包裹投遞地點信息并且定制在線地圖,為司機提供最優(yōu)路徑信息,能夠讓投遞員有效選擇最短投遞路徑,以減少行駛里程。據今年二月份UPS給出的數據顯示,該公司當時覆蓋了66,000條路線,如果這個無人機系統+UPS ORION可以每天為每位司機減少一英里的路程,那么該公司每年可以節(jié)省5000萬美元。
無人機只是「基建」
UPS成立于1907年,那個時候大清國還沒亡,現代自行車還算是一個「高科技」的玩意,從1907年的郵遞員們用自行車送快遞,到現在物流企業(yè)用無人機送快遞,表面上看上去是在變換更高科技的工具,其實從本質上講,這其實是對于物流領域如何利用科技做到更高效的一種探索。
無人送貨由電商開始火起(亞馬遜),也是電商的曝光度更高,物流行業(yè)在這方面沒有太多聲音,不是因為他們做得慢,而他們是把這個業(yè)務當做「基建」來做。
前幾天雷鋒網剛剛報道國內物流巨頭順豐測試大型固定翼無人機的消息,但跟往常一樣,并沒有太多的細節(jié)。在這一點上,順豐和UPS有很多共性,同是物流企業(yè),同在探索智能物流的新方式,同樣低調,在上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與UPS高層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其低調的原因——無人機的布局只是他們眾多關于物流、供應鏈布局中的一環(huán)。
對于他們來說,無論是無人機、無人車還是各種能提高物流效率的軟件系統,都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用戶服務體驗為核心。
說到底,無人快遞對于UPS來說,不是一個科技秀,而更像是一種基礎設施的建設。
思考一個問題:物流企業(yè)做這種「基建」,是否會比電商、賣無人機服務的硬件創(chuàng)業(yè)公司更合適呢?
- 全球智能攝像頭市場增速放緩,小米逆勢增長,中國廠商主導新格局
- 飛利浦 Hue 美漲價:關稅壓力下的市場挑戰(zhàn)
- 小米AI眼鏡:科技與生活的無縫連接,1999元起探索未來新視界
- 小米 AI 眼鏡打破常規(guī),驍龍 AR1+BES2700H雙芯方案引領科技新潮流
- 2025惠普商用AI戰(zhàn)略暨AI PC新品發(fā)布,智領辦公新未來
- 智能眼鏡散熱新革命:xMEMS“芯片風扇”來勢洶洶,明年初量產引領行業(yè)新風向
- 揭秘AI硬件新動態(tài):OpenAI與Jony Ive秘密研發(fā)非穿戴設備
- 小米智能門鎖2大屏貓眼版上架:實用又時尚,指紋識別+智能貓眼,價格親民!
- 小米新品米家恒溫電水壺3:實用與設計并存,兼顧溫度與容量,親民價格值得關注
- vivo WATCH 5 eSIM 版即將發(fā)布,專業(yè)網球模式解鎖,運動健康新篇章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