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夏一平大佬論道激光雷達“上車路線”,自動駕駛的子彈還要飛多久?

  4月18日,集度正式發(fā)布首款汽車機器人概念車車頭部位的設計細節(jié),其首創(chuàng)的車前蓋、前向雙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技術方案首次曝光。據悉,這是業(yè)內首次有乘用車公司,在自動駕駛方面采用 “純視覺方案和激光雷達融合方案”雙獨立系統(tǒng)的高階系統(tǒng)冗余方案。

  集度獨特的自動駕駛路線得到了多方業(yè)內人士的關注。在某知名行業(yè)媒體的評論區(qū)中,理想汽車CEO李想對集度的激光雷達設計直言“(車頭雙雷達)性能和車頂單顆雷達沒區(qū)別”,此話一出,一眾網友紛紛從技術和外觀方面表達了對李想言論的不同意見。而集度CEO夏一平也親自下場,從技術的視角,介紹了集度雙雷達方案的高體驗感和高安全性。

  雙方各有立場屬于正常討論,但智能車“長犄角”(激光雷達頭頂方案)和“做眼睛”(集度激光雷達車頭方案)的問題,為什么能同時引起網友以及兩位業(yè)界大佬的親自辯論?

  視覺路線VS激光雷達:激光雷達為什么迎來上車潮?

  首先,是激光雷達越來越重要。

  長期以來,關于自動駕駛“純視覺感知”和“激光雷達”兩種路線就伴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長而不斷豐富?,F在,隨著純視覺感知方案的不斷進步,純視覺感知方案已成為最適合量產的自動駕駛方案,不僅有特斯拉、豐田不斷加碼,百度Apollo Lite更是僅憑純視覺感知就能實現城市域L4級自動駕駛的能力,集度更在今年 1 月份就已在其 SIMUCar(軟件集成模擬樣車)上融通了高速、城市雙域的多場景自動駕駛功能,提前驗證了量產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的安全穩(wěn)定性。

  目前,純視覺方案在極端天氣下會受到影響,而激光雷達可以補充純視覺感知不足的部分,因此近年來,激光雷達在高端智能車迎來“上車潮”。集度為了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提出的“純視覺路線、配裝激光雷達提供硬件安全冗余”似乎成為目前階段下實現自動駕駛量產的最優(yōu)答案。

  也就是說,純視覺方案的不斷進步,讓量產自動駕駛的進程不斷加速,反而推動了激光雷達的量產裝載以提高車輛的安全冗余,這不是黑色幽默,只是一種產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做犄角”VS“做眼睛”深度辨析:為什么車頭雙激光雷達更安全?

  另一方面,是激光雷達的位置,對車輛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

  具體到產業(yè)實踐,我們不妨以李想與夏一平兩位智能車大佬的爭論為例具體論證。

  從安全角度而言,與李想表示的“在車頂上放一個,和在機蓋或保險杠放兩個,性能上沒有任何區(qū)別,甚至頭頂的單顆性能會更好”不同,夏一平和網友的反擊觀點無疑直擊要害:

  首先,車頂單顆激光雷達只能帶來120°的視角FOV,而集度的車頭雙雷達的視角FOV則可達到180°,不僅解決的corner case不一樣,產品的自動駕駛能力、體驗上甚至是安全性都會有差別。(視角FOV即fieldofview,是指鏡頭所能覆蓋的范圍,物體超過這個角就不會被收在鏡頭里,我想所有體驗過3D電子游戲的人,都會知道視角差異會帶來多大影響)

  其次,車頂激光雷達的縱向點云分布需要有一個向下的傾角,導致一部分線束提前打到地面上,會影響最遠的感知距離,這也將深度影響車輛的感知能力。

  最后,是智能車時代的設計理念問題。集度的車頭激光雷達位置不僅在法規(guī)允許的范圍內,更體現了集度真正打破傳統(tǒng)汽車設計理念的創(chuàng)新之處:區(qū)別于傳統(tǒng)燃油車將前機蓋劃為動力總成集合區(qū)的傳統(tǒng)做法,電動智能車在此區(qū)域的功能性更小,因此設計空間更大,這也是新能源“帶頭大哥”特斯拉在Model X和Model3置前備箱的直接原因。

  集度將激光雷達放置在車頭,其實反而是對智能車理解更深的體現。李想對前機蓋位置激光雷達的判斷,很可能是對智能車設計的理解問題。

  激光雷達放置方案分析:“車頭雙激光雷達”何以成為豪華智能車越級配置?

  事實上,縱觀旗艦級、甚至是豪華級智能車,與集度類似的雙激光雷達方案,已經成為高端智能車的產業(yè)趨勢。

  路特斯在近日發(fā)布的百萬級純電HYPER SUV車型EletreEletre,就選擇在前擋風玻璃頂部、以及兩側的前輪拱安裝了伸縮式激光雷達;而華為 ADS ,也在車頭兩側布局了激光雷達,以便“更符合車的形態(tài)”,更好的應對 CUT IN (插隊)場景??梢哉f,不管是百萬級智能車、還是自動駕駛量產的一眾領導者,都選擇了與集度相似的方案。

  在審美角度,車頂激光雷達方案還未被大眾接受。即使蔚來et7選擇了車頂式激光雷達,蔚來CEO李斌也只能解釋為:“合理就是美”,而不談“造型美”與“設計美”。理想即將發(fā)布的新車L9,也采用了“頭頂單顆激光雷達”的設計方案。

  集度則大有不同。作為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路線的產業(yè)領袖,集度背后的百度已經有多年的激光雷達大規(guī)模實踐應用:截至目前,百度Apollo L4級自動駕駛路測超過2500萬公里,是搭載大量激光雷達的Robotaxi無數記錄的保持者且,大幅領先于其它企業(yè)??梢圆豢蜌獾卣f,論起對激光雷達自動駕駛路線的實際認知,百度如果稱第二,在國內應該沒有人有底氣稱第一。

  最后的話:

  產業(yè)領域的爭論,最后還是要讓市場解答。即使產業(yè)領袖們有再多的不同意見,我們也只能選擇“讓子彈再飛一會”。

  然而,在正確的路上遇到爭論時,也許叔本華的那句“所有的真理都要經過三個階段:首先 ,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反對 ;最后,被理所當然地接受”就是最好的答案。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