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億歐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光怪陸離的后疫情時代,“回到從前”的幻想已經被擊得粉碎,甚囂塵上的“元宇宙”仍是資本噱頭。普通人必須面對的生產生活關系重構,才是衣食所系乃至性命攸關,人類正在進入一個陌生的數字化時代:
當美國的勞動力緊缺與失業(yè)人口上升同時存在,當無處增殖的資本卻不能轉化為美國民眾亟需的產能,當港口堆積如山的物資與商超空蕩蕩的貨架并存,錯愕與憤怒正在跨越太平洋,或早或晚地影響大洋彼岸的我們。理論已經落后于現實,無法解釋曾經運轉良好的人類協作生產體系是如何挫敗至斯。疫情作為萬能的托辭,不能回答如下問題:
數字經濟如何才能化解危機?新的管理思想和工具能否有所作為?
疫情催化的協同管理危機
數字經濟中,范圍經濟的重要性大于規(guī)模經濟,企業(yè)不能無視周圍生態(tài)的變化而獨善其身。疫情催化的美國港口擁堵危機就是最鮮明的例證:
美國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的外海,數十艘巨型貨船等待卸貨的時間,已長達14天之久,這幾乎相當于它們跨越整個太平洋的時間。即便擁有獨步全球的供應鏈基礎,沃爾瑪超市也不得不等待數周甚至數月才能讓訂購的商品登上貨船,普通美國商店庫存告罄的新聞成為輿論熱點。對此,沃爾瑪前董事會主席兼CEO比爾·西蒙表示,美國的供應鏈一直都“游走在剃刀邊緣”,不是某一項政策就能解決的簡單問題——因疫情爆發(fā)增長的網購訂單,疊加疫情造成的勞工短缺、碼頭作業(yè)效率低下,更兼數字系統混亂、管理措施低效,最終引爆了一場數字化時代的協同管理危機。
如果說,參差不齊的美國供應鏈數字化建設是這場危機的關鍵,“協同管理不力”并非主因;那么,正在引領數字化時代“元宇宙”風潮的,全球最重要的互聯網公司Facebook,竟遭遇“大宕機”事件,明白無誤地揭示了數字化時代的協同管理危機:
2021年10月4日,擁有35億活躍用戶的Facebook 全線業(yè)務,包括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Oculus,一度在全球范圍無法訪問,時間長達6小時。更令人嘀笑皆非的是,Facebook的公司內網也同樣無法訪問。
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根源在于Facebook為應對疫情,順勢推行全員遠程辦公,導致檢修員工不在現場,公司職能部門協同處置不力:失去網絡連接和域名解析服務,遠程工作的 Facebook 工程師無法連接服務器,也無法使用常用檢修工具。未經證實的坊間傳聞更為離奇:因為門禁卡失效,工程師最終只能帶著切割機,強行鋸開數據中心的服務器鐵籠。
“當今支撐大型人類組織的領導與管理思想對于組織成功的限制,就如同16至17世紀的封建主義思想對經濟成就的限制”,世界級戰(zhàn)略大師加里·哈默爾如是疾呼。
數字化時代,西方管理思想范式已經水土不服,我們在東方能否找到新的理論和實踐?
中國企業(yè)實現百企萬人級協同
東方的協同管理實踐,同樣肇始于疫情危機。
武漢“封城”,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千萬人口級別的大城市采取防疫措施,900多萬人留在了這座被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之中,米面油儲備隨即全面告急。“民以食為天”,中糧集團作為國家隊面臨嚴峻考驗。
然而短短數天后,中糧集團每天發(fā)往武漢市的大米便超過200噸、面粉面條約50噸、食用油約300噸,確保了湖北省及周邊工廠和周轉倉糧油產品庫存充足。鮮為人知的是,在技術層面,協同管理思想及其工具,在這場危機中發(fā)揮了“中樞神經”的作用。
“為有序進行糧食保障工作,我們喊出一個口號,叫‘一個指揮中心、八種信息處理’。”中糧福臨門食品營銷有限公司CIO宋世武,在2021中國協同管理高峰論壇上透露。
“第一個用到的,就是致遠互聯的工作流程管理平臺BPM,這一系統承載著非常重要的工作,即打通政府的信息通道,進行防疫物資的管控;接下來,采用CASS和KA-LINK系統,打通糧食信息的通道,了解超市的庫存,加強終端價格巡查,確保終端價格體系穩(wěn)定;改造訂單系統,打通農業(yè)養(yǎng)殖信息系統的信息通道,確保雞鴨魚豬等牲畜的飼料供應。”
宋世武表示,“我們還用BPM集成了倉儲管理系統,確保了匯總到總部的物資分送到需要的地方;迅速地改造了運輸管理系統,打通疫區(qū)交通物流信息,隨時保障可能出現的糧油市場緊急供應,同時適配了微信端,確保每個司機來提貨不會扎推。”
由此,中糧集團迅速形成了從東北糧庫、水運碼頭到船運港口的系統管控,并將協同管理的范圍上溯至養(yǎng)殖供應鏈,下探至物流貨運商超零售一線。不僅保障了食品供應,還保障了武漢火神山等醫(yī)療機構和治療中心的抗疫物資,完成了國家使命。
疫情突襲時發(fā)生的這一切,與疫情進入第二年后才“姍姍來遲”的美國港口擁堵危機,在時空上遙遙相對,昭示著數字化時代呼之欲出的管理新范式。
“信息化時代新的技術環(huán)境和商業(yè)環(huán)境、新的分工協作方式以及由此帶來的效率的突變,都在呼喚管理理論的創(chuàng)新,遺憾的是,信息化時代管理研究的創(chuàng)新總體上是偏少、偏弱、偏慢的。”上海市管理科學學會理事長王方華在《管理學在中國》叢書總序中指出,“現在,互聯網經濟方興未艾,新一輪制造業(yè)革命初現端倪,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歷史給了中國一個特別好的機會,中國的管理學者已經立足于一片最肥沃的土壤,體現時代特征、基于中國情境的管理研究,一定可以大有作為。”
數字化時代需要怎樣的管理思想,其與中國文化的關系為何,如何才能沉淀為新范式?
協同管理思想催生中國的COP
“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警示我們,人類更需要合作共生,而不是相反……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事實:人類所有非凡的進步,并非來自競爭,而是出自合作。人類得以在萬千物種中存在,并不是因為人類自身強大,而是源于人類與萬千物種的關聯與共生。”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在《協同共生論》中指出。
這一洞見,與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形成映照。事實上,從工業(yè)時代的泰勒制和管理組織理論、管理層次理論、管理激勵理論,到電氣時代的福特制、行為科學理論、管理科學理論、系統管理理論,再到兩次大戰(zhàn)前后的人際行為理論、社會系統理論、決策理論,直至戰(zhàn)后人類社會漸入知識經濟形態(tài)過程中德魯克對管理學體系的整體反思和重構,一條脈絡逐漸清晰:
從“效率”到“人本”,從“人本”到“自治”,從“自治”到“個性”。
“經濟人”的假設分崩離析,人的本來面目水落石出。人不再是鋼鐵機械的比擬或附庸,反而加速在數字化時代重新成為價值創(chuàng)造的道德主體——個性與想象力無遠弗屆,協作關系價值連城?!吨杏埂烽_宗明義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因其對人類生命情感的推崇,被數字化時代的原住民重新審視與領悟。
“協同共生論的本質,就是讓組織價值重構。我們希望,價值活動在與客戶相關的整個價值網絡展開,而企業(yè)的價值由整個價值網絡做共創(chuàng)。”陳春花表示。
事實上,中國“新基建”正在加速夯實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中國企業(yè)亦正在實踐協同運營,創(chuàng)造了非同一般的績效,遠遠走在了理論前面:
中糧集團106個單位已經在使用致遠協同平臺COP(Collaborative Operation Platform),集團主業(yè)有3000個以上的流程賦能于5萬以上的用戶,高效協同的前中后臺管理架構在應對疫情壓力時做到令行禁止且保障有力;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3000多座生產場站的無人值守率達到70%,應用致遠協同平臺COP實現了跨業(yè)務、跨系統、跨單位的數據聯通和協同管理。該公司還應用數字孿生技術,將看不見說不清的地下情況,變?yōu)橹庇^可視的“透明氣藏”、“透明井筒”,實現產量預測,支撐高產、穩(wěn)產,并將在2025年實現主營業(yè)務的數字化轉型,初步建成智能油氣田。
“協同管理是‘賦能’的管理思想,企業(yè)以往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更多的目的是確保某個部門不出問題。”致遠互聯(688369)董事長徐石指出,“然而,現在的企業(yè)組織和過去非常不同,不再把人變成機器,而是要把對人的賦能和人的創(chuàng)造力通過系統進行放大,從而促進管理效率的提升。”
“伴隨科技的延展能力,我們對運營將有全新的定義和需求,企業(yè)運營中涵蓋的每一個場景,人即組織、人即資源、人即管理、人即場景、人即信息、人即流程、人即績效,這些目標管理最終都將回歸‘人’這個關鍵元素本身。”徐石認為。
致遠互聯首創(chuàng)的COP,作為數字化時代積淀企業(yè)內外部協同共生關系的工具,與OA、ERP、CRM等眾多業(yè)務軟件呈現“交集”的關系。COP從系統的整合再到產業(yè)鏈的整合到社會化的協作,能夠呈現一個數字企業(yè)的全貌,已經具備“規(guī)模化定制”的能力,上千家中國企業(yè)正在以“人的關系”為經緯,從容編織一張覆蓋組織內外的價值大網。
收拾精神 自作主宰
“華為公司什么都不會剩下,就剩下管理。為什么?所有產品都會過時,被淘汰掉;管理者本人也會更新換代,而企業(yè)文化和管理體系則會代代相傳。”
早在2003年,華為公司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在《在理性與平實中存活》一文中袒露心扉。近十年后的2012年,他在“流程與IT戰(zhàn)略務虛會”上,再次作如下發(fā)言:
“我們留給公司的財富只有兩樣:一是我們的管理架構、流程與IT支撐的管理體系,二是對人的管理和激勵機制。人會走的,不走也會死的;而機制是沒有生命的,這種無生命的管理體系,是未來百年千年的巨大財富。”
兩相對照,十年彈指,這家根植于中國本土的民營跨國公司,對“管理”二字傾注的千鈞之力從未消解,對機制、流程和IT軟件的沉淀夯實亦更加勢大力沉,“活”的人與“死”的機制,辯證統一。
當下距離彼時,又是一個十年。在中國逆勢發(fā)力的“新基建”中漸次成型的價值網絡中,更多中國企業(yè)受惠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依靠低代碼和生態(tài)應用,迅速掌握了曾經只有少數企業(yè)才能量身定制的管理工具,將其率先摸索創(chuàng)造的共生型商業(yè)模式,沉淀在以COP為代表的協同管理平臺之中。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數字化時代中國企業(yè)的領先實踐,勢將為中國本土的管理理論發(fā)揚光大。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