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出品人方勵微博直播下跪!一個63歲的老人究竟做錯了什么,竟要下跪?
原來,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百鳥朝鳳》遭遇排片占1%的尷尬,上映一周票房僅有300余萬元,這與其在豆瓣、貓眼電影等專業(yè)網站上的爆棚口碑形成巨大反差。更為尷尬的是,《百鳥朝鳳》在上映首日就遇上《美國隊長3》這樣的IP大片,夾縫中艱難前行實屬心酸。不過,方勵老人的一跪還是打動了許多院線。隨后,《百鳥朝鳳》排片已達到7.4%,雖不至于票房飄紅,但也可謂峰回路轉,票房最終以8000多萬收尾。
小眾電影“跪求排片”一事在網上引發(fā)了熱議狂潮。有網友認為,下跪雖悲壯,但利用這種方法求排片是一種道德綁架。還有的網友則認為,方勵也是性情中人,為了能讓觀眾看到這樣一部反映中國文化的好電影,用什么方式其實都可以理解。
小眾電影下跪求排片的現象不免讓人心酸,不禁讓人疑慮難道只有以下跪的方式才能得到排片?才能引起觀眾注意嗎?下跪求排片到底是有意而為之還是無可奈何而為之,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小眾電影確實身處極度尷尬的位置。
這是一個唯票房論的怪時代
近年來,國產電影走進了一個“口碑差卻票房高”的怪圈。許多人氣明星加爛劇情的商業(yè)片大行其道,而一些宣發(fā)投入較少卻獲各大電影節(jié)認可的小眾藝術電影與觀眾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不少導演與電影人面對藝術電影少得可憐的排片量只能無奈發(fā)出“吶喊”,這種現象的產生源于“唯票房論”。
隨著電影消費人群的年齡層次逐步向“80后”、“90后”和“00后”推移,受眾的審美和品味也發(fā)生了一些改變,很多年輕人普遍存在著片面追求娛樂化和盲目跟風的問題,不注重劇情,只關注電影中的明星。這也導致一些明星出身的導演或者制片人利用自身名氣“大打人情牌”,吸引粉絲觀眾,從而謀取私利,這種現象的產生也難怪國產電影一直無法受到國際的認可,沒有流量擔當明星主演的小眾電影為什么沒有高票房也就一目了然了。
就拿電影《富春山居圖》來說,伴隨著一邊倒的差評,票房卻直奔3億元大關,排片比例一直力壓同期上映幾乎零差評的小眾影片《逆光飛翔》,最終《逆光飛翔》僅僅收獲了500多萬的票房。無獨有偶,2015年“五一檔”,在各大院線被《何以笙簫默》和《左耳》等商業(yè)片刷滿之際,小眾電影《闖入者》上映頭天不到1.5%的排片率。
這樣的現實不禁讓人發(fā)問:電影藝術就這樣敗給商業(yè)市場了嗎?小眾藝術電影的未來會好嗎?
無論如何,“唯票房論”是個錯誤的崇拜,電影不是普通的商品,它的文化屬性決定了它能從思想上和藝術上影響人,決定了它不能成為市場的奴隸,要求它承擔著精神娛樂與修養(yǎng)提升的責任。因此,電影市場的發(fā)展絕不能唯票房論,不能僅以票房來衡量作品優(yōu)劣,不能僅以票房導向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
面對“唯票房論”的現狀,小眾電影能做的就是不再俯身迎合所謂市場需求,尊重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高度,勇于引領市場追求更高的藝術品質,用高品質的電影引領觀眾。但是歸根究底小眾電影雖然口碑極好,但要走向大眾視野,仍舊需要不斷的努力才行,因為擺在面前的是一道道柵欄。
小眾電影口碑扛起大旗,卻始終叫好不叫座
小眾電影的口碑歷來都是備受好評的,無論在專業(yè)的評分網站上還是在獲獎的數量上都是有口皆碑的。例如《我的詩篇》電影在全球首映后,隨即摘得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金爵獎”,并入圍臺灣電影金馬獎,進入全球最大紀錄片節(jié)荷蘭IDFA的主競賽單元,并且拿下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jié)“年度最佳紀錄片”與“最佳音效”兩項大獎,在國內外也取得不俗影響。
此外,《烈日灼心》、《一個勺子》、《百鳥朝鳳》等等小眾影片皆獲得不俗的成績,雖然獲獎無數但是始終難以斬下高票房,其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材不符合大眾口味。21世紀,大眾文化產品的商品屬性和娛樂屬性日益凸顯,大眾以宣泄為目的的消費文化的支配下,更樂意選擇輕松、刺激、科技含量高的商業(yè)大片,來緩解他們工作生活中疲憊的身心,而小眾電影的整體氛圍較為沉重,雖有很深的個人情感和印記,但卻不太符合這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下高壓力人群的口味。
其二,上映檔期選擇不當。近兩年來,除了春節(jié)檔,最為擁擠的檔期就是暑期檔了,由于選在暑期檔上映的電影過多,相當多的中小成本電影如果沒有突出的優(yōu)點,很容易成為大片的“陪跑”。加上由于自身的票房競爭力不足,小眾電影在選擇檔期時,最好避開“賣相”極好的國內外大片。
其三,小眾電影缺乏營銷。小成本文藝片投入少,缺乏營銷成本,上映之后也是自生自滅的態(tài)度,想靠著口碑逆襲出不錯的票房,但小眾電影往往就沒有這樣的運氣,只能是靜悄悄地上映靜悄悄地下線。相對于商業(yè)片上映時明星的賣力宣傳,小眾電影的宣傳力度一直不夠。
其四,小眾電影具有一定的觀影門檻。文藝片的接受,需要有大量具有一定審美素質的觀眾。比如由湯唯主演的《黃金時代》,其情節(jié)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如果在不了解這段背景的情況下觀影,就會顯得很吃力。因此,在快餐文化的沖擊下,高素質觀眾的缺失,也是導致文藝片上座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五,小眾電影的演員知名度不高。在這個瘋狂追星的年代,主演的知名度不足,很難形成強大的票房號召力?,F在的觀影者走進影院大部分是為了看自己喜歡的偶像,這也是商業(yè)片為什么爛口碑卻能攬下大票房的原因之一,影片想要賺錢大多數會找流量擔當來主演,引發(fā)粉絲效應,而小眾電影卻只能遭到商業(yè)片的排擠。
雖然小眾電影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困局,但始終沒有被大道其行的商業(yè)片淘汰出去,這就證明了小眾電影的市場還是一定優(yōu)勢的的。
小眾電影雖面臨困局依舊層出不窮,為何?
小眾電影雖然生不逢時,始終避免不了被商業(yè)片碾壓的命運,但隔山差五會有小眾電影被搬上銀幕,甚至有些還出現了逆襲,例如《失戀33天》以低成本狂瀾3.5億票房。小眾電影雖面臨困局,但卻層出不窮的原因或許就如馮小剛所說的:“輸了什么都不能輸了姿態(tài)”。
一方面,小眾電影拍攝出了商業(yè)片缺乏的情懷。小眾電影能通過紀實性敘事手法來反應表達電影的內涵和意義,還原生活的真實面目。小眾電影普遍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希望通過電影給予他們更多人文關懷。與商業(yè)影片倡導和反映的現實情況、價值取向形成一定的反差。這類“底層敘事”的影片能對傳統的鏡頭語言進行開拓創(chuàng)新,對固有的電影美學進行了改進與變革,讓銀幕多了幾分樸素平凡的深情和幾筆雖不光鮮卻有溫度的色彩,這往往是商業(yè)片辦不到的。
另一方面,小眾電影正在慢慢與時俱進,爭取藝術性與商業(yè)性的統一。從2016年中下旬,國產小眾片市場便有了令人欣喜的變化,無論市場化運作,還是票房表現上都有了一些實質性的突破。但并不意味著應該刻意迎合大眾的口味,而是更專注于影片內容,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小眾電影的藝術魅力和深層次的思考,通過引導和提高審美取向,培養(yǎng)、壯大自己的觀眾群體。這正是小眾電影之于產業(yè)、觀眾的根本意義所在,也是“唯票房論”很難觸及的層次。
由此可見,小眾電影是電影市場必不可少的一個電影類型。現在的電影市場尤其是有藝術、文化內涵,接地氣,反映普通人生活的電影太少。電影環(huán)境好了,就越發(fā)需要提供給觀眾多樣化的選擇,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人們漸漸在生活接受的洗禮,人們會希望看到有思想、能觸動人心的電影。中國觀眾對文藝電影的需求一定會越來越大,市場一定會越來越需要文藝片。但是要想小眾電影被更多人所知,影響更多人,走上大眾化道路是必不可少的。
小眾電影如何走向大眾化道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宣傳也要出“奇兵”。在如今快餐消費時代,人們對事物的選擇呈現出標簽化和臉譜化,對電影的選擇也是如此,大部分人都奔著明星、大片而去,很少會把時間和精力賭在小眾電影上,那么小眾電影如何出奇制勝,在唯票房論的時代占得一方土地?
第一,建立小眾藝術電影的放映體系,調整影院和片方的分成比例。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經出現了一些專門放映文藝片的藝術院線,但相比擁有完善電影機制的歐美國家,這一力度,遠遠不夠。一個健康的電影市場,偏大眾的商業(yè)電影和偏小眾的藝術電影,應該都有屬于各自的發(fā)展空間。
第二,著重培養(yǎng)優(yōu)秀、客觀的電影評論家和具有審美修養(yǎng)的高素質觀眾??陀^公正又深刻的電影批評,不僅可以促進電影觀念的傳播,普及電影文化,還可以擴展文藝片的宣傳途徑,利用媒體,從文化的角度來不斷鞏固和擴大文藝片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同時還可以通過在高校舉辦大學生影視節(jié),以及一系列針對大學生的具體宣傳,來激發(fā)高校學生的關注度與參與度,從而培養(yǎng)潛在的受眾群體。
第三,文藝電影工作者應該提升自己,影片質量過硬,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電影的市場競爭力。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國產文藝片票房慘淡的同時,也應該反思電影的質量。就目前的國內電影形勢來看,國內文藝片還處在不斷探索的階段,要想真正走出“叫好不叫座”的困局,真正在商業(yè)電影的沖擊中擁有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四,完善對電影的獎懲制度,不能夠讓電影陷入無序的“唯票房論”中。不能夠只是觀察商業(yè)片的高票房,需要給予小眾電影更多的空間,,應設置多元的獎懲機制,來鼓勵和發(fā)展電影形成多元的發(fā)展態(tài)勢,讓所有小眾電影都能夠有發(fā)展的契機,通過政策扶植讓其健康發(fā)展,形成電影發(fā)展領域內多元狀態(tài)。
第五,把握市場脈搏,電影也要接地氣。小眾電影既然最終要面向大眾市場,那么就不能曲高和寡,不能唯我獨尊,必須符合觀眾的口味,做到從受眾中來、到受眾中去。小眾電影制片方要了解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電影給養(yǎng),才能與市場中愛好文藝片的觀眾產生共鳴,進而激蕩起更多漣漪。
總而言之,小眾電影要想走向大眾化,還是有一段艱辛的路途要走,打破唯票房論的現象也還是需要時間的,商業(yè)片霸屏的時代愈演愈烈,但只要喚醒了觀眾內在對于藝術的需求,小眾電影必將引來井噴,必將走向大眾化道路。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科大訊飛智能辦公本X5正式發(fā)布,開啟本地大模型辦公新時代
- “背刺”寧德時代,被控挖人又侵權,海辰儲能變局VS危局?
- 科大訊飛X5,全球首款本地大模型墨水屏辦公本,4999元起售
- 外賣、穩(wěn)定幣、機器人三箭齊發(fā),劉強東再造一個“新京東”
- 中國雷達技術太先進,可以鎖定麻雀,實戰(zhàn)證明百分百攔截無人機
- 算力即國力,智算基礎設施成AI下一主戰(zhàn)場
- 充電寶全行業(yè)的問題,為何羅馬仕挨最毒的打
- “閃存普惠”如何一步到位? 華為在商業(yè)市場破題
- Manus“跑路”風波背后,AI Agent的商業(yè)化困局
- 歷史最佳第二季度!長城汽車二季度營收、凈利潤、銷量全線大幅增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