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德老師郭銳:這部現實版的《放牛班的春天》,正在改變中國的兒童心理學教育
“世事不能說死,有些事情總值得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劇照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馬修老師,改變了一群問題少年的命運。而在知識付費領域,也有這樣一位心理醫(yī)生,為了“改變和挽救更多的小孩”,告別象牙塔,脫下白大褂,傾其所有編寫了一部聲音版的“兒童心理百科全書”——《托德老師講兒童心理學》,并在短短的3年內,改變了300萬個家庭對兒童心理的認知。
本期《新知榜·專訪》,我們帶你一同走進心理學科普先行者、托德學院創(chuàng)始人郭銳,了解這部現實版的《放牛班的春天》。
《托德老師講兒童心理學》課程首頁
溯源:救救孩子
這個感人的故事,始于2014年的那個夏天。
時任中南大學湘雅附二院心理醫(yī)生的郭銳,又一次遇到了一個讓他無比心痛的病例。
“郭醫(yī)生,救救我的孩子吧!”
站在郭銳面前的,是一位15歲少年的母親。常年在外打工的她,發(fā)現那個曾經與自己無話不談的天真少年,正離她越來越遠。
通電話時孩子長時間的沉默,讓她難過。而孩子長期輟學沉迷于網絡游戲,更是讓她不知所措。語重心長的溝通,沒有成效;無可奈何時使用的棍棒教育,更是演變成了孩子的離家出走。這一次,孩子又是半個多月沒回家,母親回來找遍了縣城的網吧才“抓”到他,生拉硬拽到郭銳的門診求救。
“我和孩子爸爸只是想多掙點錢,供孩子上學,沒想到孩子卻成了這樣。”
這樣的傷心與絕望,郭銳已見過了太多次。母親悲痛不已,旁邊的孩子卻一臉冷漠。在完成了對孩子的問診后,郭銳看著母親離開的背影,內心久久難以平靜。
“孩子青春期出現這樣的問題,根源還是出自童年時期,要想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坐上時光機回到孩子的童年,把養(yǎng)育重來一次。但,人生又豈能重來一次呢!”作為中南大學湘雅醫(yī)學院的臨床心理學博士,郭銳對于這樣的病例很無奈,而在他的就診經歷中,有超過60%的病例,都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與父母的溝通出現了極大的問題之后,家長才會想到來找心理醫(yī)生。
“這樣的案例接觸越多,我做兒童心理科普教育的愿望就更強烈,如果能使家長早期認識到孩子的問題,就可以極大地降低問題兒童出現的概率。要知道,養(yǎng)育一個強大的嬰兒,要比修復一個受傷的成人容易得多。”在湘西貧困地區(qū)連續(xù)做了3年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跟蹤研究的郭銳明白,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與災難的賽跑。
而每次遇到這樣的病例,郭銳都會思考:即使我一天接診5-6個家庭,累到筋疲力盡,能改變的人還是極其有限。如何才能打破心理咨詢1VS1服務模式的瓶頸,從而影響到更多的家庭呢?
也是在2014年,付費模式的出現,讓內容創(chuàng)業(yè)逐漸被大眾所熟知,羅輯思維的成功,喜馬拉雅FM等音頻平臺的迅速壯大,讓郭銳心中逐漸有了答案:以音頻的形式,編寫一部“兒童心理百科全書”,開設一個全民參與的兒童心理學科普班;通過互聯(lián)網,打破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將科學的育兒觀傳遞給成千上萬的父母。
接受湖南衛(wèi)視采訪
執(zhí)著:做心理學科普的先行者
心理學科普的先行者,這樣的身份定位的確讓人熱血沸騰,但現實的殘酷,還是超出了郭銳的預期。
在知識付費方興未艾的2014年,用戶的注意力還是更多的聚集在羅振宇等頭部IP,雖然在心理咨詢領域已小有名氣,但在知識付費這個全新的領域,要建立起強大的品牌認知,郭銳只得重新開始。
沒有影響力,那就先從免費的課程做起;心理學枯燥,那就把知識點掰開了、揉碎了,嵌入到一個個精心琢磨的段子里去。
在歷經一年多的精心打磨之后,2015年,郭銳全情投入的中國首檔心理學脫口秀節(jié)目——《妙語人心》在喜馬拉雅FM正式上線。作為一檔麻辣時尚心理學脫口秀,《妙語人心》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講解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心理學常識,很快就積累起了一大批擁躉。
《妙語人心》節(jié)目首頁
但更大的挑戰(zhàn)也接踵而至。
彼時知識付費的浪潮尚未興起,做的又是免費的音頻節(jié)目,渺茫的”錢景“讓團隊成員心生退意。
初創(chuàng)的團隊,走掉了一半,而最糟糕的時候,整個團隊只剩下了兩個人,而其中一個還是郭銳的親弟弟。
“從醫(yī)院、高校離職時,對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就有過設想,但那時的困難,還是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郭銳告訴《新知榜·專訪》,在那段最痛苦的時光里,他不得不一肩挑起設計課程、撰寫提綱、錄制節(jié)目、宣傳推廣等所有的重擔。而這個執(zhí)著的心理學科普先行者,也終于等來了那個讓他擺脫困境的電話邀約。
郭銳正在錄制節(jié)目
精進:“兒童心理百科全書”終煉成
砥礪前行風雨過,守得云開見月明。
2016年,在用自己的收入完全補貼創(chuàng)業(yè)兩年多后,郭銳終于迎來了將“兒童心理百科全書”編寫完成的機會——由于《妙語人心》很受歡迎,喜馬拉雅FM向他發(fā)出了開設心理學付費課程的電話邀請。
兒童心理學是已經確定的主題,但課程如何設計,選擇怎樣的切入點,這些問題讓他陷入了更深的焦慮。
親子教育作為目前競爭最為激烈的細分領域之一,大部分知識付費平臺都有所布局,并誕生了“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婷婷詩教”、“凱叔講故事”等多個知名IP,作為追趕者的郭銳,又該給自己的“兒童心理百科全書”樹立怎樣的定位呢?
線下培訓
“相比于其他親子類課程,我們的課程更加‘佛系’。因為我有著10多年的科研經歷,所以會更加注重課程的學術性。此外,我們的課程不以解決單個問題為目的,而是通過系統(tǒng)的兒童心理學學習,并結合生活案例,讓家長更容易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郭銳指出。
而為了保證課程的系統(tǒng)性與完整性,郭銳更是將課程周期設置為超長的180期,這也使得他的第一檔付費節(jié)目《托德老師兒童心理學》,就成為了全網時長最長的兒童教育類課程。
漫長的更新周期,又得保證每一期課程的質量,作為主講人的郭銳,還時不時得頂替其他臨時請假的授課老師。而孩子的出生,更是讓他過上了朝五晚九的日子。
高要求,嚴標準,強推進,終于讓郭銳精心編撰的這部“兒童心理百科全書”,成為了眾多孩子家長所信賴的兒童心理學科普讀物。截至目前,付費課程《托德老師兒童心理學》已在多個平臺上線,僅在喜馬拉雅FM平臺上,該課程的播放人次就已接近200萬。
帶娃工作兩不誤
而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這個課程的深入學習,300萬個家庭的兒童心理認知完成了升級,600萬名中國父母更加懂得與孩子的交流互動,他們不再“代替孩子思考,而是主動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在這場席卷全國的兒童心理學教育變革中,郭銳演繹的這部現實版的《放牛班的春天》,正在更多的地區(qū)上演,上萬個問題少年的人生得以改變。
愿景:培育一億位精益父母
事實上,開設這樣一個全民參與的兒童心理學科普班,僅是郭銳這些年來大力普及兒童心理學的一個縮影,作為托德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郭銳有著更大的愿景。
郭銳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對認知行為心理學的再創(chuàng)造,將最經典、最前沿的育兒理念指導引入國內,從而培育一億位精益父母。”
何為精益父母呢?
郭銳解釋說,精益父母主要有三大特點。第一,懂得因材施教。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第二,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僅要知道如何教育小孩,更要明白為何要這樣教育小孩。第三,愿意在小孩的教育上投入時間。
“相比于其他父母,精益父母更懂科學育兒,會主動引導孩子獨立思考,他們不再疲于面對親子教育的各種問題,而是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長的快樂。”
“目前來看,(培育一億位精益父母)這個目標還很長遠,并非通過對一代人的教育就能實現,但為了改善我們的親子教育,這樣的事必須得有人做。我堅信:‘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在結束了新知榜的專訪后,郭銳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了下一場培訓。對于他而言,這不過是又一堂再普通不過的兒童心理培訓課,但對于那些陷入育兒困惑的家庭而言,這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全新開始。
文/編輯 by 新知榜 蒲江
新知榜·專訪:
國內首個第三方知識付費行業(yè)觀察平臺——新知榜推出的人物訪談欄目,欄目旨在通過對知識付費行業(yè)大咖、新星導師等人物的深度專訪,傳遞分享更多行業(yè)前沿觀點及新星導師情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