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的成本是多少?這個問題很簡單,答案很復雜。大量的變量,比如建設成本、IT基礎設施成本、能源成本等等可能會影響數據中心的總成本,但并非所有成本變量都適用于所有情況。
盡管如此,了解數據中心的主要成本變量是計算數據中心總擁有成本的第一步。本文通過分解主要數據中心成本類別并解釋它們如何影響總支提供指導。
設施建設成本
影響數據中心成本的最重要變量是用于構建物理數據中心設施的資金。平均而言,設施成本約占數據中心總成本的45%。
數據中心建設成本的估計范圍很廣,從低至每平方英尺200美元到超過每平方英尺1000美元。這種可變性反映了一些因素,如當地勞動力成本的差異和對特殊物理數據中心功能的不同要求。
當然,設施建設成本并不會影響每個擁有數據中心的企業(yè)。一些企業(yè)可能會重新利用現有設施作為數據中心。其他人可能會選擇使用由其他人出資建造的托管設施。
IT基礎設施成本
數據中心成本的第二大組成部分是購置數據中心內的IT基礎設施(服務器、網絡設備、UPS系統(tǒng)等)所需的資本。
在這里,根據所需IT設備類型的不同,確切的成本也會有很大差異。例如,可以只花1000美元購買一臺低端服務器,如果需要一臺具有專用硬件的高端服務器,也可以花10倍的錢。
有一些方法可以避免IT基礎設施收購的直接成本,例如,一些主機托管提供商提供IaaS服務,允許客戶有效地租用服務器,而不是直接購買服務器。但在大多數情況下,IT基礎設施支出是數據中心總成本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據中心能源成本
為數據中心內的IT設備和輔助系統(tǒng)供電所花的錢也是一個主要的成本變量。
數據中心的能源成本取決于兩個因素:
數據中心實際消耗能源:平均而言,每個服務器機架預計消耗約7千瓦,加上保持冷卻所需的能量。
能源成本:千瓦時的成本在不同的地區(qū)、季節(jié)和電源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一般來說,可能會為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支付比傳統(tǒng)能源更多的錢,盡管可持續(xù)能源的成本總體上正在下降。
因此,盡管數據中心的能源成本范圍很廣,但如果可以確定IT設備消耗多少能源以及首選能源的電價,就可以了解將在能源上花費多少。
數據中心利用率
數據中心總成本的第四個變量,通常被忽略是數據中心的充分利用程度。
在任何給定時間,平均數據中心僅使用其總容量的30%。這意味著數據中心中可容納的IT基礎設施總數中只有30%處于活動使用狀態(tài),即使相對于數據中心規(guī)模的IT總占用面積更大。
從效率的角度來看,具有高利用率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意味著不會在未使用的數據中心容量上浪費資金。但從總體擁有成本的角度來看,利用率越高,成本就越高,因為利用率越大,在基礎設施以及為其供電和冷卻所需的能源上的支出就越多。
數據中心人員成本
最后,為了了解數據中心的成本,需要知道在管理數據中心所需的人員上花費了多少。
大多數數據中心的員工規(guī)模相對較小。一旦建立了數據中心,可能只需要幾個技術人員來處理一個典型的數據以保持運行。但是,如果希望有其他工程師可以協(xié)助處理停機或其他緊急情況,那么數據中心日常工作人員的總規(guī)模并不一定反映總人員成本。
利用數據中心自動化的程度在人員配置成本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當然,更多的自動化意味著更少的員工來維持數據中心的運行。
如何解決數據中心成本的復雜性
無法直接計算數據中心的總成本。一些成本因素,如數據中心建設費用,并不適用于所有企業(yè)。所有成本因素都可能因各種因素而異。
盡管如此,如果想了解構建和運行數據中心的成本,并確定使用公共云還是托管設施在財務上是更好的選擇,第一步是弄清楚哪些數據中心成本因素適用于計劃,然后根據獨特需求準確評估它們的成本。
- Ofcom報告:英國5G SA技術僅占移動連接總數的2%
- Ofcom報告:英國5G SA技術僅占移動連接總數的2%
- 從底層技術到應用生態(tài):中國聯(lián)通正在全面擁抱AI
- 中國電信研究院租賃8.68km空芯光纖光纜
- 中國電信研究院啟動自研基站設備代工集采
- 中國電信啟動2025年城域云網設備集采
- 417+376臺:中國聯(lián)通啟動2025年入侵防御系統(tǒng)與Web應用防火墻集采
- 【上周小結】甘肅聯(lián)通原副總經理徐全生被逮捕;光模塊四巨頭H1成績單;手機eSIM: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 極速蘇超:5G-A讓30000人精彩每一秒都在線
- 中國聯(lián)通發(fā)布全球最長距離大模型異構混訓成果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