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的資管行業(yè)爆發(fā)式增長。增長的原因固然是基于國民總財富的提升以及居民可投資凈值的增長。但“剛性兌付”在其中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容小視。“剛性兌付”最初有保護投資者利益、鼓勵居民參與投資的積極一面,但隨著時間的增長,其扭曲市場風險定價、淡化投資者風險意識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這些年來,業(yè)界對打破剛兌的呼聲越來越大。然而,吊詭的是,誰也不愿意做“打破剛兌”的先行者。當剛性兌付成為全行業(yè)的一個潛規(guī)則的時候,誰先打破剛兌,就會被市場視為“壞孩子”,不但得不到行業(yè)的稱道,反而會遭來競爭對手的落井下石,一不小心,就會落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因此,大家千呼萬喚,期待監(jiān)管者出來“主持正義”,讓剛性兌付在全行業(yè)“齊步前進”。一句話,要打破剛兌,要大家同時進行。不要只有我一家打破,被別人看笑話。這種“中國式狡黠”無所不在,資管行業(yè)如何能免俗!
日前,央行、銀保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外管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規(guī)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yè)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guī)),算是吹響了“打破剛兌”的口哨。那么,業(yè)界如何跟上,應該就看各自的“表演”了。相信,有了央行的尚方寶劍之后,“打破剛兌”不再是一件丟臉和可恥的事,說不定反而變成很牛、很有面子的事。如果是這樣,可以想見,未來一段時間內,很多原來就已經“紙包不住火”的事會攤上桌面來,投資者期待資管機構兜底、保本的幻想將會破滅,“找政府、討說法”的行為將得不到任何支持。“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的警示將真正具有殺傷力。
相信,經過一些案例的教育,投資者將意識到,必須真正的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那種只圖暴利、不怕火坑的投資者將得不到公眾的同情。投資者在選擇專業(yè)投資機構的時候,必須獨具慧眼,懂得各家專業(yè)機構的投資風格和風控水平,懂得各種投資品種的特性、收益和風險,甚至懂得一些基本的投資策略和財務知識。所謂“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固然沒有錯,但要識別專業(yè)的人,識別自己的風險偏好及風險承受能力與哪一類專業(yè)人士相匹配,卻不是沒有任何投資知識就能做到的事??梢哉f,“資管新規(guī)”的出臺,把“合格投資者”的門檻也提高了:除了在財務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上大幅提高了門檻之外,對合格投資者的投資知識、投資理念、投資心態(tài)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我們都知道,當下眾多的所謂“合格投資者”,除了在財務上的硬杠杠能夠通過之外,在軟層面上卻差得很遠。相當多的投資者,對投資的大類產品尚且分辨不清,對于各類產品中的合同條款更是知之甚少。每種產品有哪些風險,在何種條件下會觸發(fā)這些風險,投資者往往是云里霧里,只是朦朦朧朧地記得業(yè)務員說過“我們這款產品保本”一類的話。現(xiàn)在,這些話不靈了,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承諾,原則上都沒有效力。
現(xiàn)實和理想之間這么大的落差,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投資者教育市場將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蛋糕。在“資管新規(guī)”的加持下,這塊蛋糕的盒子才剛剛打開。未來,誰能分享到這塊豐盛的蛋糕,就全靠業(yè)界同仁的努力程度了。
(作者潘福平為富曼歐資本董事長,上海世雄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副理事長,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弘孝基金管委會副主任)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