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企業(yè)宏大激進的口號或者計劃相比,豐田仍舊顯得一如既往的審慎甚至保守。在北京 車展上,豐田也只是發(fā)布了威馳和雷凌雙擎兩款新車,并再次重申了“年輪經(jīng)營”的理念。在中國車市走弱的大勢下,多款量產車型搭載了混動技術的豐田成為當前 車市為數(shù)不多的企穩(wěn)回暖的品牌。而更令市場期待的是,豐田宣布將在2018年推出混合動力的插電車型(PHEV)。這意味著豐田在混動產品銷售一片大好的 形勢下,又將加一把猛火。對于未來,豐田汽車公司常務、中國副本部長小川哲男以及豐田中國執(zhí)行副總經(jīng)理董長征接受了《華夏時報》記者的專訪。
《華夏時報》:豐田在發(fā)布會現(xiàn)場展示了FCV Plus,豐田是否有計劃把氫燃料電池車引進中國?
小 川哲男:我們去年發(fā)布的Mirai氫燃料電池車在日本市場受到了很大的關注。我們會密切跟進全球范圍內整體構建“氫能源社會”的步伐,不斷加強推廣和普及 氫燃料電池車。關于氫燃料電池車引進中國的問題,甚至包括在全球任何一個市場引進氫燃料電池車,我們都會結合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的情況加以探討。
《華夏時報》:豐田宣布2018年PHEV將正式進入中國,但目前中國市場上,純電動、PHEV已是風生水起的狀態(tài),豐田兩年后才在中國展開這方面的計劃,時間上是怎么考慮的?
董長征:我們所提供的PHEV一定是品質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是非常領先的成熟技術。因為有混合動力的基礎,借助外插充電的功能,使得原有混合動力產品的能耗進一步降低,這將是非常值得期待,同時也會符合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政策。
小川哲男:我們也希望盡快就把這款車投向市場,但我們需要做供應鏈生產,以及開發(fā)等等方面的準備。
《華夏時報》:從豐田的角度出發(fā),怎么獲得國家更多的政策支持?
董 長征:今年兩會期間,兩位人大代表,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和科力遠公司董事長鐘發(fā)平一起開了一個記者見面會,呼吁國家重視混合動力技術。豐田也是希望國家 能夠更加重視高節(jié)能的環(huán)保技術?,F(xiàn)在混合動力版的卡羅拉和雷凌搭載1.8L發(fā)動機,百公里油耗只有4.2L,也就是說相當于1.0L左右排量的車型,但它 所提供的動力相當于2.5L的發(fā)動機。它的銷量不斷擴大,就會對環(huán)保做出更大的貢獻。
《華夏時報》:在中國市場,豐田似乎有些細分市場尚未完全覆蓋,比如小型SUV及7座MPV。在這些車型方面,豐田有沒有考慮?另外,三大日系豪華品牌除了雷克薩斯外都已實現(xiàn)國產,豐田有何計劃?
小川哲男:關于小型SUV和MPV這樣的細分市場也都納入了我們的視野,在進行相關的探討和開發(fā)。
關于雷克薩斯國產,可能牽扯到在什么地方國產的問題。但無論在什么地方進行國產,都必須讓雷克薩斯的品牌在中國成為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牌,在這個前提之下去思考生產層面本地化的問題。
《華夏時報》:豐田發(fā)布的“年輪經(jīng)營”理念非常有哲理性,為什么今年豐田采取這樣一個策略?
小 川哲男:如果僅僅是強調“年 輪經(jīng)營”這樣一個字眼的話,可能聽上去也沒有什么。作為一個企業(yè),如果增長非常迅猛,會讓大家感覺增長勢頭非常好。但正是因為增長非常迅猛,也會存在很多 的問題。作為豐田,過去曾經(jīng)也經(jīng)歷過因為迅速的增長所帶來的難以承擔的部分,導致了快速的衰落。這種衰落實際上給我們,包括用戶在內的所有的共同利益群體 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可能“年輪經(jīng)營”聽起來是相對比較保守、比較沉穩(wěn)的一種策略,但是從長期來講,包括對消費者在內,這都是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而且是能夠給相關的共同利益體帶來實際好處的發(fā)展戰(zhàn)略。
- 特斯拉預制式超級充電站技術“出?!?,加速全球充電網(wǎng)絡布局
- 比亞迪見證海獅07EV車主趙心童奪冠,全球銷冠品牌再添星光
- 文遠知行與Uber深化合作,加速Robotaxi全球化布局
- 保時捷在華銷量遭遇“滑鐵盧”:2025年Q1交付量不足萬輛,同比暴跌42%
- 2025比亞迪美洲商務大會在浙江嵊州舉辦 20多國嘉賓點贊比亞迪科技實力
- 比亞迪持續(xù)打擊黑公關,一造謠者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
- 深藍S09攜華為乾崑智駕于滬正式預售,“全維安全”成就最大的豪華
- 左手深藍超級增程,右手華為乾坤智能:深藍S09全球預售發(fā)布23.99萬元起
- 華為發(fā)布乾崑智駕ADS 4等解決方案 攜手伙伴共向未來
- SMG東方廣播中心與斑馬智行攜手發(fā)布AI播客產品,引領智慧出行音頻新紀元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