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混戰(zhàn)SiC市場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近年來在外部貿易風險持續(xù)升溫的情況下,國內的國產化替代進程也開始大大提速。作為“被嚴重卡脖子”的半導體領域,更是成為了國產化替代的前沿戰(zhàn)場,迅速獲得了國家全方位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各類廠商參與新興技術國產化替代的熱情愈發(fā)高漲。

而在諸多新技術中,具備廣泛應用場景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特別是以SiC為代表的新型半導體材料,日漸成為各方角逐的焦點。

各路巨頭競逐SiC

近日,本土第三代半導體行業(yè)領軍企業(yè)基本半導體宣布,公司已經完成了數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知名上市半導體科技公司聞泰科技領投,深圳市投控資本、民和資本、屹唐長厚等機構跟投,原股東力和資本追加投資。此次融資,也是元旦過后首筆來自半導體領域的融資。

作為此次領投基本半導體的主角,聞泰科技也通過這次融資,拿到了汽車功率器件當紅產品SiC的入場券。而從整個國內SiC市場的情況來看,參與角逐SiC領域的巨頭,遠不止有聞泰科技一家。

當前國內競逐SiC的企業(yè),基本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本身做半導體的半導體企業(yè),代表如北方華創(chuàng)、士蘭微、斯達半導、比亞迪半導體等知名廠商;第二類是互聯網科技公司,代表如華為、阿里巴巴等企業(yè);第三類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廠商,比如蔚來、小鵬等汽車廠商。

從各家進展的情況來看,目前國內絕大多數SiC項目,都已經進入產業(yè)化落實階段。比如,比亞迪半導體推出的新一代碳化硅Mosfet已經進入第3代,第4代正在研發(fā)之中;揚杰科技已經擁有了4個SiC肖特基模塊;華為投資的山東天岳,也已經實現寬禁帶半導體碳化硅材料產業(yè)化,技術水平也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而從各家公司參與SiC項目的目的來分析,則是大同小異。比如,對于蔚來、小鵬等汽車廠商來說,自己入局碳化硅半導體技術,一方面是為了保證自己掌握核心的技術壁壘,形成更好的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也有出于供應鏈穩(wěn)定的考慮。而對于其他的參與企業(yè)來說,除了保障供應鏈穩(wěn)定之外,也不乏開拓新業(yè)務、尋求新增長點的業(yè)務規(guī)劃,而隨著各路巨頭紛紛押注SiC市場,也讓國內SiC市場變得愈加火爆。

SiC憑什么站上風口

半導體材料那么多,SiC憑什么能夠站上風口呢?要回答這一點,還需要從SiC本身的特性來說。

SiC(碳化硅)是以1:1的比例,用硅(Si)和碳(C)生成的化合物,是一種新型的硅基材料。目前它和Si、GaN(氮化鎵),并列為半導體元器件3大主流材料。在當前市場中,Si仍是市場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但就性能來看,三種材料之中碳化硅材料的物理性能,明顯好于前者。

SiC在物理特性上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擊穿場強度會更強,因此耐壓更高,所以它可以做成耐高壓的產品;第二是熔點和Si相比會更高一些,這樣可以耐更高的溫度,大約可以耐到Si溫度3倍以上;第三個好處是電子飽和速度會更快一些,所以SiC的頻率可以做得更高。

另外SiC還有兩個優(yōu)勢:一是熱傳導性很高,這樣冷卻更容易去做;再有禁帶寬度更寬,這樣可以使工作溫度更好做?;谥T多方面的優(yōu)勢,使其成為新一代半導體材料中最被看好的材料之一,業(yè)界甚至有“得碳化硅者得天下”的說法,足見其影響力之大。

從應用范圍來看,目前其憑借多方面的優(yōu)秀性能,在特高壓、5G、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諸多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

然而,從整個SiC市場格局來看,美、日、歐等外商仍是整個市場的主導者,國內廠商在該領域的話語權還不大。根據Yole數據顯示,Cree、英飛凌、羅姆約占據了90%的SiC市場份額,Cree是SiC襯底主要供應商,羅姆、意法半導體等則擁有自己的SiC生產線等,其中Cree占據了一半以上的碳化硅晶片市場,這種壟斷優(yōu)勢使其在產業(yè)上游的話語權非常之大。

例如,近年來由于下游硅晶片供應緊張,促使很多元器件廠商,不得不與Cree簽訂長期供貨協(xié)定,這在當前中美貿易戰(zhàn)加劇的大背景下,自然是于我不利的。而芯片業(yè)務與巨頭方方面面業(yè)務布局均有關聯,巨頭自然不會缺席,巨頭通過加注SiC來補齊自身的短板,防止外部供應鏈風險也在情理之中。

巨頭押注的更深層考量

巨頭加注SiC,除了戰(zhàn)略考慮之外,還與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政策利好分不開。

從市場層面來看,SiC市場前景廣闊未來可期。據IMSResearch報告顯示,碳化硅功率器件2017年市場份額在3億美元左右,主要集中在光伏逆變器與電源領域。而目前這個領域的市場規(guī)模,只占到功率器件市場1.5%的規(guī)模,但近幾年的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仍處在高速成長期。

另外,相比過去碳化硅功率器件,僅被應用于二極管產品來說,如今其產品結構已經擴大到了分離器、晶片IC等諸多領域,應用日趨廣泛。而隨著新能源汽車、5G等技術的發(fā)展,其產品結構還在進一步豐富。

據了解,目前SiC材料就可以用于新能源車的動力控制單元(電驅系統(tǒng))。目前一些主流的新能源汽車廠商比如特斯拉、比亞迪等,目前均已經在自家的產品中應用了SiC材料。比如,特斯拉的暢銷款產品Model 3、比亞迪旗下的比亞迪漢、比亞迪唐EV等,都使用了SiC MOSFET(碳化硅功率場效應晶體管)。

據三菱電機(知名SiC廠商)研究發(fā)現,SiC的功率損耗較IGBT下降了87%。結合功率半導體在整車中的能量損耗占比數據可以得出,僅僅是將IGBT替換為SiC,就可提高整車續(xù)航里程10%左右。

作為一種潛力更大的新型應用材料,除了用于汽車元器件之外,其優(yōu)秀的充電效率,使其還被廣泛地應用于充電樁設施之中。據預計,未來隨著電動汽車作為主驅動力以及MOSFET器件的上量,SiC市場有望在未來8年突破20億美元。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新能源市場還處于蓬勃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未來隨著該市場的全面爆發(fā),作為重要原材料的SiC市場,也將迎來自己的春天。

從政策方面來看,SiC市場也存在多方面的利好。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經在“十四五”規(guī)劃中,將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納入國家戰(zhàn)略進行重點推進。另外,在《中國制造2025》中,國家對5G通信、高效能源管理中的國產化率也提出了具體目標,目標要求到2025年,要使先進半導體材料的國產化率達到50%。這些利好的政策,對SiC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壯大自然是大有助益。

新大戰(zhàn)在即?

那么,在巨頭紛紛布局SiC市場之后,是否意味著一場新的大戰(zhàn)即將到來了呢?從目前來看,基本不會。

首先,目前國內的SiC市場才剛剛起步,產業(yè)化階段還很初級。當前無論是山東天岳還是其他廠商的產線也才剛剛鋪開,大規(guī)模量產尚未完全準備就緒,國內的SiC市場也仍主要由國外巨頭如英飛凌、恩智浦、三菱電機等機構掌控。

因此目前各類國產廠商的核心任務,還主要是加速其SiC材料的產能擴張,為下一階段的規(guī)?;?、產業(yè)化打基礎。而在市場化尚未鋪開的情況下,巨頭之間開啟新大戰(zhàn)概率很小。

其次,從碳化硅行業(yè)本身來說,目前其仍存在不少難點有待突破。首先,是成本高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目前各類 SiC 器件的成本仍比Si 基器件高 2.4~8倍,這對其普及應用造成了一定難度;其次,隨著產能規(guī)模擴大,其對品控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保障良品率也是擺在其面前的一大問題。而在以上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之前,產業(yè)的大規(guī)模應用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因此從短期之內來看,巨頭發(fā)生大沖突的可能性很小,至少在其全面市場化應用、以及產能形成之前,這種大戰(zhàn)爆發(fā)的可能性仍比較低。但從長遠來看,隨著國產碳化硅市場全面崛起之后,這種大戰(zhàn)仍不可避免。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01-17
巨頭混戰(zhàn)SiC市場
從整個國內SiC市場的情況來看,參與角逐SiC領域的巨頭,遠不止有聞泰科技一家。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