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KDD今年于8月19日至23日在英國倫敦召開。作為數據挖掘的國際頂級會議,每年都會吸引包括Google、Facebook、微軟、Amazon、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科技公司的積極參與。今年,螞蟻金服首次亮相大會,通過展臺、演講等形式并向世界展現包容、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綠色數字金融背后的三大核心能力——連接、風險和信用,與全球最頂尖的數據挖掘、機器學習人才共同分享探討能給世界帶去更多平等機會的技術力量。
圖示:作為此次KDD大會的贊助商之一,螞蟻金服的小螞蟻還登上了倫敦地鐵卡。凡是與會的專家、學者、學生都能拿到這張地鐵卡,并收藏留念。
螞蟻金服是一家旨在為世界帶來平等金融服務的科技企業(yè),作為原生的數字企業(yè)和數字商業(yè)代表,螞蟻金服從2004年成立支付寶開始,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自研的、面向超大規(guī)模互聯(lián)網金融應用的、金融級中間件技術體系。在過去幾年內,螞蟻金服自研的中間件技術所支持的支付峰值翻了750倍、全天支付筆數翻了115倍、交易更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和地區(qū)。
如今,螞蟻金服正在圍繞“BASIC”核心技術能力進行布局,即Blockchain(區(qū)塊鏈)、AI(人工智能)、Sercurity(安全)、IoT(物聯(lián)網)、Computing(計算),并向社會進行技術開放,支持更多合作伙伴服務數億級的用戶。在過去的一年里,螞蟻金服向外界開放了越來越多的技術,這些都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務的安全、效率以及市場策略。
一直以來,螞蟻金服不斷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和布局,從服務小微的初心出發(fā),推動自身業(yè)務不斷發(fā)展,如重塑支付——重塑了金融服務與用戶連接的方式;基于AI、平臺共享等實踐,重塑了供應鏈、農村等小微金融的服務……在這過程中,螞蟻也不斷突破技術的邊界,這些實踐,是今天螞蟻對科技開放鑄就生態(tài)連接的信心。
當然要解決上述復雜的金融鏈接、可信問題,一個強大的網絡深度學習和推理平臺尤為重要,螞蟻金服人工智能團隊研發(fā)出了一個強大的分布式異構網絡深度學習和推理技術平臺:Structure2Vec。有了它,我們可以更加容易和高效的解決上述復雜的網絡問題。Structure2Vec提供了一種能夠同時整合節(jié)點特征、邊特征、異構網絡結構以及網絡動態(tài)演化特征的深度學習和推理嵌入技術,它不僅可以對網絡中的節(jié)點和邊進行推理,還可以對節(jié)點、邊,甚至子圖進行向量化(embedding)。Structure2vec產出的特征向量可以與其他學習方法進行再融合,比如所分類問題、回歸問題、生成模型及強化學習。
第二排最右則為螞蟻金服人工智能部研究員Le Song
有幸的是,此次螞蟻金服人工智能部研究員Lesong還特邀參與Deep Learning Day作專題演講,內容包括Graph Embedding算法及螞蟻的應用。Deep Learning Day是KDD首次為深度學習開創(chuàng)一個專門的研討會,標志著深度學習也逐漸成為KDD主流之一。
與此同時,螞蟻金服在安全、支付基礎技術體系構建上也進行了很多應用。螞蟻金服已經與東南亞的諸多支付機構建立合作,用更簡單、便捷、高效和動態(tài)的方式,連接起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yè)、每一個大大小小的經濟體,解決信任問題,高效調控風險,讓購物、收款、融資等互聯(lián)網金融服務觸手可及。
據悉,截至2017年12月,螞蟻金服技術崗員工占員工總數超過60%,平均年齡31歲。海歸技術專才超過公司總人數8%,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印度等全球12個國家。據知識產權專利媒體IPRdaily公開報道顯示,2016年螞蟻專利申請量達1161件,超過Amazon、Facebook,其擁有的區(qū)塊鏈申請專利數量,在全球互聯(lián)網公司中名列第一。
螞蟻金服CTO程立認為,螞蟻金服不是為了做技術本身而做技術,而希望用技術來解決社會當下和未來的問題。如果說用金字塔結構來描繪數字金融的社會價值,在塔頂的就是數字金融能在全球范圍內帶來更多平等的機會。這一點與KDD大會的數字挖掘應用實踐的初心不謀而合。
背景介紹:
KDD (Knowledge Discoveryand Data Mining)即知識發(fā)現與數據挖掘,由美國計算機協(xié)會 ACM 下的數據挖掘分會舉辦,是國際數據挖掘領域的頂級會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