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說,移動業(yè)務收入無疑是營業(yè)收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流量業(yè)務收入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是,近年來利用運營商計費規(guī)則漏洞盜用流量的情況卻是屢禁不止,運營商對此有苦難言。
近幾年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用戶使用手機上網的頻率越來越高,對于網速和流量的要求也隨之升高。今年三大運營商相繼推出了自己的不限流量套餐,但是價格都比較昂貴,對于很多用戶來說還是難以接受。
因此流量盜用應運而生。其實從2G時代開始流量盜用行為就一直存在,并且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但是近年來隨著用戶對手機流量的需求越來越大,流量盜用行為也愈演愈烈。
近幾年各家運營商陸續(xù)推出了自家的定向流量業(yè)務,而這也給流量盜用提供了新的突破口。近兩年來,大部分的流量盜用采用的方式都是將普通上網行為偽裝成定向業(yè)務去欺騙運營商的計費網關,從而達到免流的目的。
據(jù)IT之家編輯了解,此類流量盜用行為每年給運營商帶來的損失達數(shù)億元。雖然運營商也在不斷采取相關措施禁止流量盜用行為,但是免流技術的進化速度卻遠遠的超過了運營商的封堵力度。
另外隨著云服務器的普及和手機APP的便捷操作,毫無專業(yè)技術基礎的普通消費者也能夠根據(jù)網上提供的教程自己搭建免流服務器。而在某寶上搭建一個穩(wěn)定并且可以長期維護的免流服務器,成本也只有幾十元。
對于運營商來說,從海量的流量里面篩選出這些異常訪問本身工作量就很大,并且如果為了彌補漏洞對系統(tǒng)進行升級或者改動,一旦出現(xiàn)計費錯誤或者話單延遲等問題,又將會受到用戶的大規(guī)模投訴,對于業(yè)務支撐部門來說,還是有些得不償失。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