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了一大拍的華為云 未來全球五朵云能否“居其一”?

作者:夏天

審校:周鶴翔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華為出手了”。

時間拉回到2017年的3月9日,時任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一年一度的華為生態(tài)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正式成立Cloud BU。

這標志著華為正式進軍公有云市場。事實上,和2009年大家對云計算不屑一顧不同的是,2017年各大互聯(lián)網巨頭一改之前或嘲笑、或觀望的態(tài)度,紛紛卯足了勁加入云計算市場的爭奪戰(zhàn)中。

據(jù)華為云官方資料,2019年第一季度華為云營收增長超過300%,華為云PaaS市場份額增速接近700%,在Top5廠商增速排名第一。以IaaS+PaaS整體市場份額維度,華為云市場份額為5.2%,和百度云并列第五;單以IaaS維度測算,華為云和百度云、金山云同樣并列第五。

不過就像互聯(lián)網迷信“基因”——人們認定阿里做不成社交、騰訊搞不定電商、百度也玩不轉O2O,很長時間內,華為的標簽就一個“電信設備供應商”。

不過從時間窗口和目前的競爭格局看,華為云其實已經慢了很大一拍,事實上,巨頭也有不淡定的時候,而巨頭的創(chuàng)新,也有追趕的時候。

不淡定的華為云

早在2009年,阿里就開始部署云計算業(yè)務,而華為云BU卻在2017年才姍姍來遲。如今,阿里云經過近十年的發(fā)展,牢牢占據(jù)著國內云市場的半壁江山,錯過先機的華為云想要在這樣的困境中后來居上,難度可想而知。

事實上,早在2010年11月,66歲的任正非踏上華為云戰(zhàn)略與解決方案發(fā)布會的舞臺。他向全場分享了自己的預見性認知:云計算讓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電一樣享用信息的應用與服務。

任正非極少為華為產品發(fā)布會站臺,華為云是唯一的一次。彼時,除了產業(yè)開創(chuàng)者亞馬遜,公有云市場遠未大規(guī)模起勢:微軟、阿里等企業(yè)都在布局投入當中。

不過任正非講話過后,華為在公有云上似乎沒了動靜,直到2017年才揮出重拳。華為曾放言:華為公有云必須在三年內超過阿里云,做到云計算市場的國內第一;未來全球五朵云,華為居其一。

不過,阿里云的總裁胡曉明說過:“今天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技術領先度領先第二名起碼三年以上…大家跟阿里云一樣要踩過這些坑、犯過這些錯,才有資格談云計算,誰都不可能跳過去?!?/p>

因此,華為云想在如此艱難的境況中殺出一條血路,并不是光靠決心就可以的,實力才是王道。

過濃的傳統(tǒng)2B習氣

對于華為來說,它的推廣還有些過濃的傳統(tǒng)2B習氣,雖然也做了很多事,但是太過于側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邏輯。

作為一家IT硬件制造商,從硬件制造到云服務,華為云可能會面臨一系列在外界看來無法逾越的鴻溝,尤其是和天生具有互聯(lián)網基因的公有云服務商來說,更是處于下風。

互聯(lián)網公司一直堅持的“產品為王”、“用戶體驗至上”的信條使得他們對用戶有著細致入微的了解,懂得用戶所急所需,這是新產品在開拓市場中最為關鍵的因素。

而對于TO B企業(yè)來說,尤其是需要上云的企業(yè)來說,硬件為主的形態(tài)不是必要的了,軟件和服務才是“靈魂”,雖然可能離不開有形的硬件,但是真正幫助企業(y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是還是落地的服務,實打實的服務才是走得通的商業(yè)邏輯。

互聯(lián)網基因的缺失,企業(yè)服務業(yè)務的經驗相對不足,使得華為云在群雄逐鹿的云計算時代頗費心力。與之相反的是,阿里等互聯(lián)網競爭對手不斷地在拓展業(yè)務領域,增加用戶粘性,提升用戶更換產品的成本,形成了牢固的產品護城河。

前方的路困難重重

華為云想要的云計算市場占得一席之地的野心不難看出,但是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留給新入市者的時間可就不多了。

目前來看, 公有云市場大家還是一個加大投入燒錢的一個階段,用規(guī)模換市場。具體來看,云計算還面臨的困難是:如果單獨為客戶提供一項虛擬技術或者一項服務,可能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一旦用戶的信息量增加,如何為用戶提供高性能服務,為客戶迅速提供彈性的計算,將需要更大的靈活性,這將完完全全不是一個概念,需要一步一步慢慢走過來。

而華為云需要面對的是,自己不像阿里云、亞馬遜AWS有自己的客戶支持。阿里云成立之初,淘寶網就是它的內部客戶之一。就像每年的雙十一,通過最大流量洪峰的沖擊,對阿里云的功能檢測和優(yōu)化都有莫大的裨益,在平穩(wěn)度過2019天貓雙11流量峰值后,阿里巴巴宣布,其核心系統(tǒng)已100%跑在阿里云公共云上。

也就是說,淘寶的電子商務交易數(shù)據(jù)會平移到阿里云的平臺上,保證充分的數(shù)據(jù)分享。

但是華為沒有這樣的電子商務平臺,內部的華為商城,不僅規(guī)模上無法與淘寶相比,其產生的數(shù)據(jù)也非常單一,不足以分析出用戶的特征,描繪精準的用戶畫像。在云計算領域用戶的需求尚不明朗的現(xiàn)階段,不能最快最精準地分析用戶需求將極大地限制供應商占領市場的速度。

若想獲得類似淘寶、亞馬遜之類的大客戶,華為云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而對手阿里云卻不費一兵一卒,這樣的獲客成本極大地加重了華為云的負擔。

此外,華為一早就聲明自己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因此很多任務由合作伙伴承擔,同時也把大部分的營收分給合作伙伴,這種通過讓利團結一切可團結的人的方式是華為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堅實基礎。

在這樣的基礎上,華為的發(fā)展看起來異常迅猛,但必須指出的是,依靠任何人都不如依靠自己牢靠。在數(shù)字化轉型的時代,公有云市場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完整穩(wěn)定的生態(tài)是吸引企業(yè)上云的重要因素,從這方面來看,華為依靠合作伙伴建立的生態(tài)圈不夠穩(wěn)定,可能是其爭奪市場的一個短板。

與此同時,前方不止有阿里這座大山,后面的追趕者也是野心十足,大家都是摩拳擦掌地準備分一杯羹,那么華為云想在云計算領域開辟出屬于自己的天地,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11-16
慢了一大拍的華為云 未來全球五朵云能否“居其一”?
事實上,和2009年大家對云計算不屑一顧不同的是,2017年各大互聯(lián)網巨頭一改之前或嘲笑、或觀望的態(tài)度,紛紛卯足了勁加入云計算市場的爭奪戰(zhàn)中。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