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谷歌知道關于你的一切

谷歌最初只是一個幫助搜索整個Web的搜索引擎。公司之前的“不作惡”座右銘早在1998年互聯網誕生之初,也就是該公司成立之初,就被嵌入到行為準則中,該組織的名字來源于“googol”這個詞,這個詞意思是10的100次方,或者換言之,一個數量驚人的大國。

隨著公司的發(fā)展,它進入了其他在線內容領域,包括流行的webmail服務Gmail、在線辦公套件Google Documents、Google Drive個人云存儲以及Google Maps的導航。

谷歌還開發(fā)了從Linux根源發(fā)展而來的操作系統(tǒng),包括今天大多數智能手機上使用的Android操作系統(tǒng)和Chromebook搭載的Chrome OS,圖片則被自然地導入Google Photos。

最后,我們不要忘記Chrome瀏覽器,它可跨多種平臺使用,并擁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全球瀏覽器市場份額,截至2018年9月。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谷歌及其產品無處不在。

小心!谷歌知道關于你的一切

數據問題

有了這么多的數據收集渠道,谷歌迅速地獲得了每一個用戶的大量信息。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公司對這些數據做了什么?答案又回到了它的現金流,以及廣告的個性化,也被稱為精準廣告。

這尤其有價值,因為谷歌可以把廣告瞄準特定用戶,而不是像傳統(tǒng)的電視、廣播和印刷廣告那樣向隨機人群顯示隨機廣告。

用戶經常在搜索一個項目后,接下來在瀏覽頁面(甚至在不同的設備上)時,其中不僅顯示了所搜索的項目,而且還顯示了該類別中的競爭產品,這是基于這樣的假設:如果用戶搜索了特定產品,他可能是所有這些產品的潛在買家。

小心!谷歌知道關于你的一切

公平地說,谷歌堅持不向任何人出售你的個人信息,并且公開聲明這些數據是為了個性化廣告而收集的,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數據到底來自哪里,以及谷歌收集了多少數據。

一切從搜索開始

谷歌的數據收集從搜索引擎開始,因為這可以跟蹤你搜索的主題。然后,谷歌會顯示與這些搜索相關的廣告,并跟蹤用戶點擊哪些廣告來衡量其興趣,從而進一步確定目標廣告。

谷歌還從你的手機上獲取數據,建立一個全面的個人信息列表,包括你的名字、昵稱、電子郵件、電話號碼、生日、性別和地點。

小心!谷歌知道關于你的一切

閱讀你的Gmail

這不僅與搜索有關,而且與谷歌的webmail服務有關,Gmail維護用戶發(fā)送和接收電子郵件的所有聯系人的列表,這里特別有爭議的一個因素是,為了瞄準廣告,已經對發(fā)送和接收的電子郵件的內容進行了分析。

然而,最近有報道稱,谷歌已經停止掃描用戶的電子郵件,盡管第三方應用程序還未停止,例如,一個與Gmail集成的用于旅行計劃的應用程序。

其他谷歌服務提供進一步的數據來收集和分析。有些更為明顯,比如Google Hangouts中的聊天內容。然而,其他的可能并不那么明顯,例如Google Photos,其中數據按照不同的人或地點被標記并且進行圖像被分析,以便例如將狗或貓的所有圖片分在同一個組?;贕oogle Photos的數據利用也有超出了這個范圍的時候,因為Google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來分析圖像,以確定圖片中的對象——在伊利諾斯州已經有了一個基于此的生物特征隱私訴訟。

谷歌在導航上的收獲

此外,谷歌使用其流行的谷歌地圖服務通過桌面瀏覽器和智能手機收集信息。為了使這項服務工作,需要一些個人數據,如用戶的家庭和工作地址,以方便導航。

然而,它很快就超越了這一點,不僅跟蹤搜索的地址,而且跟蹤用戶每天去哪里,包括開車和步行的里程數,訪問的商店和餐館,以及每個地方花費的時間。例如,谷歌會知道,如果你停在汽車經銷商那里,然后使用這些信息來提供與汽車相關的廣告。

那些想擺脫谷歌地圖,轉向流行的替代產品Waze的用戶要注意了,谷歌已經兼并了Waze,所以使用Waze也一樣會被收集相同的數據。

小心!谷歌知道關于你的一切

該位置數據被認為足夠準確,以至于在多起案件中,警方通過搜查證確認嫌疑人當時是否在犯罪現場。通過這些數據用戶可以看到自己的時間線,過去一小時你去了哪里,甚至過去很多年的每一天你的旅行足跡都被一一記錄了。

填補空白

谷歌用其他服務,包括Google日歷,跟蹤約會——為了方便在線維護日志,我們愿意交出所有與我們的社交活動有關的數據。試想一下,如果廣告商知道你即將舉行的婚禮、房屋拍賣或者你計劃的生日派對,那將是多么有價值。

谷歌還從Google News中添加其他信息,這些信息知道你要看哪些故事,并且不久Google就知道您的興趣了,包括政治觀點,這對于將您作為潛在的捐贈目標來說特別有價值。Google Fit是另一個數據寶庫,一個整潔的應用程序,可以跟蹤用戶一天的活動,這意味著Google知道個人有多活動或久坐。

通過搜索Google的在線辦公套件G Suite中創(chuàng)建的文檔,以及以Google Drive的形式保存到用戶云存儲中的內容,可以收集更多的數據。Google還擁有視頻流網站YouTube,你可以打賭,Google會一直跟蹤被瀏覽的內容,而且會存儲到它的數據庫。

小心!谷歌知道關于你的一切

總結

雖然Google通過它的許多服務塑造了現代互聯網,但是這是以個人數據為代價的,其形式比我們大多數人所能意識到的多。

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包括盡可能退出數據收集,使用除谷歌之外的服務,盡管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將數據提供給其他技術巨頭,如蘋果或微軟,這顯然沒什么根本改變。

總的來說,如果沒有使用更好的策略,比如使用VPN沖浪,以及使用更多的匿名服務,互聯網上幾乎沒有隱私。

本文由羅超頻道翻譯自【Techradar】

原文作者:【Jonas DeMuro】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10-16
小心!谷歌知道關于你的一切
隨著公司的發(fā)展,它進入了其他在線內容領域,包括流行的webmail服務Gmail、在線辦公套件GoogleDocuments、GoogleDrive個人云存儲以及GoogleMap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