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來襲 銀行的翻身仗是怎么打的?

極客網1月17日(北京)

2014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這一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產業(yè)發(fā)展突飛猛進,“養(yǎng)尊處優(yōu)”慣了的傳統(tǒng)銀行,被這突如其來的大風暴吹得蒙燈轉向。還沒來得及弄清咋回事,苦心經營多年的業(yè)務壁壘,就被這些披著互聯網外衣的“入侵者”們輕松打破。多條重要防線失守,存款這一核心領地也遭遇猛烈入侵。傳統(tǒng)銀行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曾經被低估的對手,并在沒有足夠準備的情況下倉皇應戰(zhàn)!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tǒng)銀行的沖擊到底有多大?看看這些數字你就知道了!

短短8個月時間,阿里巴巴旗下貨幣基金產品余額寶的規(guī)模就達到了4000億。4000億,是一個什么概念?它超過中國最小的五家銀行的客戶存款。2013年銀行間債市全年共發(fā)行地方政府債券也不過只有3500億元。另外,僅在2014年1月份,百度、騰訊等其它互聯網公司的網絡理財產品就蠶食掉傳統(tǒng)銀行近萬億存款。可以說,如此猛烈的沖擊,是銀行此前從未遇到過的!

傳統(tǒng)銀行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受到的震撼不小。不過,銀行們很快回過神來,開始反擊。一方面積極部署金融互聯網,開發(fā)新型互聯網化的金融產品。另一方面使出混身解術封堵、限制互聯網金融企業(yè)的發(fā)展。2014年3月份,三大國有銀行聯合祭出第一個殺手锏:拒絕寶類基金(主要是余額寶)協(xié)議存款。

這一招甚是厲害,此舉的核心目的是拉高余額寶類貨基產品資金成本,逼迫其收益率下滑,進而減緩存款外流壓力。果然,銀行的抱團跟進,讓這一策略發(fā)揮作用。此后,余額寶的收益率一路下跌,直至7日年化收率跌破4.5%.大量資金回流到銀行體系內。

與此同時,銀行陸續(xù)出臺用戶存款轉至余額寶的上限新規(guī),此舉意圖非常明顯,就是限制存款外流。據《極客網》了解,自2014年2月28日開始,工行將儲蓄卡轉至余額寶的上限從之前的無限額,降低到單筆5000元,單日5萬元,單月5萬元。而農行也從無限額降到單筆1萬元,單日1萬元,單月無限額。建行則將理財通的單日限額由50萬元調至10萬元。

這一策略與拒絕協(xié)議存款遙相呼應,拒絕協(xié)議存款產生效果需要時間,限額策略恰好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待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下滑到5%以下,存款外流則會大大減少。銀行對時間的控制是行家,雙管齊下,讓銀行在最短的時間內穩(wěn)住了陣腳。緊接著,銀行又祭出第二個殺手锏:推出類余額寶類互聯網金融產品。

對于財大氣粗的銀行來說,要做一個“余額寶”,無論是在資金上,還是在技術上都不是難事。此前之所以不做,是因為銀行們早已習慣了躺著掙錢,沒動力創(chuàng)新。然而,余額寶的強勢來襲使銀行不得不“站”起來。2014年5月份以后,各大銀行爭相推出類余額寶類產品,并且憑借渠道和用戶優(yōu)勢,很快造出很大聲勢。一大批準余額寶用戶轉投銀行系貨基產品,銀行與余額寶的較量也漸入高潮。

事實上,大部分銀行系“寶類基金”產品都是“應急品”,從一開始銀行就沒有打算長期深耕,它們僅是應對余額寶類互聯網金融產品狙擊的“臨時武器”.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留住你的存款。余額寶收益率“破5”之后,存款用戶對余額寶的熱情快速降溫,銀行系“寶類基金”的歷史使命也基本完成,原來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瞬間銷聲匿跡。

經過此番折騰,銀行基本化解了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沖擊力。接下來,則是想辦法加速布局金融互聯網化,在最短的時間內推出適合新時代需求的新型互聯網金融產品?;ヂ摼W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互聯網學金融比較難,但金融學互聯網要簡單得多??v觀歐美發(fā)達國家金融市場發(fā)展歷程不難發(fā)現,以銀行為代表的的傳統(tǒng)金融互聯網化一旦完成,純互聯網公司的金融產品優(yōu)勢將被極大弱化。所以,中國銀行業(yè)仍有翻轉戰(zhàn)局的條件。

有條件并不意味著有勝算,銀行與互聯網企業(yè)的較量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時間。誰的戰(zhàn)略落地快,誰就能贏得更多優(yōu)勢。為了爭取更多時間和機會,銀行又祭出第三個殺手锏:游說監(jiān)管機構給非銀行類貨幣基金規(guī)模設置上線。

無論在全球任何國家,監(jiān)管對于金融產品的生存、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中國新一輪金改剛剛起步,盡管利率市場化和鼓勵互聯網金融創(chuàng)新已是既定方向,但如何去做尚未形成定論性細則,所以,未來監(jiān)管政策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眾所周知,銀行是擁有全牌照的金融機構,如果能在監(jiān)管上限制住互聯網企業(yè)的發(fā)展,無疑是最簡單、有效的途徑。因此,大家會在各種場合看到高大上的銀行人士大談特談“系統(tǒng)性分險”,提醒監(jiān)管部門考慮貨幣基金的風險并加強監(jiān)管,并對非銀行類貨幣基金規(guī)模設置上線。

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內貨幣基金監(jiān)管呈現出不斷收緊態(tài)勢,監(jiān)管標準將趨于嚴格,投資的約束也將趨緊。對于銀行來說,這是巨大的利好。

經過幾輪較量,銀行表現非常出色,打了幾個不錯的翻身仗?,F在已基本擺脫了時時被動挨打的局面。不過,銀行與互聯網派金融勢力的較量才剛剛開始。誰能成為下一輪角逐的贏家還很難說。本月4日李克強總理到訪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并敲下電腦回車鍵,親手發(fā)放了互聯網銀行的第一筆貸款。此舉,被業(yè)界認為是一個標志性信息,預示著互聯網金融的春天即將到來!由此來看,傳統(tǒng)銀行更大的挑戰(zhàn)還在后面,我們拭目以待?。ㄍ辏?/p>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1-17
互聯網金融來襲 銀行的翻身仗是怎么打的?
2014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這一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產業(yè)發(fā)展突飛猛進,“養(yǎng)尊處優(yōu)”慣了的傳統(tǒng)銀行,被這突如其來的大風暴吹得蒙燈轉向。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