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8日消息(水易)日前,寬帶論壇(BBF)正在著手將25GS-PON添加到其互操作性測試和PON管理項目中。25GS-PON技術不斷成熟,25GS-PON多源協(xié)議(MSA)小組列舉了越來越多的互操作性測試、試點和部署情況。
“BBF已經同意開始為25GS-PON制定互操作性測試規(guī)范和YANG數據模型的工作。這是一個重要進展,因為互操作性測試和YANG數據模型對以前每一代PON技術的成功都至關重要,并確保未來的PON演進與當前住宅服務以外的多服務需求相關。”BBF戰(zhàn)略營銷和業(yè)務發(fā)展副總裁Craig Thomas說,BBF是通信行業(yè)領先的開放標準開發(fā)組織,致力于加速寬帶創(chuàng)新、標準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
據了解,迄今為止,全球已有超過15家領先的服務提供商宣布了25GS-PON試驗,因為寬帶運營商正在努力確保他們網絡的帶寬和服務水平,能夠支撐新應用的發(fā)展、網絡使用量的增長、數百萬新設備接入。
例如,AT&T在2022年6月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在生產PON網絡中實現20Gbps對稱速度的運營商。在那次試驗中,AT&T還利用了波長共存的優(yōu)勢,使他們能夠在同一根光纖上將25GS-PON與XGS-PON和其他點對點服務結合起來。
其他進行了25GS-PON試驗的運營商包括AIS(泰國)、Bell(加拿大)、Chorus(新西蘭)、CityFibre(英國)、Delta Fiber、Deutsche Telekom AG(克羅地亞)、EPB(美國)、Fiberhost(波蘭)、Frontier Communications(美國)、Google Fiber(美國)、Hotwire(美國)、KPN(荷蘭)、Openreach(英國)、Proximus(比利時)、 Telecom Armenia(亞美尼亞)、TIM Group(意大利)和 Türk Telekom(土耳其)。
在另一個世界第一中,繼成功的試驗之后,EPB推出了第一個社區(qū)范圍內的25Gbps互聯(lián)網服務,具有對稱的上傳和下載速度,提供給所有住宅和商業(yè)客戶。
隨著支持25GS-PON開發(fā)和部署的運營商和供應商的數量不斷增加,25GS-PON MSA現在有55個成員。新的25GS-PON MSA成員包括服務提供商Cox Communications、Dobson Fiber、Interphone、Openreach、Planet Networks和Telus,以及技術公司Accton Technology、Airoha、Azuri Optics、Comtrend、Leeca Technologies、minisilicon、MitraStar Technology、NTT Electronics、索爾思光電、Taclink、TraceSpan、ugenlight、VIAVI、Zaram Technology和Zyxel Communications。
此前宣布的成員包括ALPHA Networks、AOI、Asia Optical、AT&T、BFW、CableLabs、Chorus、中華電信、Ciena、康普、Cortina Access、CZT、DZS、EXFO、EZconn、Feneck、Fiberhost、Gemtek、HiLight Semiconductor、海信寬帶、JPC、MACOM、MaxLinear、MT2、NBN Co、諾基亞、OptiComm、Pegatron、Proximus、Semtech、SiFotonics、住友電氣、Tibit Communications和WNC。
- 咖香匯客 鐵塔有約 | 上海鐵塔助力2025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jié)樂享“無界”
- WinWin高端訪談:菲律賓Smart以5G Max推動體驗進化,重新定義5G價值邊界
- 通用人工智能備受矚目,但工業(yè)人工智能將發(fā)揮巨大作用|觀察
- 到2029年,交通管理市場預計將達到757.4億美元
- 為什么核能可能是滿足人工智能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的關鍵
- 到203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計將達到5372.7億美元
- 為何“脫碳”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 AI和AaaS如何助力企業(yè)IT轉型
- 聚焦“智聯(lián)、智艙、智城”,中國移動發(fā)布“AI CAR”服務體系
- 中國電信柯瑞文:適度超前開展智算建設,進一步強化云智一體能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