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8月17日,以“逐日者毅行——啟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時代”為主題的2020西普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期間,仲景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孫鋒接受新華網專訪,就仲景宛西制藥在挖掘中醫(yī)藥“治未病”精華方面的理念和實踐,及中藥國際化所面對的問題等進行分享。
1、在挖掘中醫(yī)藥“治未病”精華方面,仲景宛西制藥有哪些理念和實踐?
“治未病”是中醫(yī)藥最高的一個理念,《黃帝內經》中就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現代社會,治未病更多是在講身體的調養(yǎng),盡量不要到有病的狀態(tài)再去醫(yī)院看病。仲景宛西制藥對治未病產品的開發(fā),還是基于醫(y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部分原方,以及歷代名醫(yī)所推崇的一些經典名方,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更廣泛的宣傳。根據不同年齡段人群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宣傳中醫(yī)藥治未病的理念及經典方劑的功效。如將經典名方和現代人常見疾病一一對應,然后借助特定化的生活場景,采用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傳播中醫(yī)藥文化思想,使經方的作用最大化。
第二,開發(fā)藥食同源的保健品。仲景宛西制藥目前還是以藥品為主,在大健康領域也會開發(fā)一些藥食同源的保健食品及代餐粉性質的產品。
作為一個中醫(yī)藥企業(yè),仲景宛西制藥未來更多的還是要把控好產品質量,更加規(guī)范化宣傳功效,發(fā)揮中醫(yī)藥個性化調理及治療的特性,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更加科學化、細分化地為消費者推薦合適的方子,而不是純粹以短期銷量的增加為目的。
2、目前中醫(yī)藥國際化最大的障礙是什么?
中醫(yī)藥國際化我們其實講了好多年了,最大的障礙就是在于兩種文化體系的不同。中醫(yī)藥文化是建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礎上的,是整體觀;而西方是習慣通過推理論證的方式來認知世界。兩種文化建立在不同的世界觀基礎之上,但現在很多人以西醫(yī)的方法來衡量中醫(yī)進而認為其不科學,其實是混淆了科學和科學方法的概念。
所以目前中醫(yī)藥想走出國門,就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受每個人生下來所處的對世界不同的認知、接觸的科學體系牽扯很深,中醫(yī)這種整體性世界觀以及個體化醫(yī)療的做法和理論不太容易被海外人群所接受,君臣佐使、中藥材相互作用等也不容易被了解,在西方科學體系下長大的人很難理解中醫(yī)治療疾病的奧秘。
所以中醫(yī)藥國際化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我們在嘗試的主要有兩種途徑。一個是出口到海外,全部還是由海外華人所消費。另一個是出口到海外,也通過了歐盟或是美國的簡易注冊,但不是以藥品的身份來銷售,而變成一些輔助治療的產品。這實際上已經不是我們出口中藥的目的了,因為我們是相信我們的中醫(yī)藥有確切的療效的,而不是輔助減輕癥狀。所以讓海外人群完全使用、完全相信中醫(yī)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但相信未來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國力的增強,更多的人能夠接受并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醫(yī)在海外的市場自然而然會打開。對于醫(yī)藥行業(yè)來講,我們也更加需要將自己的產品標準化,使產品品質、批間產品的均一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還需要在臨床觀察方面再做努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