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云上線預告信息發(fā)布后,鳳凰、網易、億歐、環(huán)球網、財經網、TOM科技、中國IDC、搜狐、今日頭條等近百家媒體爭相報道及轉載,引發(fā)全國各大主流媒體、創(chuàng)新科技新媒體和業(yè)界專業(yè)人士的強烈關注。大家體驗到老子云技術強大的同時,對技術幕后的故事和未來尤為好奇。
帶著大家的疑問,小編今天對話眸瑞科技CTO夏宇翔,整理其自述與諸位共享。
創(chuàng)新源于夢想
作為創(chuàng)始人之一,我主要的工作有兩條,第一條是協(xié)助創(chuàng)始人李韜制定技術戰(zhàn)略,第二條是找到比我更優(yōu)秀的人來共同實現它。眸瑞科技的技術戰(zhàn)略用韜哥的話說其實就三個部分:讓一切實物3D呈現到手機上;為3D數字化實物提供社交通用技術;在大數據基礎上,通過人工智能實現3D設計溝通的小白化、普惠化。
時下,為什么政府天天講技術創(chuàng)新?一個國家在一定時間內提升其國民生活標準的能力,都取決于提升其人均生產效率技術能力。這是經濟學家克魯格曼說的。換句話說,國家要富裕,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它的企業(yè)和勞動者在保持同樣投入的背景下,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使產出比別人更高更好!
4年前韜哥跟我說,“中國的崛起是蓋不住的,會不會有朝一日西方遏制咱們?因為引擎系統(tǒng)都是西方的,我認為我們得參考他們的相關圖形算法,做出自己的半獨立系統(tǒng),他們迭代,我們也迭代。即使他們有一天,真的關了引擎斷了網,老子云也可以正常運轉。”
自建底層技術,難度非同一般。寫需求的3個月,我沒怎么上床睡覺,不記得改了多少遍,感覺永遠無法實現心中的完美訴求。幾經挫折,我們不折不撓;面對無法攻克的難題,我們借助行業(yè)內專家,在整個歐洲托關系,發(fā)推特找人。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我們在法蘭克福搞了個工作室,過程中又改過幾版需求,2年多時間,總算是搞成了。
為什么要讓一切實物3D移動化呈現?我認為模型作為物聯網的入口和基礎設施,最大的用處就是助力大規(guī)?;锫摼W的發(fā)展。要萬物相連,就必須讓“物”認識“物”。萬物的結構、材質、尺寸,相互匹配,功能交互都必須呈現在移動 互聯網上。后來,我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能不能將效果精美、運行流暢的3D模型在手機上呈現呢?
要實現這個目標,我覺得困難重重。以前的移動端設備,無論是CPU,還是GPU,遠遠達不到現在的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性能上,移動端CPU、GPU的運算速率、內存與存儲單元遠遠比不上PC端。建出來的模型很大,就會導致資源包在轉化的過程中出現裝不下的現象。
二是現有的建模軟件,尤其是應用開發(fā)軟件,大部分都是基于PC端的,投入到移動端的應用開發(fā)軟件是微乎其微,而且標準的不統(tǒng)一會導致格式之間的轉換,各種模型的轉換非常繁瑣,需要大量的中間轉換件,而且還存在不兼容的問題。
三是軟件迭代過程中,編碼模式發(fā)生改變,就會造成很多資源占用。PC端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光影和算法無法直接移植到移動端使用,大量效果在移植的過程中被閹割掉了,影響客戶的觀感體驗,根本沒辦法在商業(yè)上應用。
四是網絡受限,不足以支撐模型傳輸,小的幾十兆,大的上百兆。
但是經過4年的試錯和迭代,我們成功研發(fā)了移動端數字實物展示與交互的關鍵技術。今年8月1日,老子云智能化數字實物云計算平臺已全功能上線。
情懷系于使命
實物參與的社交是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4年前,我們在歐洲座談的時候,韜哥就曾提到:“老子云未來將為3D數字化實物提供社交通用技術,也就是物與物的社交化”。那么什么是社交通用技術呢?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照片數字化之后,馬上就有了Facebook,可以發(fā)照片的社交網站應運而生;視頻技術數字化之后,國內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社交軟件遍地開花。再比方說,有電腦的時候就有了數字地圖,現在關于滴滴司機和打車用戶的交往和通信,實際上是基于GPS這種通用技術的通信,以上這些都是社交通用技術的應用。另外數字化實物社交這方面,我們會在今年11月份推出第一版能夠基于社交,支持Web版的通用技術。
我們的技術情懷是建立一個跟真實世界相平行的虛擬世界,讓復雜的3D技術小白化、普惠化。老子云平臺模型庫,已上傳了可在移動端展示、材質最清晰、尺寸最精確、可交互的一批3D模型;4個通用的模型編輯工具——戶型在線編輯工具、3D模型在線編輯工具、戶型CAD轉3D,模型壓縮工具等所有功能已經全部開通,運行非常流暢。
設計師、工程師以前要用幾個小時來減面、調光效、渲染場景,現在老子云只需要4-6分鐘就可以完成了,更重要的是原來只能在PC端拖得動的實物3D,現在可以壓縮還原到移動端。老子云平均每31秒完成一個用戶提交的任務,隨著服務器的增加,其速度將會呈幾何倍數增長。
在整個模型編輯環(huán)節(jié),我們提供的自動化工具,甚至是處理系統(tǒng),能夠加速設計師在制作編輯過程中的效率。另外通過軟件和硬件的結合,將大量復雜模型的制作、處理、展示、交互等過程變得智能化、移動化。
賦能賦予超越
老子云AMRT技術實際上是面向所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轉型升級的企業(yè),為各行各業(yè)賦能。老子云技術提供的API和展示交互的SDK,可全面接入各類程序應用,使用SDK開發(fā)工具,即可增加全新的應用體系,定制企業(yè)產品服務和3D移動現實交互服務。企業(yè)及平臺不需要龐大的硬件與技術投資,就可以輕松快捷的使用移動3D交互技術成果。
現在,普羅大眾越來越趨向于真實的交互,越便捷越省力的事物越容易被人接受。不管是生產商、銷售商、還是客戶,都需要非常直觀的產品展示。原來的圖片、聲音、視頻確實有一定的感知力,但不能做到物與物之間的組合。尺寸、材質、空間結構等沒有辦法體現出來,企業(yè)只能給用戶強加一個思想,沒有辦法按照用戶本身的需求馬上體現出來。凡是需要對產品的尺寸、材質、空間結構等進行展示和交互的企業(yè),我們都能提供技術支持。
另外,我們不會改變產業(yè)的業(yè)務邏輯,可以只做技術升級。每個產業(yè)都有自己的客戶端,我們升級的就是客戶端這一部分,將原來傳統(tǒng)的營銷內容(例如聲音、視頻、文字、圖片等)升級到另一個維度,一個帶尺寸、帶交互、帶貼圖、帶顏色的模型營銷維度。結合跨平臺和多屏共享的體驗方式,突破時間、空間、設備的限制,能極大地為各大產業(yè)賦能。
另外,求賢若渴一直是我的常態(tài),希望找到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人,來共同完成這項平凡但造福人類的事業(yè)。眸瑞科技(微信:mrkj_amr)現在需要大量的AI算法、大數據分析、模型訓練規(guī)則算法的相關人員,歡迎有識之士加入我們,共同成就輝煌事業(yè)。
老子云智能化數字實物云計算平臺簡介
2013年9月,創(chuàng)始人李韜委托資深技術工程師夏宇翔在歐洲組建的“AMRT工作室”(先在德國法蘭克福,后搬到英國倫敦)是眸瑞科技的前身。
2015年7月,在完成壓縮算法后,“AMRT工作室”主創(chuàng)人員回國。
2016年7月,長沙眸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于2016年11月完成壓縮還原到移動端的自動化。
2017年4月和6月,眸瑞科技分別在中國北京和AWE美國硅谷站發(fā)布AMRT技術系統(tǒng),著力對接種子用戶需求,以實用為核心理念埋頭開發(fā)以AMRT技術系統(tǒng)為基礎的“老子云”智能化數字實物云計算平臺。
2018年8月1日,老子云全功能正式上線。
老子云平臺是全球首家智能化數字實物云計算平臺,致力于以云建模、云壓縮、云烘焙、云端資源存儲于一體的方式,實現2D戶型圖紙自動建模、3D模型自動輸出至移動端、PC端、Web端,老子云平臺的核心技術為AMRT(自動化移動現實技術)——一種能在多端進行展示和交互的通用技術。
老子云為全行業(yè)提供3D數字模型移動端、PC端、Web端的展示和交互的全套解決方案。新上線的老子云平臺可實現的功能性服務包括:CAD戶型圖紙自動化建模服務、3D模型自動化高保真壓縮服務、模型管理系統(tǒng)、全面的API/SDK服務及定制開發(fā)服務、AMRT算力服務虛擬化、模型對象存儲服務。滿足智慧城市、工業(yè)仿真、電子商務、房地產、游戲、家裝家居設計、醫(yī)療等各行業(yè)的個性化需求。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