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杭州野生動物園的豹子們聯(lián)袂上演了一出離家出走的劇情后,觀眾尚未從相關討論中回過神來,云南西雙版納的一小群亞洲象就來了一部轟轟烈烈的連續(xù)劇。
這十幾頭象從棲息地出走,一路向北行動,走了幾百公里,進入昆明地區(qū)。有人玩笑說,這是因為大象棲息地受到擠壓和破壞,它們要到首都上訪。也有專家分析,可能是象群首領迷路了,只好開始這段布朗運動式的奇幻漂流。
02
亞洲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瀕危物種,在中國數量僅僅300頭左右。遠不如關在動物園里的多。
作為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陸生動物,象群這一路風塵仆仆地向北行徑,發(fā)生了許多囧事。面對這一群目的不明的龐然大物,沿途居民心情復雜,由于日常生活中很難見到如此免門票的盛況,大家都不顧潛在的危險爭相圍觀,政府人員只好不停勸返。
一些膽大的人近距離拍攝大象,旁邊是雞飛狗跳的景象。相關部門積極空投芭蕉等食物,免得它們因覓食而驚擾群眾。
數年以來,因棲息地受到破壞,或者象群數量的自然擴大,從原棲息地出走,進入人類生活區(qū),而發(fā)生的人象沖突屢見不鮮。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
大象一路走走停停,踏過農田、穿過村莊,游逛吃喝,以至于一頭小象吃了200斤酒糟而醉倒路邊酣睡,脫離了部隊。
對此,有村民大度回應,來了都是客,吃點喝點應該的,大家都喜歡得很。也有村民講述驚魂一夜,臥室門都被象鼻子撞變形了,嚇得直往房頂避險。有人家的看家大黃狗,自從見過大象后,好幾天吃不下一口飯,留下濃重的心理陰影。有些人家院子里的水龍頭被象鼻子擰開喝水,狂飲一通后揚長而去,水流了一地。
03
盛產煙草的玉溪如臨大敵,多輛渣土車在路邊待命,必要時準備攔截象群進城。還好,大象對人煙稠密高樓林立,主要是缺乏植被而沒什么吃的的城市沒興趣。在他們的視覺體驗中,充滿綠色植物和肥大闊葉的鄉(xiāng)村地帶更具吸引力。
人們擔心象群固執(zhí)己見地向北遷移,以至于喪失了回家的可能,有人已將圍捕大象后運回棲息地作為建議提出。
在此其間,人們能做的是盡量在沿途設置路障,密切監(jiān)視大象活動路徑,引導象群繞過人類比較密集的活動區(qū)域和聚居點。玉溪和昆明兩地出動了62輛應急車輛,12架無人機,還額外準備了十噸食物給大象。
但是專家分析,隨著地理位置的變化,海拔和溫度的升降,最重要的是樹林、植被變化引起的食譜改變,大象最終會迷途知返。馬雅科夫斯基曾說,上古的恐龍就這樣咀嚼著蕨類植物。
04
中國的亞洲象棲息地本身處于亞洲象活動范圍的最北端,這一次大象北行幾百公里,也印證了中國的環(huán)境治理取得了很大突破。
也有人說,大象曾經一度活動在黃河流域,是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擴張中逐步退縮到熱帶南方的。如今他們打算趁機收復失地,回歸古老的家園。
野象在長江流域存在到宋元時期,明清時代在福建和兩廣仍有大象活動。這也反映了一個事實,凡是人類活動驟增的地方,野生動物就會越來越少。華南虎的滅絕就是典型例證。東北虎之所以能夠延續(xù),正由于西伯利亞廣闊的嚴寒地帶不適宜人類生活和居住,它們算是僥幸逃脫。
現在的廣大農村,大部分自然環(huán)境被耕地替代,日常生活中一度連野豬、狐貍和野狼都難覓蹤影,城里人到鄉(xiāng)下都把家畜作為野生動物去對待,小孩子看到雞就使勁追,碰到牛羊之類,不合影是不讓它們走的。至于大象這種令人畏懼的動物,一旦發(fā)現,必然消失。
大象是感情豐富,智力較高的陸生動物,除了靈長類外,它們最具有家族意識,彼此互助,在哺育后代時也很接近人類的方式,它們的鼻子是除靈長類外進化出的行走之外的功能復雜的工具,這讓大象具備了與行動協(xié)調的更復雜的思維能力。
他們對死亡的同類抱有同情心和憐憫心,這在野生動物中極其罕見。
05
這群大象如此長途遷徙,引起廣大看客的關注,在中國是近年來少見的現象。
這讓人想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老問題。地球環(huán)境的完美正在于生物多樣性帶來的繁復,以及依托在這種繁復上的相互關系的美妙平衡。絕大多數生物滅絕是人類活動日益頻繁導致的。
而我們對這種侵占帶來的后果并沒有充足的預估,只是習慣性地以為環(huán)境是自然變遷的結果。
6月3日,經過人的圍堵和食物誘惑,象群終于掉頭向南。徒步數百公里,冒著走進荒漠的風險,它們的目的無非是一片可以棲息的寧靜家園。而這,竟然是難以實現的。它們只能回到出發(fā)的地方。
這很像一次具有啟示意義的行動,對人類而言,現代社會中工業(yè)科技帶來的生活物化,已經喪失了人對自然最初接觸的樸素感受,我們面對的是被強力改造后的只屬于人的自然。
而這個自然,本來是屬于所有生物的。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