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中國人經歷了最長的一次春節(jié)“假期”,而各大商場尤其是時尚店鋪則被迫進入了漫長的“冬眠”。消毒防疫、閉店觀望、政府扶持是眾多時尚品牌選擇調整、應對疫情的“上半場”,那么進入“抗擊疫情”下半場,尋求自救,贏回消費者信心,挽救幾近停擺的線下業(yè)績,則成了其生存發(fā)展的第一要務。
于是,直播帶貨、社群營銷、小程序賣貨、云逛店、宅家購等一系列線上操作,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成為時尚品牌角逐后疫情時期之關鍵。
業(yè)績倒逼下的自救加速度
“由于此次疫情來的突然且正好在除夕前幾天,原本一家門店,可以創(chuàng)下700萬營業(yè)額,而春節(jié)前,只能做到10萬。”一位快時尚品牌負責人曾透露。同樣的遭遇也在各時尚品牌間蔓延:百麗鞋類事業(yè)部與新業(yè)務事業(yè)部總裁盛放在對員工的公開信中坦言,2月份的營收預計將會下降80%左右;在全國擁有超250家門店的上海服裝品牌Lulualways也表示自1月疫情爆發(fā)后,線下幾乎沒有收入;德國高端服飾集團Hugo Boss也在近期發(fā)布盈利預警,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將對其第一季度業(yè)績產生重大影響,亞太市場將錄得個位數的跌幅,整體息稅前利潤將下降4%。
在品牌飽受業(yè)績打擊的同時,國際品牌迫于無奈,也在疫情較為嚴重的時候開始了一波關店潮。Levi’s李維斯關閉了中國市場半數門店,預計占集團收入的3%;Nike宣布暫時關閉中國約半數門店,剩余店面將縮短營業(yè)時間;優(yōu)衣庫在中國關店270家,占總門店數的約40%;H&M關閉了武漢地區(qū)的13家門店;Gap集團最終也宣布關閉中國總部和工廠,旗下門店則會根據需要調整營業(yè)時間,部分門店則會暫停營業(yè)。
另一方面,曾一度被看好的美妝行業(yè),也因線下門店客流,,乃至閉店等因素影響,受損嚴重。雅詩蘭黛集團下調了2020財年利潤預期;珀萊雅2020年收入增速也將由原預測值32.34%降至約24.22%;丸美2020年收入增速則將由原預測值20.38%降至9.47%。貝恩公司聯合天貓發(fā)布的報告也顯示,相比于2019年同期,2020年春節(jié)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三期間的美妝品類銷售額整體下降30%。
一面是疫情可控的遙遙無期,一面是商業(yè)活力的急需被觸發(fā),時尚行業(yè)自救迫在眉睫。
宅經濟加速消費行為改變的背后
在疫情直接影響時尚產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也正加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消費行為,線上正成為他們的主要購買渠道。
圍繞這點,各品牌紛紛“上線”自救,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微信、社群等多種銷售場景助推消化庫存,保證生存現金流,緩解疫情沖擊。與此同時,不少化妝品公司也開始重新審視戰(zhàn)略布局。
“2020年,線上事業(yè)的成長比年初計劃會更上一層樓,我們將適當加大投資。”擁有護膚品牌芙麗芳絲、彩妝品牌凱朵的日本化妝品公司佳麗寶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坦言。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CEO Jean-Paul Agon 也曾表示,2月以來,集團美妝和護膚產品在中國的線上銷售相比去年同期實現了增長,線上渠道的表現彌補了整體銷售受到的負面沖擊。
不難發(fā)現,疫情也在加速人們對網絡直播的關注。另一方面,受益于李佳琦等網紅過去一年迅速崛起,有人預測,2020年將是社交電商爆發(fā)之年。據中國互聯網協會近日發(fā)布的《2019中國社交電商行業(yè)發(fā)展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社交電商市場規(guī)模將超2萬億元,同比增長63.2%;從業(yè)人員規(guī)模將達4801萬人,同比增長58.3%。
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
危機也是促使行業(yè)加速升級的契機。如1928年美國金融危機,催生了連鎖超市;2003年“非典”時期,成就了阿里巴巴、京東等一批線上零售……如今,這場疫情中也是“危”中藏“機”,行業(yè)或將產生新的機會和變革。
正如上文所述,2020年社交電商將帶給我們更大的想象空間,也會有更多電商轉型做抖音、快手、淘寶等直播類社交電商,去打造獨具個性化IP的自身屬性。而那些如球鞋潮品電商平臺nice、美妝社交平臺小紅書等天生就具備社交屬性的平臺,或將受益于此,在發(fā)揮自身更具創(chuàng)新力的前提下釋放出更多平臺勢能。
以球鞋電商平臺nice為例,依靠長達5年的圖片社交積累,其對于社群經營已有一定經驗。在這種先天基因的加持下,于2018年7月正式轉型為“潮人社區(qū)+交易平臺”模式后,nice僅用了5個月時間,就實現了月GMV過億的目標。
而在此次疫情期間,nice又以爆款口紅和低價為切入點,上架了如李佳琦推薦過的圣羅蘭血腥瑪麗N80,MAC斷貨王泫雅色316,DIOR傳奇紅999等社交網絡上的熱門款式,拓寬品類以尋求新的業(yè)務增長點,不論是用戶群還是品牌都實現了破圈。據nice官方透露,目前其每天的口紅成交量在數千單。
在這背后,是nice對疫情期間以需求端為驅動的本質研究,尤其是年輕人的興趣消費。在其看來,疫情客觀上切斷了正常運轉的線下商業(yè),因而催生出了新的剛需和可能性——即在特殊時期,除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宅在家的年輕人還有迫切的社交、精神需求。口紅作為一種低價但是高格調的奢侈消費品,是很多女生的“非必要之物”,在正常生活被打破之際起到安慰作用,讓消費者感到自己的生活品質沒有降低,這種儀式感就是消費心理學上,的“口紅效應”。
而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19年5月nice用戶的女性用戶超過半數。nice正是瞄準了疫情之下的新需求和此場景下的新機會。
隨著疫情的逐漸緩解,各行各業(yè)陸續(xù)復工,美妝消費市場已經逐步開始復蘇,特別是線上布局的品牌,明顯嘗到了渠道紅利。
在nice看來,消費者對美妝產品的購買習慣正在發(fā)生明顯變化,據青眼情報發(fā)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妝消費者調研報告》顯示,線上渠道正成為美妝類商品主要購買渠道,49%的消費者更傾向于在線上購買美妝產品;58%的消費者選擇一次性購買多件美妝產品,相較于疫情發(fā)生前,選擇一次多件購買的人數增加了346%。尤其是美妝品類中的“前哨產品”口紅,其銷售量、網絡搜索次數、分享次數都出現了數倍增長。以拼多多為例,疫情期間口紅銷量同比增長了270%,分享次數同比增加310%。2月20日淘寶發(fā)布報告顯示,口紅成了復工潮的硬通貨,熱門品牌口紅漲幅均在300%—700%之間。
雖然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對于我國商業(yè)的打擊,,不過在某種程度上,其也正在觸發(fā)一個新商業(yè)周期的開啟,同時這種周期迭代也正在加速,對于很多企業(yè)不失為一種機遇。
正如上文提及的nice,前期通過對潮流人群精準的把握在眾多球鞋交易平臺中成功殺出,成為黑馬;如今,在眾多時尚品牌正對業(yè)擔憂、求變之時,又以“低價+爆款”為切入點踏入創(chuàng)新自救陣營,且表現不俗。
未來,創(chuàng)新及應對能力將成為企業(yè)發(fā)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伴隨著新生代需求從線性經驗,跨越到結構性關聯創(chuàng)新,最終呈現出時代新能量,反作用于商業(yè)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