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幾年前有很多人堅定的認為iOS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機系統(tǒng),那最近幾年安卓的表現(xiàn)讓已經(jīng)用實際告訴了我們它可以超越iOS。在去年給安卓底層做了一個換心手術后,華為EMUI宣告安卓可以18個月不卡頓。今年EMUI系統(tǒng)的升級,也是行業(yè)關注的重頭戲,搭載EMUI 8.0的Mate 10表現(xiàn)相當搶眼,無論是功能性還是流暢度都不遜于iPhone。反觀蘋果最新的iOS 11系統(tǒng),還出現(xiàn)“1+2+3=24”的烏龍BUG。此外,掉電快、殺后臺(強制關閉程序)嚴重也成為iOS 11最大的槽點。
Mate 10與iPhone開啟應用速度對比
得益于真·多任務后臺不強制關閉程序的特性,Mate 10再次打開程序的速度要遠遠快過iPhone。但首次打開程序,iPhone和Mate 10誰更快呢?很多人會覺得iPhone開啟應用很快,那只是由于蘋果關閉了過渡動畫,視覺上營造出打開應用更快的錯覺。其實,當你的手指點擊應用的瞬間系統(tǒng)已經(jīng)開始觸發(fā)相應。蘋果iOS的機制便是將當前資源給當前程序全力加載;而Mate 10搭載的EMUI 8.0是基于Android 8.0進行深度優(yōu)化和適配的,新安卓系統(tǒng)調整策略,同樣將核心資源調動給當前程序加載。所以,在系統(tǒng)策略層面,Mate 10和iPhone不相上下。
不過,Mate 10 加入全新的AI智慧引擎,它能夠智能學習、分析和整理用戶的使用習慣。通過基于Machine Learning的機器學習技術,實現(xiàn)智能感知學習、智能行為預測和智能資源分配,為用戶帶來更加持久的流暢體驗。簡單來說,每天到了下班點你都會打開地圖APP導航回家,華為Mate 10便會早早記住,提前在后臺加載完畢,當你點開導航時Mate 10瞬間秒開,這絕非iPhone所能體會到的。
蘋果偽·多任務后臺PK華為真·多任務后臺
說到“殺后臺嚴重”,就不得不說說多任務后臺的原理問題。首先,大家要清楚蘋果iOS系統(tǒng)是一個操作空間極小的封閉系統(tǒng),iOS系統(tǒng)出廠便設定當按下home鍵后,該程序便停止運行(處于凍結狀態(tài),占用少量內存空間,不執(zhí)行寫入和運行),當凍結程序過多便開始強制關閉程序。換言之,蘋果雙擊home鍵調出的多任務后臺其實只是“觀賞技”,是不折不扣的偽·多任務后臺。
既然有偽·多任務后臺,那么,必然存在真·多任務后臺。搭載EMUI 8.0系統(tǒng)的華為Mate 10便擁有真·多任務后臺。對比蘋果iOS,Mate 10的后臺程序被掛起后,依舊可以實現(xiàn)運行,包括游戲繼續(xù)緩存下載、導航不間斷進行、微信持續(xù)接受最新消息等等。那有人會問,Mate 10后臺掛那么多程序,會不會卡頓呢?其實不然,Mate 10搭載的EMUI 8.0擁有針對多任務后臺的Ultra Memory,它能夠有效壓縮后臺程序占用的內存空間大小,保證多任務后臺的Mate 10同樣可以流暢運行。多任務后臺的好處是,當你再次打開后臺軟件,不需要等待重新加載的過程便可以看到最新。故而,華為Mate 10的應用再啟動速度要遠遠快于蘋果iPhone。
華為和蘋果在高端市場上難解難分,但華為近幾年來實實在在搶了不少蘋果原有的用戶,順便還摟草打兔子拉來不少星粉。如今的安卓已經(jīng)不再像幾年前一樣被動,被說成3個月就開始卡的樣子貨。全球80%以上的手機系統(tǒng)份額已經(jīng)被安卓占據(jù),而有了華為Mate 10上搭載的EMUI這張王牌,蘋果的日子越發(fā)的難過了。
- 馬斯克接棒NASA?貝索斯的太空夢或成空?
- 2026款零跑C10即將上市:顛覆傳統(tǒng),12.98萬起的價格讓人驚喜!
- 突破性進展:逐際人形機器人CL-3引領未來機器人技術新篇章
- 蓋茨炮轟馬斯克:捐款不如行動,你到底損害了多少窮人?
- 蘋果價格壟斷案原告律師所被指故意拖延,真相疑云待解
- 工信部將整治隱藏式車門把手,強制性國標修訂計劃公示,保障消費者權益
- AMD蘇姿豐:中國追趕之路并非依賴頂級芯片,多元策略同樣奏效
- 華為鴻蒙電腦戰(zhàn)略升級,原有用戶無憂,新用戶將享受更多福利
- 阿里巴巴元老吳泳銘:不忘初心再出發(fā),共同追求阿里巴巴創(chuàng)業(yè)初心
- 谷歌AI助力網(wǎng)絡安全:Gemini Nano護航,騙局減少80%以上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